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wèi)珊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與不斷改革,課程整體隨之產生變化,在變化的課程整體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迫在眉睫,文章主要探討在課程教育整體變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策略,旨在促進語文教學優(yōu)化設計,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教學課程不僅在書本內容上有所改變,在教育方式上也有著巨大的差異,這種整體變化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教育理念體現(xiàn)出本質上的區(qū)別。在長期應試教育體制下,傳統(tǒng)教育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只著眼于把教材的內容搬到學生的腦子里,而忽略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從課堂整體變化出發(fā),發(fā)現(xiàn)課程中的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
一、對教學設計整體性的理解
當下中國教育是根據(jù)教材制定相應的教學,并沒有相應的教學設計,只是以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育,而沒有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更新教學模式。目前的課程教材,基本都是由國家統(tǒng)一定制,教師只需要研究相關資料,通過擬定好的大綱和教材要求,照本宣科即可完成內容的傳授。無需詳細分析教材的內容,鉆研教材的編制規(guī)則,只需“吃透”便能達到國家頒布的教學計劃。因此,傳統(tǒng)的備課內容也即是如今所說的教學設計所涉及到的內容。而課程的設計需要針對學生學習的全方面,不單單是簡單的知識,更主要是一種學習機制,因此設計中需要考慮到課程整體性。小學語文課程設計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情況,因人制定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有所成,體現(xiàn)出分類而教的思想。
二、思想影響教學整體,傳統(tǒng)教育觀念需改變
思想引領行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個人的教育觀念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影響是整體性的,不僅在學生的知識接納方面,在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上也同樣影響深遠。在長期的傳統(tǒng)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達到理想的預期與目標,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一手緊握,從拼音、識字到閱讀、寫作都是采用強行灌輸?shù)姆绞饺ソ虒W去要求,這種方式極大的束縛了學生個人的思維。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觀念又有了更高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積極性,給予學生自學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圍繞分數(shù)開展教學,忽視教育效果,忽視學生的情感和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根本,教師在教學上,更應倡導的是語文德育結合心理教育,以學生年齡特質設計相應教學方式,進而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需要樹立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并為之堅持下去,為學生做好榜樣。與此同時,教師要與時代接軌,了解當下的社會新奇,并將優(yōu)秀點實踐于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從中總結,去劣留優(yōu),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優(yōu)質教學課堂。
三、改善整體教學教育環(huán)境,集中課堂注意力
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xiàn)如今科學科技的發(fā)展迅速,一些現(xiàn)代化的設備設施,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來講,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依靠圖片、聲音、視頻等功能,將課堂教學的資料呈現(xiàn)給學生,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同時作用,使大腦獲得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接收,更高效的理解記憶學習內容,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興趣,當有了足夠的興趣,那么也就擁有了學習語文的精神力量。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借助豐富的圖文資料,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使老師與學生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可以加強小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理解程度,提高小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激發(fā)學生興趣,帶動語文課堂整體教學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眰鹘y(tǒng)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學習始終缺乏積極性,根本不能高效學習吸收語文課堂教學所學的知識內容。在語文教學中,高效的課堂教學與課堂對話息息相關,而課堂對話與問題引導又不可分割。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不斷拋出問題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思考中提高思維能力。此外,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最佳動力,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動性,根據(jù)教學條件,針對教材特點,再依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年齡階段制定感興趣的問題,引導他們解決,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心,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小學語文這門課程,在自主探究形式下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里,教師大多自己在臺上宣講,學生在下面聽課記筆記,這種方式教學缺乏互動,導致教學有效性不高。因此,新課標下語文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合作能力,在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時增進同學感情。在實際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組織一些小游戲小比賽。比如,學生間的分組知識競賽,對于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給與表揚,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而表現(xiàn)普通的同學,也可以給予鼓勵。也可以采取合作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互動探討,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的討論分析來得到最后的結果。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將內心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可以發(fā)揮自身豐富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擺脫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
五、人文素養(yǎng)培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我國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yǎng)并不高,學生的情感傾向更為直觀化,教師在這一方面也不能提供有效引導。事實上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極為重要。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并且對于教師來說,情感教育可以增進師生情感,淡化師生之間產生的隔閡心理,這可以使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有趣,師生之間的教學反饋更加強烈,最終實現(xiàn)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和生活上雙惠益,更重要的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中的學生對于學習有著更加理性的認知,并且新課程教育下語文教育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技能、知識的培養(yǎng),更需要加強的是正確價值觀和情感觀的培養(yǎng),進而發(fā)揮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價值,通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語文的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文基礎,從最基礎的識文認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逐步強化學生的人文氣息,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強烈的文化責任感,并從語文文化中攫取優(yōu)秀的三觀,健全堅毅、樂觀的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基于以上原因,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就應注重加強自身知識水平的建設,并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德育關懷。從這出發(fā),教師更需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保證學生能夠得到足夠的情感關懷,進而在課堂中開展教學設計,最終確保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達成,并培育出健康、樂觀的學生。
六、總結
經過上訴分析,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設計對于學生學習語文具有極大的教學意義,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理念和方式都作出了改變,因此,小學語文的課程設計也需要結合課程中整體的變化進行。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更應結合實際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豐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弊端、優(yōu)化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為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蔡菊娥.借力新課標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53.
[2]魯曉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07).
[3]常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困境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66.
[4]唐美榮.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