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云
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需要建立思維對接意識,觀照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的差異。只有重視學生學習思維的基礎,才能進行最為得當?shù)奈谋窘庾x引導,成功調動學生的閱讀思維。對接學生閱讀興趣取向、對接學生認知基礎、對接學生課外閱讀、對接學生思維想象,都能夠形成豐富互動的力量。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主體的實際需求,對文本展開對應解讀,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對接學生興趣取向解讀文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內(nèi)容,并對文本進行對應解讀。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充分了解,對文本展開對應解讀,讓學生在主動吸納過程中完成文本學習。如果有需要,教師不妨給學生布置一些靈動的游戲活動、競賽活動,讓學生對文本展開全面的探究學習。如字謎游戲、誦讀比賽、角色表演、生動講述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教師將這些活動與文本解讀融合到一起,自然能夠讓學生對文本理解得更深入。
如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肥皂泡》,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先進行學情調查:提起肥皂泡,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對吹泡泡會有親身體會,現(xiàn)在吹的泡泡,已經(jīng)不是用肥皂調制的。誰能夠講講泡泡的玩法?學生聽說要介紹玩泡泡經(jīng)歷,自然是興趣盎然,紛紛要求發(fā)言。有學生說:“現(xiàn)在都有泡泡機了,只要打開機關,泡泡會源源不斷地涌出,隨風飄舞,真是壯觀?!币灿袑W生說:“泡泡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泡泡比籃球都要大,能夠在空中自行分割成小泡泡?!苯處熇^續(xù)引導:“玩泡泡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不妨看看課文中作者是如何介紹玩泡泡經(jīng)歷的,和你的感受是一樣的嗎?”學生順勢進入文本閱讀環(huán)節(jié),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師利用學生玩泡泡經(jīng)歷導入教學,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學生都有玩泡泡的經(jīng)歷,這無疑是最為難得的教學契機。教師聯(lián)系學生興趣展開文本解讀,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解讀文本得以順利開展。教師觀照學生學習興趣展開文本解讀,契合度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二、對接學生認知基礎解讀文本
學生認知基礎高低,直接決定其對文本理解的深淺。在解讀文本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結合學生生活認知的文本解讀,才能贏得學生的普遍共鳴和認同。教師要深度理解文本,對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展開研究,以便為學生作出針對性引導。學生生活環(huán)境、學習悟性、生活積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調查,以便為學生提供切實的教學引導。
學生生活認知呈現(xiàn)差異性,在解讀文本時,教師需要對文本展開深度解讀,找到生本思維的切入點,以提升解讀文本的能力。如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師先引導學生展開梳理閱讀,然后給學生布置了思考問題:“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世界的奇妙?文本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在你的生活經(jīng)歷中,有哪些內(nèi)容和文本相一致?”學生看到這些思考問題之后,快速進入文本閱讀之中。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展開面對面交流,對學生閱讀認知存在的問題給出糾偏意見。在思考問題展示時,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理解給出個性解讀,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表現(xiàn)給出專業(yè)點評。學生從教師點評中獲得不少啟迪,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解讀。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思考問題,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給學生一些啟迪,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解讀文本內(nèi)容,實現(xiàn)生本思維對接,進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閱讀學習自然進入佳境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引導展開閱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解讀文本提供更多信息支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問題,這是最為常見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有需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展開主動質疑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主動閱讀探究的機會。
三、對接學生課外閱讀解讀文本
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的對接,體現(xiàn)了教學的關聯(lián)性。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受到多種制約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積累是重要因素。小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很多,但缺少系統(tǒng)性,呈現(xiàn)碎片化,教師在課內(nèi)解讀文本時,需要有整合意識,并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科學整合,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支撐。對接學生課外閱讀解讀文本,教師還需要建立拓展意識,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課外閱讀訓練的任務,有效提升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
學生閱讀積累存在個體差異,因為閱讀興趣、閱讀條件不同,學生課外閱讀積累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教師解讀文本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如教學《火燒云》,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信息,讓學生展開仔細觀察:“這些火燒云圖片很有特點,結合課文閱讀,說說火燒云具有哪些特點?!睂W生開始觀察圖片,并自然進入文本閱讀之中,對火燒云的外形特點進行對應分析。當學生對火燒云有了一定認知之后,教師讓學生自由展示課外閱讀信息:“關于火燒云,或者天上的云朵,我們都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集到這方面的信息。誰有這方面的閱讀經(jīng)歷,不妨說說。”學生聽說要介紹天上的云朵,頓時興奮起來。有學生主動介紹:“有一篇文章《看云識天氣》,主要對天空中的云朵進行科學觀察,并以此作為天氣預報的主要依據(jù),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天上的云朵做了詳寫描寫?!苯處熆隙▽W生的介紹,并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內(nèi)容信息,給學生提供對比閱讀的機會。
教師為學生出示一組圖片,成功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特別是讓學生展開閱讀回憶,利用課外閱讀信息支撐課內(nèi)學習。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有了用武之地,從學生展示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引導是比較成功的,學生介紹課外閱讀經(jīng)歷,自然形成了對比閱讀氣氛。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內(nèi)容,也給學生提供了文本解讀的便利條件。教師為學生解讀文本,不如讓學生自行探索文本要義,由此建立起來的閱讀認知會更為牢固。
四、對接學生思維想象解讀文本
在解讀文本時,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特點設計解讀方案。有些文本內(nèi)容故事性較強,還有些文本內(nèi)容帶有啟迪性,教師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思維想象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逐漸進入文本情境,感受文本內(nèi)涵的豐富性。小學生想象力比較強,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給出解讀建議,讓學生快速進入想象聯(lián)想之中,自然提升解讀文本的能力。
如《棗核》是一篇帶有童話性質的故事,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有特殊情結,很快就掌握了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針對故事本身展開解讀提示:古代勞動人民有很多樸素的幻想,希望有一種超自然的能力,表達一種對真、善、美的向往之情。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不妨展開回憶,看誰能夠想到相似的故事。學生聽教師這樣一說,自然有了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經(jīng)過一番搜索,學生大多能夠找到一些神話故事,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還有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返?。在具體展示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出背景圖片和音樂,讓學生仔細講述故事內(nèi)容。學生參與的熱情被點燃,學生在故事講述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閱讀認知,對故事主題有了全新認識。
教師利用課內(nèi)故事,讓學生延伸閱讀思維,通過對相類似的故事展開介紹,強化文本解讀認知,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普遍訴求有了清晰了解,也為深度發(fā)掘故事內(nèi)涵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師讓學生展開故事講述,成功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主動表達的機會,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推向高點。
思維對接是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教學舉措,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建立主體意識,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維啟動對接機會,引導學生在不斷感知體驗過程中形成嶄新閱讀認知。學情調查是教師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圍繞學生學情進行文本解讀,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梅嶺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