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衛(wèi)曉婭
[摘? ? ? ? ? ?要]? 從思政課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的必要性入手,客觀分析了護理人文課程開展的現(xiàn)狀,對思政課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的路徑進行探析,可以通過思政課和護理人文課程有機融合、轉變教學理念、提高人文課程教師素養(yǎng)、評價方式的完善等路徑實現(xiàn)。
[關? ? 鍵? ?詞]? 思政課;護理人文課程;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2-0006-02
根據(jù)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精神,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高校教師抓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挖掘講授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同時注重職業(yè)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護理專業(yè)的學生作為未來醫(yī)院的主力軍、人民健康的守護神,社會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是人文修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職業(yè)觀和價值觀,對高校護理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文課程的與時俱進及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思政課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的必要性
護理人文課程是培養(yǎng)護理人員職業(yè)情感、忠誠度和人文關懷品質的理論和思想基礎的專業(yè)必修課,學生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有利于促進自身人格品德的完善,從而全面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高低,對學生專業(yè)思想的建立和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政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價值追尋和精神引領,使學生的理想更加堅定,內心更加有力量,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兩者雖然是側重點不同的教育活動,但兩者共同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式和途徑可互相借鑒。因此,如何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護理人文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的課堂中,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在實處,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調前行、并行發(fā)展,構筑“三全育人”的大格局,適應時代的需求,成為當前各高校護理人文課程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護理人文課程開展的現(xiàn)狀
(一)護理人文課程開設的現(xiàn)狀
目前全國醫(yī)學院校對護理人文課程逐漸重視,開設的課程也比較多,但因為是考查課,課時少內容多,關注更多的是教育文化范疇,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普遍認為內容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學生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很難將人文知識與護理臨床實踐相結合,而且好多學生只對專業(yè)課感興趣,只想盡快學到護理操作技能,對別的課程提不起興趣。
(二)護理人文課程教師的現(xiàn)狀
護理人文課程一般都是以課堂講授為主,更多注重人文知識的講授,缺乏人文思想的深層次探討,忽略了道德理念對學生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的引領。很多教師雖然也接受“課程思政”的理念,也想將思政課融入人文課程里面,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些教師自身不太關心時事政治、社會人文,開展“課程思政”力不從心;有些教師僅僅是為了“思政而思政”,強行將兩者結合起來,生搬硬套、牽強附會,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別的專業(yè)課教師覺得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人文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自己只要完成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就可以了。
(三)教師的考核評價和學生的人文課程評價體系現(xiàn)狀
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中,重視體現(xiàn)辦學水平的指標,更多側重的是對科研能力的考核,比如:論文、專著、成果轉化、課題立項等,這些可以進行量化考核,對于教師立德育人的效果沒法進行量化考核。所以目前的情況是,既缺少對課程思政及其效果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又沒有在專業(yè)課課程的評價體系中體現(xiàn)立德育人的效果評價,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教師疲于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而忽視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大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的護理人文課程都是考查課,一般采用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多以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為主,忽視對學生人文綜合能力的考查,結果既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真實的人文素質情況,又無法真實地反映人文課程的效果。
三、思政課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的路徑探析
(一)思政課和護理人文課程有機融合
“課程思政”并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不是生硬的組合,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加入人文課程的講授中,兩者應當是“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水無鹽則無味,鹽太多則變味,應該把握好度,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教師應該把家國情懷滲透到人文課程的方方面面,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護理人文課程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在人文知識傳授的同時應該注重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地融入護理人文課程當中,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是如果濃墨重彩地加入護理人文課程里面,又會影響人文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注意方式方法,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人要敬畏生命,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尤其作為一名醫(yī)護工作者,要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形成人道、利他價值觀,要懂得尊重病人的價值觀和個體性,并由此獲得自身滿足感的思想境界。知易行難,不僅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力,而且要有正確的價值行為。知道了什么是善惡美丑,還有擇善而行,使價值評價標準成為自身行為的準則。
(二)轉變教學理念,提高人文課程教師素養(yǎng)
1.提升人文課程教師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
《禮記·學記》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眰鞯勒咦约菏紫纫鞯?、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要關心政治,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堅定的政治意識,履行好教書育人的崗位職責,主動承擔起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重任。
人文課程教師不能僅局限于講授人文知識,還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這對課程思政的效果和質量至關重要。教師要有“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不僅要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還要注重塑造學生健全的品格,特別對醫(yī)護人員來說,如果沒有堅定的職業(yè)操守,即使有再精湛的專業(yè)知識,遇到緊急事件,仍然會臨陣逃脫。
2.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苯處煈摃r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價值觀念,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教師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精深扎實的專業(yè)學識、厚重濃郁的人文修養(yǎng),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課程思政最高的境界是教師在用心用情中完成教學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課程學習相得益彰,最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認真組織課堂活動,豐富課堂內容
(1)學習傳統(tǒng)醫(yī)德典范《大醫(yī)精誠》
課程教學內容突出主題,采取“模塊化”“專題式”講授。重點講授模塊有傳統(tǒng)醫(yī)德典范《大醫(yī)精誠》。通過對古今中外名醫(yī)如希波克拉底、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等人的事跡案例引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激發(fā)學生對于生命的珍視和敬畏,從而樹立學生獻身醫(yī)學的精神。
(2)講述當代醫(yī)德楷模醫(yī)學大家的事跡
教學內容通過講述中外當代醫(yī)德楷模的事跡,播放《王忠誠》《感動中國》《道德模范》等醫(yī)學大家先進事跡的視頻,使學生明白英雄也是普通人,就在我們身邊,他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人生理想和堅定職業(yè)信念。
(3)編寫案例庫和特色的教學課件
收集醫(yī)學大家的先進事跡,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編寫案例庫,根據(jù)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內化自己的思想,堅定自己的信念。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護理人文課程中的特色教學課件和教學方案,并運用到教學當中。
(三)評價方式的完善
1.完善教師的評價體系
要制定科學的激勵約束和評價體系,可以采用多元評價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效果,在現(xiàn)有的評價體系上增加課程思政所占的比重,實現(xiàn)對課程思政運行情況和育人效果的科學評價,并在其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方面體現(xiàn)。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樹立典型示范,以先進帶普遍、以局部帶全體。注重對人文課程教師的培訓,并引導他們在教學科研工作中踐行課程思政的理念,使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相得益彰,推動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2.完善學生人文課程評價體系
改變以往僅僅是理論知識的考核,嘗試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其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撰寫學習心得、場景模擬等方式進行考核,不僅要考核學生人文知識掌握的情況,也要考核他們人文知識的運用情況,逐步將客觀量化評價和主觀效果評價結合起來,制定出系統(tǒng)的評價指標,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結語
思政課滲透到護理人文課程后,思政課所開展的正面、集中教育與人文課程所發(fā)揮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結合在一起,使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加深學科理解、提升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護生作為未來人們健康的守護神,在學習階段必須強化政治方向、思想意識、道德規(guī)范等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為人類健康服務的能力,成為德才兼?zhèn)洌哂芯人婪鰝?,實施人道主義精神的護理工作者,這也是醫(yī)學院校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專業(yè)人才的基本要求,確保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對護理專業(yè)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踐行護理職業(yè)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潘青,張健.“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轉化的關鍵問題和實現(xiàn)路徑探析[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98.
[2]江濤,王文起,徐晏清,等.專業(yè)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4-66.
[3]李惠玲.護理人文關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