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杏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多發(fā)性骨髓瘤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惡性漿細胞病,其腫瘤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漿細胞,可導致腎功能及肝功能嚴重損害,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生命危險,屬于惡性血液腫瘤疾病[1]。該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以血、尿中存在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內漿細胞出現(xiàn)克隆性惡性增殖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并且該疾病患者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溶骨性病變及骨質疏松,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此次研究中,選擇我院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對其實施沙利度胺聯(lián)合地塞米松及硼替佐米治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80 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實施此次研究,時間為2015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 例)和對照組(40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35-82 歲,平均(56.56±1.68)歲;對照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4-80 歲,平均(56.52±1.54)歲。兩組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靜脈滴注長春新堿(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3474;生產單位:廣州白云山漢方現(xiàn)代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原料藥;劑型:原料藥),每日0.5 mg;靜脈滴注阿霉素,每日10 mg;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186;生產單位:沈陽光大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 mg(以地塞米松磷酸鈉計);劑型:注射劑),每日40 mg,滴注時間均4 d;用藥時間:第1-4 d、第9-12 d、第17-20 d。
1.2.2 觀察組實施沙利度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705;生產單位:丹東醫(yī)創(chuàng)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規(guī)格:---;劑型:原料藥)、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50042;生產單位: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3.5 mg/瓶;劑型:注射劑)聯(lián)合治療,沙利度胺初始劑量100 mg/d。硼替佐米為1.3 mg/m2,給藥第1、4、8、11d 實施靜脈注射,地塞米松20 mg/d。給藥第1-4 d、9-12 d 實施靜脈滴注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給藥后的相關指標,例如血紅蛋白、血鈣、漿細胞比例、M 蛋白等;觀察兩組周圍神經(jīng)炎、下肢深靜脈血栓、感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7.0 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使用t 來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來進行檢驗,用率(%)來表示,(P<0.05)為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2.2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觀察組治療后M 蛋白為(27.55±5.64)g/L,漿細胞比例為(23.47±5.63)%,血鈣為(0.69±0.05)mmol/L,血紅蛋白(23.58±6.47)g/L,對照組治療后M 蛋白為(17.51±5.69)g/L,漿細胞比例為(16.52±5.24)%,血鈣為(0.71±0.04)mmol/L,血紅蛋白(23.74±6.52)g/L,觀察組M 蛋白、漿細胞比例高于對照組(t=7.926,P=0.000;t=5.715,P=0.000),兩組血鈣、血紅蛋白比較無顯著差異(t=1.975,P=0.052;t=0.110,P=0.913)。
多發(fā)性骨髓瘤臨床上較為常見,指骨髓內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惡性血液疾病,屬于惡性漿細胞病。該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臨床表現(xiàn)包括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腎臟、淋巴結病變、骨痛、感染等,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
臨床上通常應用化療方式治療該疾病,以VAD、M2、MP 等化療方案較為常見,傳統(tǒng)化療治療無法延長多發(fā)性骨髓瘤生存期,使用靶向藥物可顯著提升該疾病治療效果。硼替佐米能夠直接結合20S 核心部分的活性位點,對26S 蛋白酶活性進行逆性抑制,聚集NF-κB 抑制物,從而阻止其釋放,從而對腫瘤進行抑制[4]??蓪艘蜃应蔅 的活性進行抑制,減少骨髓瘤粘附分子、細胞生長因子表達,阻止細胞粘附及細胞因子循環(huán)對骨髓微環(huán)境造成影響。能夠對該疾病患者新生血管生成及骨髓內皮細胞生長進行抑制,阻斷瘤細胞血液供應,使其凋亡。降低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質修復及骨形成。能夠對DNA 修復進行抑制,對骨髓瘤細胞對傳統(tǒng)化療及激素的耐藥進行逆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屬于人工合成的蛋白酶體抑制劑[5]。但應用硼替佐米治療可導致血小板下降、溶解綜合征、肝功能不全、帶狀皰疹、周圍神經(jīng)病等,經(jīng)過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jīng)、輸血治療后,以上癥狀均消失或者有所減輕,不會對治療產生影響。聯(lián)合地塞米松藥物治療,可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性,沙利度胺可有效對免疫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直接殺傷骨髓瘤細胞,抑制血管新生活動,治療效果顯著。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M 蛋白、漿細胞比例高于對照組(P <0.05),兩組血鈣、血紅蛋白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0%,對照組為17.50%(P>0.05)。表明應用硼替佐米聯(lián)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強,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治療中應用沙利度胺聯(lián)合地塞米松及硼替佐米,能夠顯著改善患者M 蛋白、漿細胞比例水平,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強,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