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鵬 馬鳴悅
摘要:“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受到教育理念、家庭生態(tài)、教養(yǎng)方式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旨在立足于這四個維度,追因溯源,探究“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提升“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策略主要包括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變家庭生態(tài)結構、優(yōu)化家庭教養(yǎng)方式、提升教育程度四方面。
關鍵詞:80后 ?獨生父母 ?家庭教育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056-02
家庭教育是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起重要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幸福指數(shù)。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第一代子女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步入了青年期,成為社會組成的重要人群,他們的家庭結構、教育等問題業(yè)已引起了國內(nèi)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本文主要探討的是“80后”第一代獨生子女這個群體的家庭教育能力影響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一、問題提出
實踐證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獨生子女政策落實后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現(xiàn)在大部分都已經(jīng)為人父母,他們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注定會與上一代有很多的不同。在這個背景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形成了“四二一”的新型家庭結構,即:兩個獨生子女組建的家庭包含了四位老人,一個子女。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并提供模板,是社會各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影響因素
(一)教育理念
“80后”獨生父母是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其教育理念難免受到群體特點的影響。調(diào)查表明,相對于非獨父母,獨生父母獲得教育理念的渠道更多,更加懂得理性育兒。但是這個群體也有其劣勢——自我中心現(xiàn)象嚴重。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其父母長輩的溺愛,由此導致以自我為中心。鑒于此,在進行教育活動時一旦與配偶發(fā)生分歧,不易妥協(xié)?!?0后”獨生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獨生父母往往因為自身發(fā)展沒有達到父輩的期望,因此將期望延續(xù)到下一代。期望過高會引發(fā)子女的焦慮,到青春期的階段,會比非獨家庭的子女有更強烈擺脫父母的想法,更容易作出親子對抗之類的極端行為。
(二)家庭生態(tài)
研究表明,父輩社會經(jīng)濟地位對于子代社會經(jīng)濟地位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而獨生子女的身份會加強這一作用。鑒于獨生父母自小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其父輩教育觀念的影子很容易在他們身上找到,譬如:給子女特殊地位,進行權威式教育,樂于直接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鑒于獨生父母從小處在類似的家庭生態(tài)中,因此,他們往往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應當?shù)?,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不妥,恰恰是這種不恰當?shù)募彝ド鷳B(tài)左右了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使其與全面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三)教養(yǎng)方式
教養(yǎng)方式是教育能力的直觀表現(xiàn)。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直接決定了子女能看到怎樣的世界,對世界觀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調(diào)查表明,獨生父母在教養(yǎng)方式上更勝于非獨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對子女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顯著影響,“理解與溫暖”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子女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促進其發(fā)展;“嚴厲與懲罰”的教養(yǎng)方式則會使子女自信心受挫,不利于子女自尊心的發(fā)展。鼓勵和寬容子女,子女在人際交往中更輕松,更有助于子女的獨立思考。據(jù)調(diào)查,大部分“80后”父母教養(yǎng)方式以民主的商議型為主,但溺愛或專制的教養(yǎng)方式也占較大的比重。
(四)受教育程度
“80后”獨生父母這一代受教育程度、教育素質總體上比上一代更高,育兒觀念也更先進,并愿意在子女教育問題上花時間精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養(yǎng)方式更加民主、開放、科學;反之,不利于孩子日后世界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家長具備高等文化水平,其學習指導能力相對要強,子女的文化成績、品德表現(xiàn)普遍高于中等文化水平的子女?!币谎砸员沃?0后家庭中,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著家庭氛圍越好,對孩子的教育越重視。
三、“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一)更新“80后”獨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
獨生父母教育孩子除了揚棄上一輩的教育理念外,還應積極學習吸收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
1.明確家庭教育的職責劃分
教育孩子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家庭教育需要明確職責劃分,生活上的事可以交給老人,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將主導權還給父母。
2.適應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給予孩子平等的地位,避免不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的出現(xiàn)。適當降低期望,讓孩子主動平衡并適應期望與動力的關系。
3.父母要學會放手,多陪伴孩子
讓孩子走出舒適圈,給孩子獨立自主的自由。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建議,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二)改變“80后”獨生父母家庭生態(tài)結構
良好的家庭生態(tài)結構,有利于父母和子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因此,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家庭生態(tài)結構。
1.做一對“民主型”的父母
父母與子女進行平等的語言溝通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強子女的自信心,養(yǎng)成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2.親密夫妻關系,保持健康身心
好的夫妻關系使子女懂得如何愛與被愛,形成正確的戀愛觀。父母關系不和,會導致子女焦慮,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甚至造成社交恐懼。另外,父母有健康的身體,可以使子女無后顧之憂地做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有更好的生活和發(fā)展。
(三)優(yōu)化“80后”獨生父母家庭教養(yǎng)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優(yōu)化家庭教養(yǎng)方式。
1.建立科學的育兒觀
“80后”獨生父母受教育程度總體上比上一代更高,在子女教育上有自己的理念。但是由于自身想法或非專業(yè)的原因,在教養(yǎng)子女的問題上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這就要求父母有一個科學的育兒觀。
2.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減少溺愛
理解與溫暖的家庭氛圍會使子女的自尊水平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生活在充滿鼓勵和關愛的家庭氛圍中的子女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更加輕松。溺愛會使子女變得驕縱蠻橫,要與子女建立平等的關系,既可以增強親子關系又可以培養(yǎng)子女的獨立性。
(四)提升“80后”獨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80后”獨生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但往往“望子成龍心切,教子成才無方”,因此,獨生父母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程度。
首先,可以通過閱讀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或瀏覽相關網(wǎng)站,積累家庭教育的知識。積極參加家長沙龍活動,在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去高校聽相關講座、參加家庭教育工作坊,對家庭教育有科學的認知。
其次,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作用。老師通過多種渠道與家長聯(lián)系,建立班級群。學校組織開展家長講堂、家長開放日、親自活動等活動,更好地幫助父母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
最后,充分利用社區(qū)的資源。在社區(qū)的宣傳欄上宣傳家庭教育知識,社區(qū)的志愿者對需要幫助的家庭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給出具體的建議和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啟光.教師教育中家庭參與課程的框架設計[J].教師教育研究,2007(3).
[2]韓笑,武瑞之.“獨生父母”的親子產(chǎn)品設計思考:和孩子共同成長[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3).
[3]黃超.教育期望的城鄉(xiāng)差異:家庭背景與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J].社會學評論,2017,5(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