關鍵詞 比特幣 虛擬財產 財產犯罪
作者簡介:朱昊,杭州市濱江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34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由于“幣圈大佬”李笑來的一段錄音和《韭菜的自我修養(yǎng)》一書的發(fā)布,再次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就其本身而言,“比特幣”是一個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特殊樣本。從大多數(shù)人主觀而言,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只能被視為極客(geek,意為技術狂熱愛好者)、玩家和投機者之間的游戲,虛擬貨幣在短時間內真正成為法定貨幣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任何單一國家政府監(jiān)管機構出于對創(chuàng)新的鼓勵,采取折衷的方式將虛擬貨幣從貨幣轉變?yōu)樯唐房雌饋硎乾F(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政策,反而是禁止使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更為簡便易行,但比特幣現(xiàn)有的高昂價值使得單純的禁止并不能起到應有的法律效果。從刑法研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是一種沒有明顯前兆的突發(fā)事件,使得社會轉型階段現(xiàn)有法律的更新與適用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比特幣從16845美金兌1比特幣的高位,跌到了5765美金兌1比特幣的所謂低位,但要知道,比特幣首次公開發(fā)行時的價格是……0.03美金兌1比特幣??偟膩碚f,比特幣的價值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經(jīng)歷著巨大的起伏,但是起,遠大于伏。有觀點認為,比特幣經(jīng)歷的波動是類似與龐氏騙局的泡沫,而不同觀點則認為,這樣一種顛覆式的產物,人們從不接受到接受需要一定的過程。
現(xiàn)代金融體系對于貨幣信用的原型即為雷森布林克體系及其后續(xù)發(fā)展,在不屬于貴金屬標準體系的現(xiàn)代信用貨幣體系下,貨幣本身沒有價值,但它依賴于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流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第16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為人民幣。
因此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任何其他貨幣或者類貨幣物將成為合法貨幣的可能性均被否決,這也意味著在我國境內使用其他貨幣承擔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無論是虛擬商品屬性較強的Q幣,還是貨幣屬性更強的比特幣)均不受法律保護,這使虛擬貨幣在進入流通市場時面臨著基本障礙。
2013年12月16日-2014年1月14日,各大銀行、阿里巴巴、騰訊等機構均采取措施,終止了比特幣相關交易。
但是,目前政府及相關機構采取的措施還不足以解決虛擬貨幣面臨的問題。虛擬貨幣的特殊屬性使得虛擬貨幣與金融產品之間無法建立因然的聯(lián)系以解決其合法性問題,但由于虛擬貨幣價值的巨大波動性,實際上比特幣具有一批類似于大宗商品交易的合法、非法或者游走于合法非法之間的交易平臺,造成了其實際上在身份問題解決之前,已經(jīng)產生了天量的交易份額,導致各國政府對其身份界定的過程又有了其他因素的干擾。
當法律界對虛擬財產法律性質的不同理解及其引發(fā)的糾紛尚未確定時,比特幣作為一種特殊的虛擬財產的出現(xiàn),使得人們對數(shù)字世界的財產理解更加混亂。與一般虛擬財產相比,比特幣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其獨特之處。如果說過去的虛擬資產是有人員或者機構進行管理的話(比如Q幣的管理權力歸于騰訊公司),比特幣是純粹抵制監(jiān)管,以創(chuàng)建時的獨有技術手段進行自管理是比特幣的重大特征之一。沒有組織、機構、人員、運營商參與管理,這種誕生于“無政府主義”思維方式的虛擬貨幣本質上就是為抵制監(jiān)管而誕生的。同時,由于虛擬貨幣的“貨幣”定位本身對于任何一國的貨幣體系是一種法律框架外的挑戰(zhàn),目前大多數(shù)政府均不承認認可其具有貨幣屬性或者價值。
虛擬貨幣的產生幾乎無法監(jiān)管。以比特幣為例,它是現(xiàn)在火熱的互聯(lián)網(wǎng)貨幣的一個縮影。根據(jù)虛擬貨幣的程序和原則,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已有不下數(shù)百種類似的虛擬貨幣。沒有黃金等硬通貨進行資產擔保,而市場上所謂的“估值機構”,幾乎可以說是“莊家”的代名詞。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機專業(yè)術語中,虛擬是一種由二進制代碼所構建的模擬系統(tǒng)或世界。因此也有學者認為“虛擬”是一種介質,而虛擬貨幣則成為繼商品、金屬、紙質之后出現(xiàn)的另一種貨幣形式。由于比特幣暴漲的趨勢和人們的賭博心理,各種粗制濫造的虛擬貨幣層出不窮,幣圈知名人物李笑來的一段錄音公布,更是將虛擬貨幣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畫上了約等號。
