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添
【摘要】本文以建設“智慧教育”為目標,以師生發(fā)展為根本,以促進“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為核心,充分利用“電子書包”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多樣化功能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教學的智能化水平,促進教師教學更加便捷,學生聽課學習更為高效。同時,借助“電子書包”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讓學生和教師能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得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進一步落實“研學后教”理念和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綜合學習模式,最終實現(xiàn)家長、學校和社會關于學生學習問題的有效溝通和通力合作,提升整體的教育管理水平。
【關鍵詞】“電子書包”;學習模式;“微課”;自主學習
當前,隨著網(wǎng)絡科技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智慧教育”的建設成為眾多學校落實以師生發(fā)展為根本、促進“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等目標的關鍵步驟。本文以筆者所在學?!半娮訒蔽⒄n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為例,從“電子書包”在教學中的功能發(fā)揮、制度要求、建設現(xiàn)狀等出發(fā),探討如何通過智能化的手段,豐富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微課形式下自主學習模式有效性的發(fā)揮。
一、基于“電子書包”的雙課堂教學
1.“雙課堂”的含義
目前,番禺區(qū)正在進行“研學后教”課改,嘗試基于“電子書包”的雙課堂的實驗。所謂“雙課堂”,是指常態(tài)的“現(xiàn)實課堂”與基于電子書包的“虛擬課堂”的結合,兩者(“虛擬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有不同的功能和取向,通過網(wǎng)絡及傳媒手段,突破學校教學時空限制,同時打破校際教育資源差異,讓更多的學生不限時間、學校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
這種基于“教育云”網(wǎng)絡教育服務平臺搭建的“虛擬課堂”與現(xiàn)實課堂,通過資源整合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從而構成了一個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互為補充、互為延伸的線上線下“雙課堂”。這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一次質的飛躍,能使課堂教學更高效,促進學生思維更加活躍。
2.“雙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
“雙課堂”教學是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多元、多層、多線索的教學新模式,它強調教學的分層和個性化,支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獨立自主和問題探究等多種方式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融為一體。
首先,基于“教育云”的電子書包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例如,在“研學后教”理念下數(shù)學教學的“以學定教”模式,教在學之后,教在關鍵處,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和及時掌控學生自學情況成為教學的關鍵所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以問題為線索對教材內容打破重組,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重新編寫導學案,而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清晰地順著問題線索進行探究和自我學習及小組合作學習。其次,基于“電子書包”雙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課外輔導的針對性。一方面,能夠靈活設置重做規(guī)則,使不同學生可設置不同的重做規(guī)則和次數(shù),方便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能夠突破時間(如周末、假期、晚上)和空間限制(如校內、校外),提高學習時空的靈活性。第三,有利于個性化輔導模式的開展。使用“電子書包”開展個性化輔導(如競賽輔導、臨界輔導)具有智能化、針對性強、效率高的特點,能夠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而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教師可以按薄弱知識點和層次將學生分組,布置針對性練習,學生也可以在現(xiàn)實課堂條件有限制的情況下,借助虛擬課堂的資源進行探究學習。
二、“電子書包”教學項目實驗的實踐
1.依照教育部門規(guī)章制度建立
學校在建立“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制度要求進行。在我校制定“電子書包”項目實驗過程中,主要結合番禺區(qū)教育局的以下有關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
(1)《“電子書包”項目實驗方案》
(2)《實驗教師“電子書包”管理制度》
(3)《學生“電子書包”管理制度》
(4)《“電子書包”項目實驗學生承諾書》
(5)《“電子書包”項目實驗家長承諾書》
2.學?!半娮訒苯虒W項目的實踐
近年來,我校以“研學后教”模式為核心,以智慧教育云和電子書包的強大教學功能為支撐,探索多元化的學科特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文科教學以參與式主題研討為切入,理科教學以網(wǎng)絡導學稿、個性化和分層作業(yè)指導為切入,實驗教師在已有教學案例和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借助“電子書包”的相關功能優(yōu)化和完善實現(xiàn)教學模式,進一步形成并促進“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成熟發(fā)展。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實踐工作,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由學校最高領導牽頭,組成“電子書包”項目組,負責領導和組織開展項目實驗工作。
(2)進行培訓教師。所有參與項目實驗的教師都要參加系統(tǒng)專業(yè)的培訓,尤其是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的優(yōu)化培訓,要促進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積極推動電子書包教學應用。
(3)開展教學研究。以課堂為基礎,定期開展主題研討活動,強調教學團隊在突破教學模式等關鍵問題上的通力合作。
(4)組織總結交流。培訓及實踐過后,積極組織相關老師開展總結和經(jīng)驗交流活動,在問題的實踐認識中不斷深化項目研究。
此外,學校還提出“及時應用、師生互動”的“電子書包”教學模式改革要求。通過在實踐中積累一批優(yōu)秀應用案例,為推廣提供充分的實驗數(shù)據(jù),也為今后的教師培訓和教師的實際應用提供大量可借鑒的經(jīng)驗。
三、基于“電子書包”微課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
1.此教學模式的基本模型
(1)把全班同學分為A、B、C類
①A類同學要求完成學案第一、二關基本的知識
②B類同學要求完成學案第一、二、三(第1題)關的應用
③C類同學要求完成學案第一、二、三(第1、2題)關的運用
(2)“電子書包”準備“微課” 1、“微課” 2、“微課” 3、“微課” 4。
(3)“電子書包”中準備第一關、第二關、第三關的練習答案,要求學生闖關完后自主用“電子書包”對答案。過程中應該用紅筆進行改正,對于不懂的問題及時求助“電子書包”中的“微課”或師傅。
(4)教師投影《自主復習導圖》,進行解析,要求學生用闖關的形式完成自主學習,自主復習導圖如下:
(5)自主檢測
所有學生在完成闖關任務之后,及時通過“電子書包”中的評估進行自主檢測學習。
(6)反饋檢測
針對“電子書包”對“自主檢測”結果的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改正。
2.“電子書包”與數(shù)學教學融合的實踐案例
(1)課前
①準備工作:電子導學案,學習指引
②素材:動畫、視頻、仿真實驗
③互動討論:提出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討論
④課前自測:設置梯度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檢測學情。教師根據(jù)反饋找出共性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總之,教師通過互動討論和課前測試反饋,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前就能有針對性地將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2)課堂
①學生展示:多角度、多形式、高效率隨堂檢測
②堂上討論:重難點突破,保留學習痕跡
③堂上測試:及時檢測教學效果
④堂上筆記:個性化筆記形式多樣、方便快捷。文本、筆記錄音、照片、附件
(3)課后
①筆記整理:內容回顧,深入理解,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
②作業(yè):分層作業(yè):可分層布置作業(yè)或分層給予提示;
③拓展提高:拓展資料、探究素材、電子圖書
四、總結
基于“教育云”平臺的“電子書包”是一種智能化的教學輔助工具,具有教育教學優(yōu)化和完善的強大功能。當前,處于實驗階段,如何更好使用“電子書包”功能,使它能為“研學后教”理念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錦上添花,讓教育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發(fā)展成為基于“電子書包”微課的成熟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康紅娜,馮軍,姚奇志.“微時代”下的“微課”藝術[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14):23-26.
[2]占正奎,楊少棠.電子書包的特征及功能需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