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彭 黃健 劉波 羅文靜 王敏莉 韓敏
【摘要】 目的 對普渡釘板測驗(PPT)評估帕金森?。≒D)運動功能及疾病嚴重程度的價值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94例PD患者作為實驗組, 同期11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常規(guī)組, 將常規(guī)組分為高齡組
(60例)和低齡組(56例)。為所有研究對象開展PPT, 分析檢測結(jié)果、相關(guān)性及診斷PD的效能。結(jié)果 實驗組總普渡釘板測驗平均值(PPTT)為(33.9±9.2)分、雙手普渡釘板測驗值(PPTB)為(14.2±4.7)分、左手普渡釘板測驗值(PPTL)為(9.7±2.8)分、右手普渡釘板測驗值(PPTR)為(10.1±2.1)分, 均低于常規(guī)組的(45.8±7.9)、(20.2±4.2)、(12.6±1.9)、(13.1±2.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PPTT(51.9±5.2)分、PPTB(23.2±2.7)分、PPTL(13.7±1.4)分、PPTR(14.7±1.7)分均高于高齡組的(40.8±5.9)、(17.2±3.2)、(11.6±1.9)、(11.7±2.0)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女性PPTL(15.2±1.3)分、PPTR(16.2±1.2)分均高于男性的(13.2±1.4)、(13.9±1.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女性PPTB、PPTT與男性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齡組男性、女性PPT各項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運動并發(fā)癥患者PPTT(30.9±7.9)分、PPTB(12.1±4.3)分、PPTL(8.7±2.3)分、PPTR(9.1±1.8)分均低于非運動并發(fā)癥患者的(39.8±8.6)、(17.2±4.6)、(11.2±2.4)、(12.1±2.1)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PPT各項評分和帕金森綜合評分量表(UPDRS)Ⅲ評分呈負相關(guān)(P<0.05), 和年齡無明顯相關(guān)性(P>0.05)。常規(guī)組各項PPT評分和年齡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低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93%、敏感性89%;PPTL診斷特異性75%、敏感性82%;PPTB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6%;PPTT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2%。高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83%;PPTL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93%;PPTB診斷特異性84%、敏感性63%;PPTT診斷特異性79%、敏感性73%。結(jié)論 PPT指標是反映PD疾病嚴重程度和運動功能的重要指標, 在<70歲老年人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關(guān)鍵詞】 普渡釘板測驗;帕金森;運動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44
PD是臨床常見疾病, 其診斷重要依據(jù)之一就是運動癥狀, 當前主要通過量表評分和醫(yī)師主觀觀察的方法評估運動功能和檢查運動癥狀, 這大幅降低了早期診斷效果, 并且檢測者主觀因素會影響PD患者疾病的評價和縱向觀察[1-4]。PPT主要用于反映手部運動靈活性和速度, 是一種有效的定量運動檢測方法, 具有簡便、定量、客觀、可重復(fù)等優(yōu)勢[2, 5]。為進一步提升PD臨床診斷效果, 本研究選擇收治的部分PD患者和健康體檢者, 為其開展PPT,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PD患者作為實驗組, 其中男60例, 女34例;年齡56~82歲, 平均年齡(67.7±6.5)歲;運動并發(fā)癥70例, 非運動并發(fā)癥24例。選取同期11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常規(guī)組, 其中包括男60例, 女56例;年齡56~87歲, 平均年齡(67.9±
6.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為探討性別、年齡對PPT影響, 依據(jù)年齡是否>70周歲, 將常規(guī)組分為高齡組(60例)和低齡組(56例)。高齡組女24例, 男36例;年齡70~87歲, 平均年齡(77.2±
4.5)歲。低齡組女32例、男24例;年齡56~69歲, 平均年齡(62.5±3.5)歲。
1. 2 方法 PPT采用普渡釘板(Model3020)進行, 檢測包括3 個部分。受試者分別用左手、右手、雙手同時在30 s內(nèi), 將同側(cè)盤中釘子1次1個插入頂板相應(yīng)小孔中, 統(tǒng)計插入釘子數(shù)。每項任務(wù)重復(fù)3次, 最后測驗值為平均數(shù), 最終算的PPTT、PPTB、PPTL、PPTR。在PD患者停用抗PD藥物12 h
后完成相應(yīng)評估和測驗, 同時為患者進行H-Y分期評分和UPDRS評分。以實驗組為診斷標準, 分析PPT診斷PD的特異性、敏感性。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診斷效能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PPT各項評分比較 實驗組PPTT
(33.9±9.2)分、PPTB(14.2±4.7)分、PPTL(9.7±2.8)分、PPTR(10.1±2.1)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的(45.8±7.9)、(20.2±4.2)、(12.6±1.9)、(13.1±2.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常規(guī)組不同年齡和性別PPT各項評分比較 低齡組PPTT(51.9±5.2)分、PPTB(23.2±2.7)分、PPTL(13.7±1.4)分、PPTR(14.7±1.7)分均高于高齡組(40.8±5.9)、(17.2±3.2)、(11.6±1.9)、(11.7±2.0)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女性PPTL(15.2±1.3)分、PPTR(16.2±1.2)分均高于男性的(13.2±1.4)、(13.9±1.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女性PPTB、PPTT與男性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齡組男性、女性PPT各項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 3 實驗組運動并發(fā)癥和非運動并發(fā)癥患者PPT評分比較 實驗組運動并發(fā)癥患者PPTT(30.9±7.9)分、PPTB
(12.1±4.3)分、PPTL(8.7±2.3)分、PPTR(9.1±1.8)分均低于非運動并發(fā)癥患者的(39.8±8.6)、(17.2±4.6)、(11.2±2.4)、(12.1±2.1)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 4 相關(guān)性分析 實驗組PPTR、PPTL、PPTT、PPTB和UPDRSⅢ評分呈負相關(guān)(P<0.05), 和年齡無明顯相關(guān)性(P>0.05)。常規(guī)組PPTR、PPTL、PPTT、PPTB和年齡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見表5。