虛擬貨幣的流通管理也是一大問題。以比特幣為例,虛擬貨幣的交易天然的抵制任何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管,流通也基本上是匿名發(fā)生的,任何想?yún)⑴c比特幣交易的人只需要加入比特幣的區(qū)塊鏈網(wǎng)絡即可完成交易,不需要提供任何個人信息。隨著比特幣價值的不斷擴大,這種無監(jiān)管的流通模式帶來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詐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洗錢等等犯罪行為幾乎成為了大宗比特幣交易的代名詞,2017年勒索病毒的突然爆發(fā)與嚴重后果,黑客肆無忌憚的要求被害人支付比特幣作為解鎖電腦贖金的做法,給比特幣的合法化蒙上了更大的陰影。
(一)虛擬貨幣幣情境下財產犯罪的刑法解釋完善
對于比特幣情景而言,無論是基于財產權益的犯罪還是與破壞財產型反轉,依靠立法或者簡單的禁止比特幣的流通都不足以解決實際可能遇到的比特幣犯罪,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依靠刑法理論的更新和適用。
首先,我們必須對比特幣的性質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比特幣只是虛擬貨幣的一種,萊特幣、以太坊等等數(shù)十種貨幣已經(jīng)進入主流視野,后面還將有成百上千的類似產物,甚至可能會有官方承認的虛擬貨幣。如何正確認識虛擬貨幣的性質是我們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筆者認為,虛擬貨幣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唯一有價電子數(shù)據(jù)”。其唯一性表現(xiàn)出其具有一定的物權特性(排他性),這與知識產權類的其他有價電子數(shù)據(jù)產生有本質區(qū)別,但該電子數(shù)據(jù)的“價值”表現(xiàn)為純粹的財產利益(種類物),這反過來又將它們與除貨幣意外的一般的物理對象和網(wǎng)絡虛擬資產區(qū)分開來。
此外,對于各種涉及財產類犯罪行為的刑法理論,還需要在虛擬貨幣的背景下進一步加以變通和補充。以占有為例,對非法占有的傳統(tǒng)解釋顯然不能概括目前虛擬貨幣犯罪行為的內涵。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基礎理論上對占有進行分解,有所區(qū)別的看待占有對于不同事物的含義,對于虛擬貨幣這一特殊有價電子數(shù)據(jù),非法占有并不僅僅是事實管理和支配的排他性狀態(tài),而應當以其利益價值的指向和變動作為占有的指征。
(二)目前虛擬貨幣涉及犯罪的新形態(tài)
無論是財產權益的犯罪還是破壞財產型犯罪,我們研究的都是將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有價電子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由于比特幣本身驚人的巨大價值,利用比特幣進行的犯罪多為洗錢方向,實際侵財類犯罪較為罕見,但人性的貪婪遠遠超過中本聰當初可能的預料,現(xiàn)有的虛擬貨幣犯罪不再將虛擬貨幣作為一種貨幣,而是借助于虛擬貨幣巨大的波動性,與非法炒金、炒匯一樣,將虛擬貨幣作為一種炒作的工具。而比特幣除了具有貨幣的屬性外,還具備商品的雙重屬性。當比特幣成為一種商品的時候,則成為一種投機商品。由于我國政策對虛擬貨幣平臺的禁止,加之網(wǎng)絡金融的飛速發(fā)展,虛擬貨幣市場逐漸演化出各種偏離“貨幣”這一本源的各種變種,而監(jiān)管比特幣交易平臺及比特幣集中交易行為,懲治比特幣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前提載于確定基礎法律框架,而這顯然無法回避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判斷:
其一,非法平臺類:以國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作為幌子,類似于非法現(xiàn)貨交易的形式進行犯罪。主要有2種:
一是確實以國際虛擬貨幣價格作為基準,利用比特幣或者其他虛擬貨幣巨大的波動性,讓被害人進場買多賣空交易,賺取高額點差、手續(xù)費,以及客戶虧損的部分。由于資本市場的二八定律,平臺主不需要在價格上動手腳,也無需實際與國外平臺進行交易,即可將大部分客戶的虧損收入囊中,但也有少數(shù)客戶能盈利甚至大額盈利。
二是以國際虛擬貨幣價格為幌子,在交易中采用滑點、卡頓等等手法,刻意加大客戶虧損,以騙取被害人的交易資金,對于此類平臺,被害人除了自行離場或虧完離場,沒有第三種可能。
對于前者,筆者認為可以以非法經(jīng)營罪定罪處罰,后者,筆者認為應當以詐騙罪定罪處罰。
其二,自行建立虛擬貨幣類:由于區(qū)塊鏈技術已不復當年神秘,有不法分子自行建立某一虛擬貨幣,雇人吹噓其發(fā)展前景,利用國外平臺(以日本平臺為主)上市交易,甚至尋找炒家、建立所謂估值機構(實際上是莊家),利用龐氏騙局的方式,一層層提高加碼,最終接盤的被害人血本無歸,對于此類犯罪,筆者認為應當區(qū)別犯罪分子的主觀故意,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參考文獻:
[1]洪蜀寧.比特幣:一種新型貨幣對金融體系的挑戰(zhàn)[J].中國信用卡,2011(10).
[2]蘇寧.虛擬貨幣的理論分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3]吳昉昱.二次違法性視野下比特幣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公安法治研究學報,2015年7月7日.
[4]方細玲.比特幣交易的刑法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4月.
[5]證券時報.2013年12月6日A1版.
[6]李翀.虛擬貨幣的發(fā)展與貨幣理論和政策的重構[J].世界經(jīng)濟,2003(8).
[7]東陽警方破獲國內首例比特幣詐騙案網(wǎng)站“跑路”卷走比特幣玩家2000萬[N].法制日報,2013年12月11日,第005版.
[8]張澤云.虛擬貨幣發(fā)展的潛在影響及其監(jiān)管問題初探[D].浙江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9]謝杰,張健.“去中心化”數(shù)字師傅時代經(jīng)濟刑法的選擇[J].法學,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