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毅 郝進宏
伴隨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尤其是新高考的實施,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配套舉措實現(xiàn)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與指導,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已成為當前各中小學的共同管理訴求,而學生成長導師制(以下簡稱“導師制”)就是其中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近年來,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面對時代訴求和學生發(fā)展需要,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進行探索,在導師制工作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也取得了一定實效。
幾年來,我校導師制工作能夠穩(wěn)步推進,得益于學校采用的漸進式推進策略。早在2014年浙江、上海實施新高考伊始,我校就意識到現(xiàn)行大班教育模式難以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為此,學校領導多次面向全校教職工宣講教育改革的意義及其挑戰(zhàn),并于2015年成立導師辦,同時本著“以事?lián)袢?、人崗相適”的原則,在全校范圍內選聘導師辦主任專門負責這項工作。2016年,我校在導師辦成立后開始籌備后續(xù)系列工作,包括搜集整理相關文獻、組織外出參觀考察、制定《學生成長記錄》《導師工作手冊》等文件、開展相關網(wǎng)絡資源建設以及導師校本培訓工作等。
2017年11月,我校首先在2018屆初三年級試點導師制工作,試行一段時間并進行適當調整后,又在其他各年級逐步推開。預計到2020年6月,我校將實現(xiàn)從初一到高三六個年級導師制工作全覆蓋。為及時了解導師制工作的開展情況,導師辦還會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定期組織開展針對學生、家長及導師的三方調研,借此了解三方對于導師制工作的態(tài)度感受、需求建議、問題與經(jīng)驗等,從而為后續(xù)的工作調整與改進提供參考。
在前期的調研學習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部分學校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主要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導師多由班級任課教師擔任,人員結構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特殊發(fā)展需要;二是由于同一導師指導學生人數(shù)過多,導師制成為變相的“小班管理”,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三是導師通常只關注學生在學習或品德等某一方面的發(fā)展,因此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和長遠發(fā)展?;诖耍绾卧趯嵺`中有效規(guī)避上述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就成為我校開展導師制工作重點關注的內容。
1. 班主任和導師工作雙軌并行,促進學生全面與個性化發(fā)展
針對當前部分學校在實施走班制過程中,由于取消行政班、僅采取導師制管理帶來的學生集體意識和歸屬感缺失等問題,我校采取了班主任和導師工作雙軌并行的做法,同時要求他們在工作中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
在分工上,學校要求班主任主抓班級建設與管理,以此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心理歸屬感,同時還要帶領各自班級形成自身特色,以“班班精彩、人人進步”提升學生的幸福感與自豪感;導師則側重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個性化指導,在選學選考、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方向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建議。在合作上,班主任要積極協(xié)調好導師、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遇到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導師也要配合班主任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并在學生的評優(yōu)、獎勵、處分及期末綜合評定等工作中進行協(xié)商處理。
2. 面向全體教師,營造“人人皆可為導師”的工作氛圍
我們認為,參與導師制工作有利于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此學校規(guī)定,凡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都可以做學生導師,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去選擇心儀的導師。在選導師過程中,我們通過在2018屆初三和2017級高一兩個年級的試點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成熟的操作流程。
在遴選工作開始前一個月,導師辦會分別針對學生和家長召開動員會,介紹導師制的意義與必要性等,并就如何深入了解導師情況進行重點說明。選導師分為試選和正選兩個環(huán)節(jié),都通過網(wǎng)絡完成。試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操作系統(tǒng),最后選擇結果以正選為準,學生經(jīng)過正選并核對導師信息無誤后簽字確認,導師辦再安排師生簽訂導師協(xié)議。在選導師過程中,除特殊學生需安排專門的導師外,一般學生與導師之間都實行單向選擇。學生都希望導師有耐心、有學識、經(jīng)驗豐富。初中生更關注導師的性別、年齡及興趣,希望導師多角度了解自己;高中生更為關注自身學業(yè),希望導師多給予自己在學習上的指導,因此所選導師多以文化課教師為主。自簽訂導師協(xié)議起,指導關系將持續(xù)到學生初中或高中畢業(yè),只有在學生退學、休學或導師調離學校時才會終止,同時導師辦也會根據(jù)學生意愿為其配備新的導師。
3. 開展跨年級、跨學段指導,形成系統(tǒng)化、全過程的育人理念
實踐中,我們要求每位導師不僅要指導所任教年級的學生,而且要進行跨年級甚至跨學段指導;同時指導同一年級學生不超過3人,指導學生總數(shù)不超過15人。這樣做出于幾點考慮:其一,可以避免導師由于指導學生數(shù)過多,造成工作量過大而流于形式;其二,每位導師同時指導各年級學生,有利于一些相同或類似問題的交流解決;其三,進行跨學段指導有利于導師同時熟悉初、高中學段的知識體系以及對應學段學生的特征,有利于他們形成系統(tǒng)化、全過程的育人理念,從而從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
