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用偏離也被稱作語用搭配異常,指的是語言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存在語用含義與語義含義不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偏離。小說《敲詐》由英國著名小說家亞瑟·黑利創(chuàng)作而成,講述了一對伯爵夫婦被一名私家偵探敲詐勒索的故事。本文旨在分析《敲詐》中由于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準則所造成的語用偏離。
關鍵詞:語用偏離;合作原則;《敲詐》
作者簡介:于航(1996.7-),女,漢族,遼寧省瓦房店市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5--01
文體學和語用學是研究語言的兩種不同理論,但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文體學領域,進行研究的一個基本思想是:盡管規(guī)范在人類語言中很普遍,“風格就是規(guī)范的偏離”(秦秀白,1987),換句話說,幾乎每種風格都有一些獨特的文體特征。俄羅斯語言學家什克洛夫斯基從理論的高度將偏離概括為,藝術的功能是引導人們以一種被稱為“陌生化”或“疏遠”的精妙方式來發(fā)現客觀世界,即偏離可被視為將熟悉的事物排除在外,以一種新的方式表達常見的情境,就好像人們以前從未發(fā)現過它們一樣?!捌x首先被用在了修辭學領域”(安豐存 李紅英,2011),但當涉及文學文本時,語言偏離則是研究重點,“語用學則結合語言學研究的優(yōu)勢,注重語言形式結構的分析”(鐘璇,2017年)。語用偏離是指所用語言可能包含語用意義與其語義含義不同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偏離,因此它是語言偏離的代表現象。本文以由英國著名小說家亞瑟·海利(Arthur Hailey)撰寫的小說《敲詐》為例,進行語用偏離分析,這篇小說講述了公爵和公爵夫人被首席私家偵探奧吉維勒索的故事。由于語用偏離可能是由于違反了合作原則的準則所致,因此,本文將從違反合作原則的準則的角度對語用偏差進行分析。
一、《敲詐》中的語用偏離
合作原則是由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在語用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順利進行對話的前提。合作原則是“在進行對話時,根據進行對話的公認的目的或方向做出必要的貢獻”(Yule,2000年)。它包含四個準則,分別是質量準則,數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這一部分將說明《敲詐》中由于違反合作原則的準則而導致的語用偏離。例如:
“Now then,” he said. “You two was in the hit-n-run.”
She met his eyes directly.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Dont play games, lady. This is for real.” He took out a fresh cigar and bit off the end, “You saw the papers. Theres been plenty on radio, too.”
Two high points of color appeared in the paleness of the Duchess of Croydons cheeks. “What you are suggesting is the most disgusting, ridiculous…”
在上面的示例中,偵探奧吉維指責公爵和公爵夫人肇事逃逸,但他們無意承認自己的罪行。因此,面對奧吉維的指控,他們假裝無法理解他的意思,問句“您在說什么?”用于表達無法理解,但實際上,他們卻很清楚奧吉維的意思。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們說出自己知道是假話的話,違反了質量準則,并因此形成了語用偏離。
二、語用偏離的作用
語用偏離的使用,特別是違反合作原則的準則引起的偏離,具有引起聽眾興趣的作用,例如:
“I was hoping,” Ogilvie said, “that you folks could suggest something.”
The Duke said uncertainly, “I dont understand.”
奧吉維暗示公爵和公爵夫人向他尋求幫助,但他只是說他希望他們能提出一些建議,模糊的話語違反了方式準則,但因此產生的語用偏離引起了聽者的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敲詐》中由于違反了合作原則的準則而產生的語用偏離及其作用,研究語用偏離對我們的日常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我們理解說話者的意圖,以實現成功交際。
參考文獻:
[1]Yule, George. 2000. Pragmatic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安豐存 李紅英 (An Fengcun & Li Hongying). 2011. 語言偏離與話語幽默——以趙本山小品《不差錢》為例[J].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 139-144.
[3]秦秀白 (Qin Xiubai). 1987. 文體學概論[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4]鐘璇 (Zhong Xuan). 2017. 語用文體學視角下會話含義的推理及其翻譯研究——《純真年代》中譯本對比分析[J]. 海外英語(10): 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