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消防救援設備得到快速發(fā)展更新,先進的裝備在滅火、救援處置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人認為消防員不必再進行艱苦的體能訓練了。筆者通過閱讀文獻、實地調查,得出的結果是:新時期在消防職業(yè)化、災害事故多發(fā)以及重大事故背景下對消防員的體能要求更高,消防員必須更加重視體能訓練。
關鍵詞:改革;消防員;體能
隨著國家機構改革,我國消防事業(yè)邁進了職業(yè)化時期。從此,消防事業(yè)迎來了新的體制,消防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消防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新時期,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消防隊伍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這對消防員體能、技能提出了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其中重點是消防員體能。
一、新時期消防員需要保持充沛的體能
新時期,為更好地調動國家應急救援力量資源、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保留消防救援骨干人才,消防隊伍與其他社會救援力量整合成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其中消防隊伍發(fā)揮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新的制度、新的任務都需要消防員保持充沛的體能。
(一)職業(yè)化改革背景下,要求消防員的體能保持更久
為適應時代要求、順應人民心意,2018年3月21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公安消防部隊全部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充分發(fā)揮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現役編制全部轉為行政編制。2018年10月9日,消防部隊正式移交應急管理部,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標志著消防救援事業(yè)正式進入職業(yè)化時代。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條例》,于2018年10月27日起施行。近年來,消防人員傷亡事故多次發(fā)生,有些事故是因為事故現場危險重重,傷亡人員無從避免;但有些事故卻是因為傷亡人員經驗不足。事實證明,消防救援工作必須要有實戰(zhàn)經驗的人員來從事,但以前受限于現役體制,人才流失嚴重。職業(yè)化改革正解決了這一突出問題,讓有經驗的救援人才留下來,長期從事救援工作,但這也給救援人才提出了挑戰(zhàn),特別是體能方面。長期救援,體能必須要保持戰(zhàn)斗力。
(二)事故多發(fā)背景下,要求消防員的體能保持更久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事故多發(fā)。2018年10月17日,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米林縣發(fā)生山體滑坡,導致雅魯藏布江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消防救援隊伍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援和危險區(qū)域群眾避險轉移工作。10月29日,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米林縣加拉村段再次發(fā)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當地消防救援隊伍迅速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11月3日,西藏金沙江白格發(fā)生滑坡,導致堰塞湖下游斷流,上游水位不斷上漲,消防救援隊伍迅速出警救援。11月12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通過人工開挖泄流槽開始過流,當地消防救援隊伍全力做好人員避險轉移工作。正像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所致訓詞中講得一樣,長期以來,消防隊伍作為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的隊伍,有警必出、聞警即動,奮戰(zhàn)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特別是在重大災害事故面前。隨著災害事故多發(fā),對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耐力要求會更高。
(三)事故長時間救援背景下,要求消防員的體能保持更久
近期,從我國發(fā)生的幾起自然災害事故不難看出,自然災害事故呈現出處置時間長的特點。農田村莊洪澇災害:排澇難度大,處置時間長。洪澇災害面積廣、水量大、澇點多,加之農村道路狹窄、地質松軟,大型車輛機械設備難以進入核心區(qū)抽水作業(yè),大型排澇設備用電負荷大,農村電力設施無法滿足要求。臺風災害:持續(xù)時間長,波及范圍廣。臺風生命期平均為一周,最長可達1個月。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可達16級(≥51.0m/s),影響范圍可達上千公里,極易造成多地同時大面積受災。我國臺風登陸時段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路徑復雜多變,相互交替影響。泥石流災害:救援時間長、難度大。泥石流往往一次性成災,人員掩埋深、位移大,數量、位置難以確定,周邊環(huán)境復雜,容易引發(fā)次生災害。今年受臺風“溫比亞”影響,山東全境普降大雨,多地發(fā)生洪澇災害,其中壽光市受災最為嚴重,呈現出洪水急、范圍廣、澇點多、積水深、災情重、損失大等特點。山東、天津、河北、江蘇4個消防總隊和14支礦山救援隊全力配合當地政府搶險救災,夜以繼日、連續(xù)奮戰(zhàn),經過16個晝夜的戰(zhàn)斗,完成136個作業(yè)點排澇任務,累計排水1167萬立方米,約等于杭州西湖的水量,清理淤泥6.5萬立方米、廢棄物4302噸,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成功的長時間救援,一定是在擁有良好體能的基礎之上完成的。
