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鮮力量,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生力軍。大學生黨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如何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形成長效機制,有力塑造大學生黨員的政治靈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出建立大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教育? ?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方向目標。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鮮力量,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生力軍。大學生黨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對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與教育事關社會、人民和國家的命運。新時代如何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形成長效機制,有力塑造大學生黨員的政治靈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我國已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時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xiàn)這個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抓大學生黨員教育,就是抓決勝點,抓核心競爭力,對于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贝髮W生黨員作為黨員隊伍的新生力量,有其特殊的屬性。他們知識層次較高,年紀較小,思維活躍,接收新鮮事物較快,但正處于理想信念塑造時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所以引導大學生黨員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為黨員隊伍輸送優(yōu)秀人才,才能從源頭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有利于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來許多新事物、新思潮,在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尖銳化。西方發(fā)達國家仍然利用意識形態(tài)爭奪戰(zhàn)作為實現(xiàn)其國家利益的武器。因此,在新時代下,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應對嚴峻的外部挑戰(zhàn),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引領作用,影響帶動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保我國在人才爭奪戰(zhàn)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有利于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不僅承擔著學術文化的傳播使命,更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是高校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有利于夯實高校黨建工作,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四)有利于大學生黨員自身成長成才
國家有中國夢,每個人有自己的夢,處在人生最朝氣蓬勃階段的大學生同樣有屬于自己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從“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健扒嗄陱妱t國家強”。他強調,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大學階段是青年發(fā)展的最關鍵時期,也是成長的重要階段[1]。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的領頭羊,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不斷汲取先進思想的養(yǎng)分,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有利于其堅定理想信念,克服種種磨難,真正實現(xiàn)自身成長成才。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全國各高校都進入了穩(wěn)定發(fā)展和快速提升時期,這離不開高校黨建工作的有力保障。我們可喜地看到,高校大學生入黨熱情持續(xù)高漲,學生黨員數(shù)量逐步增長,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養(yǎng)不斷提高,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正在發(fā)揮。但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正視,并積極反思。
(一)黨員培養(yǎng)過程中重發(fā)展前教育,輕發(fā)展后教育
大學生在校時間為四年,除去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考察的一年時間,黨員發(fā)展后的教育時間很有限,甚至有的學生黨員在入校第三年才發(fā)展入黨,發(fā)展后受教育時間更少。部分學生黨員存在入黨后“一勞永逸”的想法,入黨前積極表現(xiàn),入黨后不思進取。高校參與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部門和教師有限,主要靠基層黨支部實施教育,而黨支部對于大學生黨員的全過程教育實施不夠全面,從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人到預備黨員的入黨介紹人,其作用只停留在填寫培養(yǎng)考察意見和推薦入黨意見上,在日常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并未真正發(fā)揮聯(lián)系溝通的培養(yǎng)作用,加之黨支部組織生活不夠頻繁,對大學生黨員的考察和了解的方式有限,造成部分自覺性較差的學生黨員在后期接受教育較少,出現(xiàn)思想懈怠,不能充分地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甚至造成負面影響,直接影響廣大青年入黨的積極性。
(二)政治理論學習重灌輸,輕實效性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育人,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根本任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為緊迫。特別是對于處于“三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科學的理論學習對于其成長成才尤為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政治理論學習教育中,存在幾方面問題,使得理論學習的實效性不足。一是學習方式單一,高校中對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教育以灌輸式為主,理論性太強的內容,對于本身理論功底較差的大學生黨員而言較難接受,在理論教育上缺乏互動交流和啟發(fā)式教學。二是理論學習針對性不足,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只注重把黨的理論成果灌輸給大學生黨員,沒有把理論和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有效進行結合,忽視了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實際的需要,脫離了大學生實際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理論教育猶如空中樓閣,可遠觀而不可拿來運用,使得大學生黨員無法理解政治理論真正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教育實踐重形式,輕創(chuàng)新性
