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學校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中學階段作為整個國民教育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期,思政課的信仰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關(guān)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與發(fā)展。因此,作為中學思政課堂的主導者,思政教師理應肩負起黨和國家交予的重要使命,提升中學生的政治信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一、堅守政治信仰,育人者當自育
1.提升政治認同,在思想上堅定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guān)鍵在教師,關(guān)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與其他科任教師相比,思政課教師不管是在自身理論建構(gòu)還是教育教學工作中,都需要具備更高的政治覺悟和判斷力,擁有更堅定的政治認同和政治信仰,這也是對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為此,中學思政教師要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識,用對真理的信仰負責任地宣揚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生的信仰。
2.加強理論學習,在專業(yè)上塑造信仰
理論素養(yǎng)是中學思政教師的核心能力。處在媒體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學生能夠獲取的信息及途徑甚至已超過教師,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和水平,就無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清楚、講透徹,更無法引導學生用理論武裝頭腦。為此,思政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論自信,在專業(yè)上塑造信仰。一要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不僅要研究教科書,還要閱讀豐富的課外理論書籍;二要加強時政研究,緊跟時代潮流,及時學習黨和國家重大會議精神,領(lǐng)會黨中央的施政方針與政策,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地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融合,增強教學時代感。
3.建立督促機制,在行動中鞏固信仰
為了考查和鞏固思政教師的信仰,可建立相應的督促機制。一是完善思政學科的教研集備制度。在教研集備活動中,教師要從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情實感出發(fā),分析和交流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方法和效果。為避免活動流于形式,可建立相應考核機制,督促和激勵思政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真信真用。二是健全思政課堂的聽課反饋機制。中學黨組織負責人、校長要帶頭走進思政課堂聽課,了解教師真信真講馬克思主義的實際情況,加強管理,共同推動思政教師的信仰建設。三是建立學生評價思政教師的制度。學生能否獲得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和信仰,可以折射出教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程度與水平。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對中學思政課提出的更高水平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從信仰出發(fā),主動落實新課標對思政課“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定位,構(gòu)建充滿信仰光芒的中學思政課堂。
二、鑄就信仰路徑,親其師信其道
1.堅持價值引領(lǐng),在傳授中傳遞信仰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吉登斯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民族國家形態(tài)占據(jù)主導地位的世界之中,由此決定了其公民必須具有超越理性的政治信仰[1]。無獨有偶,北師大林崇德教授主持研究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中公民道德、國家認同等都是指向價值觀的。中學思政教師要向?qū)W生傳遞信仰,首先自己要懂得分辨并抵制各種錯誤和消極的價值觀,構(gòu)筑起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體系,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將學生引向正確的價值方向。
例如在教學必修四“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筆者選用當年度本地“最美農(nóng)婦”周英舍己救人的案例,通過設計“周英這一行為對社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她的人生有價值嗎?如何體現(xiàn)?怎么評價一個人的價值?”等一系列問題貫穿整節(jié)課,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傳遞信仰。作為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者,中學思政教師要關(guān)心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正能量事件,借此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理論,幫助學生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付諸行動。
2.注重學理分析,在認知中認同信仰
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對信仰的認知是實現(xiàn)信仰認同的前提。思政教師要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尊重教育規(guī)律,在科學理論的支撐下,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促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從認識發(fā)展到認同。
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賞析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如《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在講哲學時安排學生閱讀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等;在分析時政時穿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傊诮逃虒W中加強學理分析,讓學生在政治認同的基礎(chǔ)上接受信仰教育,不斷引領(lǐng)學生在自主思辨中感受和領(lǐng)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強大力量,從而實現(xiàn)信仰認同。
3.發(fā)掘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體驗信仰
中學思政教材中所涉及的情境大多離學生生活較遠,單靠教材資源與學生探討人生信仰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廣泛挖掘課程資源,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并創(chuàng)造有利于塑造信仰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政府的責任”時,可事先布置學生調(diào)查當?shù)卣┠辍盀槊褶k實事”的情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政府所做政務,從而樹立正確的政府觀,并認同政府的行為。
信仰不僅是思想認識,也是行為實踐。真正的科學理論乃在實踐之內(nèi),成為擴充理論和達到新的可能性的手段[3]。因此,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如在研學活動中開發(fā)“紅色線路”,利用當?shù)丶t色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信仰、踐行信仰,增進對馬克思主義的親近感和認同感,糾正學生思想觀念的偏差和錯誤行為??傊挥辛⒆阌趯嵺`,才能不斷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觀點和立場的理解,并將其升華為自己內(nèi)心的最高信仰。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中學思政教師擔負著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青少年學生確立政治信仰的重大任務。教師理應毫不動搖地堅定信仰,自覺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打造一個充滿信仰光芒的思政課堂,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25.
[2]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3]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3.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