二、消防員保持體能長久的措施
我們常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來表達身體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就是“體能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相應的體能來保障。消防員在日常工作、戰(zhàn)斗過程中擁有充沛體能的必要條件是高度重視、科學訓練。
(一)提高思想認識
良好的體能既是完成搶險救援戰(zhàn)斗任務的保障,也是關鍵時刻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這在無數的戰(zhàn)例中都得以驗證。無論是消防指揮員,還是消防戰(zhàn)斗員,都應該從思想認識方面,充分認識到體能在消防救援戰(zhàn)斗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只有準確看待消防員體能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工作、訓練中加強對體能的研究與訓練,才能圓滿地完成每一次救援任務。
(二)增加訓練指導
消防員加強體能訓練是為了更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自身生命的安全,因此,科學的訓練是前提。在消防隊伍中,消防指揮員大都是部隊生長干部,期中有一些指揮員是大學生入警干部,但具有體育專業(yè)背景的指揮員寥寥無幾;消防戰(zhàn)斗員基本是高中畢業(yè)來入伍的戰(zhàn)士,他們都沒有學習過體能訓練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為保證消防員體能訓練的科學性,必須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指導,為他們傳授訓練理論以及訓練方法。
(三)注重訓練周期
把體能訓練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都是周而復始呈周期性的。依消防員機體的生物節(jié)奏變化規(guī)律,體能狀態(tài)形成與發(fā)展的周期性規(guī)律,按一定的動態(tài)節(jié)奏,循環(huán)往復、逐步提高地安排訓練內容和負荷量度。每一個新的運動周期,都不應是上一個運動周期簡單的重復,而應在原有的基礎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在一次負荷下,機體能量消耗產生疲勞,繼而解除負荷,逐漸得到恢復,通過機體的超量補償機制,使得消防員的體能得到提高。在這一基礎上又給予下一次負荷,即開始了一個新的負荷周期。每一次適宜的負荷都會引起機體的適應性變化;多次適宜負荷的刺激,就會引起機體多次的適應性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機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四)注重訓練恢復
在體能訓練中,一定要注重訓練的適時恢復。訓練恢復即指及時消除消防員在訓練中所產生的疲勞,并通過生物適應過程產生超量恢復進而提高機體能力。在消防員疲勞達到一定程度時,應依照訓練的統(tǒng)一計劃,適時安排必要的恢復性訓練,采取有效的恢復措施,使消防員的機體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復和提高。人體機能能力和能量儲備由負荷后暫時下降和減少的狀態(tài)恢復到符合前水平的過程,稱為恢復。在恢復過程中,能源物質的補償在一段時間內超過原有水平,這種現象叫做超量恢復。超量恢復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再降回到原有水平,即完成了一次訓練負荷后恢復的全過程。在一定范圍內,運動負荷越大,消耗越激烈,恢復過程就越長,超量恢復也越明顯。正是由于運動訓練能引起超量恢復效應,使得消防員體能水平的提高稱為可能并為之奠定了物質基礎。
(五)加強訓練研究
任何一項工作實踐要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都需要以深入研究為前提。理論來自實踐,實踐也需要理論來指導。隨著消防工作任務的變化,對消防員的體能要求越來越高。消防員的職業(yè)特點、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的體能訓練不同于學員或者運動員的訓練,為保障消防員擁有足夠的體能,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的、深入的、具體的研究,制定合理的、符合實際的訓練方法、訓練計劃。
三、結語
新時期的搶險救援作戰(zhàn)任務要求消防員重視、加強自身體能訓練,這既是他們自身的崗位職責,也是廣大消防從業(yè)人員的責任。新時期的消防體能訓練研究是一項新課題,也必將是一項重點課題。作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學習,做了一些研究,對消防員的體能訓練提出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深入,希望更多研究學者對消防員的體能訓練投入精力進行研究,為消防事業(yè)、為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作貢獻。
參考文獻: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