2. 5 PPT對診斷PD的ROC曲線分析 低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93%、敏感性89%;PPTL診斷特異性75%、敏感性82%;PPTB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6%;PPTT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2%。高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83%;PPTL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93%;PPTB診斷特異性84%、敏感性63%;PPTT診斷特異性79%、敏感性73%。見圖1, 圖2。
3 討論
PPT主要反映手指靈活性及手部、手臂整體運動功能, 其重測信效度較好, 當前被廣泛應(yīng)用于康復(fù)運動功能評估、運動障礙病情評價等[6, 7]。隨著年齡增加, 人體各項PPT評分均有所降低, 本研究中低齡組PPT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高齡組。部分研究認為女性PPT評分略優(yōu)于男性, 本研究顯示, 低齡組女性PPTL、PPTR均高于男性,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齡組女性PPTB、PPTT與男性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齡組男性、女性PPT各項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 實驗組PPT各項評分和UPDRSⅢ評分呈負相關(guān)(P<0.05), 和年齡無明顯相關(guān)性(P>0.05)。常規(guī)組PPTR、PPTL、PPTT、PPTB和年齡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臨床研究顯示[8-10], PPT和UPDRS生活能力和運動評分具有較強相關(guān)性, 可將PD運動癥狀嚴重程度有效反映出來。PPT和PD病程關(guān)系, 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
臨床研究認為, 原發(fā)性快動睡眠障礙患者PD發(fā)病風險較高時, 可出現(xiàn)PPT評分降低, 可見對于PD患者PPT具有一定早期診斷價值。運動并發(fā)癥患者PPTT、PPTB、PPTL、PPTR均顯著低于非運動并發(fā)癥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發(fā)現(xiàn)PPT對PD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和年齡關(guān)系密切, 低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93%、敏感性89%;PPTL診斷特異性75%、敏感性82%;PPTB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6%;PPTT診斷特異性100%、敏感性82%。高齡研究對象PPTR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83%;PPTL診斷特異性58%、敏感性93%;PPTB診斷特異性84%、敏感性63%;PPTT診斷特異性79%、敏感性73%。低齡診斷價值較高。PPT主要反映受試者手部運動靈活性和速度, 所以適用于老年人PD篩查以及合并運動并發(fā)癥者, 但難以鑒別帕金森綜合征和其他運動障礙疾病, 不能替代PD臨床診斷[11, 12]。
綜上所述, PPT指標是反映PD疾病嚴重程度和運動功能的重要指標, 在<70歲老年人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參考文獻
[1] 孫亮, 陳彪, 顧朱勤, 等. 普渡釘板測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應(yīng)用價值.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8):796-798.
[2] 段中響, 歐陽巧洪, 張瑾, 等. FDG PET 掃描多類分類以區(qū)別帕金森癥和不典型帕金森綜合征.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5, 15(23):2000-2003.
[3] 胡靜文, 高文飛, 王鵬飛, 等. 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鑒別要點分析. 醫(yī)藥與保健, 2015, 23(3):143-144.
[4] 周廣安, 杜怡峰, 陳彪, 等. 雙任務(wù)干預(yù)對攜帶 LRRK2基因突變的帕金森病患者手靈活性的影響.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5, 10(2):155-158.
[5] 劉娜, 陸崢, 盛建華, 等. 精神分裂癥首次發(fā)病患者治療早期神經(jīng)認知功能改變的對照研究.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3, 46(2):
99-103.
[6] 汪錫金, 張煜, 陳生弟. 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與治療研究十年進展.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0, 10(1):36-42.
[7] 王振, 程楠, 陳煒, 等. 一種帕金森患者行走步態(tài)的非線性特征分析.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40(5):65-72.
[8] 陳團芝, 莊獻博, 楊霞峰, 等. 認知雙任務(wù)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姿勢穩(wěn)定性及手靈活性的影響.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5, 24(11):1008-1011.
[9] Hajar M, Ghorban T, Hasan A.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in drug on-phase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Koomesh, 2010, 11(3):190-198.
[10] Smits E J, Tolonen A J, Cluitmans L, et al. Graphical Tasks to Measure Upper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Validity and Response to Dopaminergic Medication.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017, 21(1):283-289.
[11] Espay AJ, Norris MM, Eliassen JC, et al. Placebo effect of medication cost in Parkinson disea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Neurology, 2015, 84(8):794-802.
[12] Eggers C, Günther M, Rothwell J, et al.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over th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in Parkinson's disease. J Neurol, 2015, 262(2):357-364.
[收稿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