高校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基本上還是依托于基層黨支部,黨支部對黨員教育的主動性不是很強,往往是應上級黨委要求召開相應的黨日活動或理論學習活動,各種會議流于形式,以上交會議記錄作為考核支部生活的指標。此外,在社會實踐教育方面,一般以短期活動為主,未形成長效機制,形式也比較單一,以志愿服務為主,創(chuàng)新性不夠,以幾次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來作為黨員先鋒行的考量標準,大學生黨員未能在系統(tǒng)的社會實踐過程中踐行模范帶頭作用,加強黨性鍛煉。
三、新時代建立大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的若干建議
(一)構建全過程復合型教育模式,持續(xù)提高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
大學生黨員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大學生身心特點,遵循高校教育規(guī)律,構建全過程的整體性的系統(tǒng)性的復合教育體系。
1.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整體性隊伍建設,形成有效合力
大學生黨員教育不僅僅是黨務部門和基層黨支部的職責,在高校中,任何教師都應擔負起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要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整體性隊伍建設,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各部門、基層黨委、黨支部、輔導員、任課教師應密切配合,分工協(xié)作,在大學生黨員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發(fā)揮育人作用。同時,可以發(fā)揮高年級優(yōu)秀學生黨員的引領示范作用,讓學生黨員教育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形成高校上下師生齊心抓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合力。
2.強化大學生黨員各個階段過程性教育,做到全面覆蓋
高校的教學模式更靈活,課余時間相對充足,校園民主氛圍更加濃厚,大學生易接觸到社會中各類思潮的影響,因此,大學生黨員教育應注重各個階段的特點,分層分類地開展全過程性教育,形成長效機制,將入黨啟蒙、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及畢業(yè)生黨員教育培訓融合起來。具體來說,對于剛入校的大一新生,應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黨團認知認同教育,端正他們的入黨動機。對于入黨積極分子,要加強他們對黨的政治理論、方針、政策、社會形勢的學習,武裝他們的頭腦,為早日加入黨組織而努力。對于發(fā)展對象和預備黨員,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考察,強化他們的黨紀觀念,提升政治素養(yǎng)。對正式黨員,要通過組織活動和理論學習,持續(xù)提升他們的黨性修養(yǎng),增強他們身為學生黨員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在畢業(y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要充分引導大學生黨員發(fā)揮典型作用,樹立自覺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的就業(yè)觀,真正將個人的夢想融入祖國的前途命運之中。
(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著力推進政治理論入耳入心
1.注重貼近實際,使大學生黨員真學真懂真用政治理論
高校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同樣,高校政治理論教育也要以學生為本,脫離學生實際的理論講授是蒼白無力的。我們所講的、引導的要與大學生黨員的所思所想所需相一致,在這個前提下,我們的教育才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在講授政治理論過程中,要利用典型事例將基本理論形象化;要結合大學生黨員生活學習的現(xiàn)實情況,把黨的理論融入進去,在接地氣上下功夫;要弄清大學生黨員在實踐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抓住大家普遍關注又迫切需要解答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運用政治理論幫助他們答疑解惑;要挖掘大學生中的優(yōu)秀典型,“身邊的榜樣”遠比“遙不可及的榜樣”更具引導的作用,將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在貼近實際的教育中,引導大學生黨員真學真懂真用政治理論,把教育要求落實到日常言行中、體現(xiàn)在具體生活、學習和工作上。
2.激發(fā)學習熱情,使思想政治教育鮮活有力,潤物無聲
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為靈活的互動式教育,激發(fā)大學生黨員學習的熱情。增加交流研討、演講、辯論、知識競答等形式,營造“人人講理論”的學習氛圍。充分運用新型多媒體手段,將政治理論以PPT、圖片、視頻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讓政治理論不再枯燥乏味,轉化為直觀的視覺教育。黨中央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我黨歷史、發(fā)展和優(yōu)秀人物的紀錄片、影片、著作,這些都應作為政治理論教育的教材。研究大學生信息傳遞特點,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技術,打造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學習平臺,壯大網絡輿論宣傳力量,使政治理論教育潤物無聲,實現(xiàn)“時時刻刻講學習,時時處處能學習”的新時代黨建教育模式。
(三)拓展實踐教育活動新陣地,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提升大學生黨員服務意識
創(chuàng)新設置多種活動平臺,拓展大學生黨員服務陣地,分配任務,提供實踐鍛煉機會,在實踐中鞏固理論教育成果。實施黨員包班制度和寢室制度,促進大學生黨員進社團、進學生會、進班級,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和幫扶監(jiān)督作用,在各年級班級、寢室和各類學生組織中實現(xiàn)普通學生和學生黨員的溝通聯(lián)系,加強學風建設、文明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強化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真正實現(xiàn)“有困難找黨員”的效應,發(fā)揮“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用[2],擴大大學生黨員先進性輻射影響,使黨的宗旨變得生動具體。鼓勵大學生黨員進社會,利用節(jié)假日和重大意義時間點,組織大學生黨員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強化黨員先鋒意識。
2.利用紅色資源,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希望他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利用紅色資源作為黨性教育基地,可以讓大學生黨員在紅色文化和基因的熏陶下,感悟理論教育,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讓大學生黨員親臨實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和感悟民族精神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紅色歷史的挖掘和革命前輩的尋訪,以報告會、文藝演出、編撰采訪實錄等形式進行繼承和發(fā)揚,讓大學生黨員在時空交錯中、在心靈震撼中反思,思想得到升華,豐富黨性教育的內涵。
綜上,在新時代下,高校應及時反思大學生黨員教育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模式,完善教育長效機制,使高校真正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參考文獻:
[1]劉營,張勇.創(chuàng)新和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路徑探索[J].科教導刊,2018,(20):89-91.
[2]原慧麗.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研究[J].科教導刊,2018,(20):83-84.
(作者簡介:樊鑫,碩士,山西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講師、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