跨年級指導的做法全面推開后,我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導師的組織協(xié)調下,在新的集體中平等交流、互相幫助,共同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也一起收獲和成長。同時導師也會根據(jù)不同學段和年級學生面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對于起始年級,指導重心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在新學校、新學段的學習生活;對于畢業(yè)年級,主要指導學生理性對待中高考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進行調整,有條件的還要指導學生做好志愿報考工作。
4. 集中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提升指導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我校還采取集中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集中指導主要是為解決學生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具體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同一年級學生開展的集中指導,如年級月考后,導師會將學生集中在一起分析問題、總結經(jīng)驗、分享心得,提高指導效率;另一種是為所有年級學生設置的集中指導,時間分別安排在每學期的開學初、期中和期末,一學期共計三次。集中指導前,導師要根據(jù)指導主題備課,指導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并從中進行引導、總結、做好記錄。集中指導主題除導師辦根據(jù)工作需要制定外,導師也可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自行擬定。個別指導側重解決涉及學生隱私的問題,如學生的家庭情況、個人喜好、學習成績等,學生可以和導師商定指導時間和地點。原則上,集中指導每兩周一次,個別指導則根據(jù)學生和導師需要自行確定。
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影響導師制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礎。自實施導師制工作以來,我校擔任導師的教師已由最初的45人增至現(xiàn)在的123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97.6%。在導師隊伍建設中,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 規(guī)范工作目標流程,確保導師工作有據(jù)可依
學校除通過相關宣傳引導讓教師明確導師制工作的重要意義外,還通過明確工作目標流程使其在工作中有據(jù)可依,如導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基礎上,與學生共同協(xié)商確定發(fā)展目標;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選擇等能力;要能夠加強與家長、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聯(lián)系,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學生信息,通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進學生成長進步。
此外,學校還對導師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性規(guī)范。如導師在確定與學生的指導關系后,要在《導師工作手冊》中盡快完善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能力素質、愛好特長等基本信息;要在指導工作中做好相關記錄,擇要記錄指導時間、地點、主要內容、需完成任務以及指導效果;要指導督促學生按要求認真填寫《學生成長記錄》,并完成每學年的個人成長規(guī)劃、考試總結反思等;要定期批閱《學生成長記錄》,并結合學生困惑和發(fā)展情況給予及時反饋,使學生的成長有跡可循。
2. 開展全方位培訓引領,提升導師綜合素養(yǎng)
在開展導師制工作過程中,我校始終將導師素質發(fā)展作為重要內容,并做好相關培訓與指導工作。為提高導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導師辦面向全體導師開設包含校本、校際在內的各類培訓,包括解讀北京市新中高考改革政策、定期開展導師工作經(jīng)驗方法交流等,同時圍繞“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進行選科指導”“生涯教育活動的具體設計與實施”“管理學生的心理學智慧”等主題舉辦系列專家講座,并選派年級組長、心理教師等骨干參加各類學術組織舉辦的生涯規(guī)劃等內容的培訓。
此外,學校還鼓勵每位導師在工作中結合自身優(yōu)勢形成工作特色。例如:我校辦公室主任陳老師曾是一名物理實驗員,在指導學生過程中,陳老師能夠根據(jù)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有關就業(yè)形勢政策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作為家長陪伴孩子進行志愿填報和職業(yè)選擇方面的經(jīng)歷,對學生開展生涯規(guī)劃指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對于從未指導或指導學生數(shù)較少的教師,導師辦也會幫助他們查找原因,促使其作出積極調整。
伴隨導師制工作的開展,我校學生、家長、教師在觀念和行動上有了很大轉變。導師制增進了家長對學校的了解,使他們更加認可支持學校的工作;很多學生受益于導師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幫助指導,并被導師仁愛敬業(yè)等優(yōu)秀品質所感染,自發(fā)以導師為榜樣,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導師工作還喚醒了教師發(fā)展的內在自覺,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提升的愿望,并促使他們通過參與工作實踐提升了教育自信和綜合素養(yǎng)。
注釋:
① 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中高考改革的學校‘導師制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701330719B)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