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珠,張 琴,2,董蘭芳,童 潼,2,謝 達,蘇 瓊
(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海洋研究所,廣西海洋生物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廣西 北海 536000; 2.廣西民族大學(xué) 海洋與生物技術(shù)學(xué)院,廣西多糖材料與改性重點實驗室, 廣西高校微生物與植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6 )
擬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俗稱青蟹,個體大,病害少,養(yǎng)殖周期短,經(jīng)濟效益高,是海水養(yǎng)殖的主要種類之一[1]。在北部灣地區(qū),主要以擬穴青蟹與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或者遠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俗稱花蟹)池塘半粗放混養(yǎng)養(yǎng)殖模式為主,凡納濱對蝦使用飼料投喂,擬穴青蟹和遠海梭子蟹以低值貝類及冰凍野雜魚投喂。在這種模式下,擬穴青蟹養(yǎng)殖投入較高,水質(zhì)不易控制,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2]。目前,筆者正在積極研究擬穴青蟹的營養(yǎng)需求,以開發(fā)出一種經(jīng)濟、環(huán)保、高效的擬穴青蟹人工配合飼料,促使擬穴青蟹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集約化。
糖類是水產(chǎn)動物需要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之一,主要為水產(chǎn)動物提供必需的能量,可以部分代替作為能源物質(zhì)消耗的蛋白質(zhì),起到節(jié)約蛋白質(zhì)的作用[3-4],且糖類在水產(chǎn)動物機體內(nèi)三羧酸循環(huán)、糖異生作用、幾丁質(zhì)合成中起著重要作用[5],同時糖還是配合飼料中很好的黏合劑。因此研究配合飼料中適宜糖源意義重大。
在自然環(huán)境中,水產(chǎn)動物對飼料糖源的利用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很好消化利用各種糖源飼料。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黃鰭鯛(Sparuslatus)[6]幼魚和卵形鯧鲹(Trachinotusovatus)[7]對糊化玉米淀粉的利用率較高;凡納濱對蝦[8]對玉米淀粉和糊精的利用率較高;大黃魚(Pseudosciaenacrocea)[9]和雜交鱘(Acipenserbaeri♀×A.schrenckii♂)幼魚[10]對小麥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利用率較高;斑節(jié)對蝦(Penaeusmonodon)[11]則更適宜用蔗糖和小麥淀粉作飼料糖源。
筆者研究了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化木薯淀粉以及糊化玉米淀粉7種糖源的等氮等能飼料,對擬穴青蟹仔蟹的生長性能、體成分和消化酶的影響,以研發(fā)出適宜擬穴青蟹仔蟹的飼料糖源,為開發(fā)擬穴青蟹高效環(huán)保飼料提供科學(xué)參考。
將魚粉、豆粕等飼料原料烘干粉碎,測定其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等含量,以魚粉、豆粕、干酪素為蛋白源,魚油為脂肪源,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化木薯淀粉以及糊化玉米淀粉為糖源,制成7種等氮等能微黏合顆粒飼料,飼料粒徑2 mm,裝袋,冰箱內(nèi)4 ℃保存?zhèn)溆肹12]。
表1 基礎(chǔ)飼料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干物質(zhì)基礎(chǔ)) %Tab.1 Ingredients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dry basis)
注:1.維生素預(yù)混料為每千克飼料提供 Vitamin premix provides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diet:維生素D VD2400 IU,維生素E VE 100 mg,維生素K VK 1 mg,維生素C VC 70 mg,維生素B1VB10.5 mg, 維生素B2VB27 mg, 維生素B6VB66 mg, 維生素B12VB121 mg, D-泛酸鈣D-pantothenic acid 32.6 mg, 煙酸nicotinic acid 28 mg, 生物素 biotin 1 mg, 葉酸folic acid 7.5 mg, 肌醇inositol 440 mg. 2.礦物質(zhì)預(yù)混料為每千克飼料提供 Mineral premix provides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diet:硫酸亞鐵FeSO4·7H2O 760 mg,硫酸銅CuSO4·5H2O 12 mg,硫酸鋅ZnSO4·7H2O 156 mg,硫酸鎂MnSO4·H2O 41 mg,氯化鈉NaCl 800 mg,亞硒酸鈉Na2SeO3·5H2O 0.9 mg,碘化鉀KI 0.8 mg.
1.2 飼養(yǎng)試驗
2016年8—9月,取同一批人工孵化的擬穴青蟹仔蟹,平均體質(zhì)量為(0.012±0.00) g,頭胸甲寬為(0.23±0.03) cm,頭胸甲長為(0.17±0.02) cm,蟹苗活力好,無損傷,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海洋研究所海水增養(yǎng)殖實驗基地進行為期3周的養(yǎng)殖試驗。養(yǎng)殖容器為直徑20 cm的塑料水桶,水深20 cm,桶底鋪1~2 cm厚的細沙,桶底部邊緣放一個面積約5 cm2的瓦片,供試驗仔蟹棲息。擬穴青蟹為單獨養(yǎng)殖,以避免相互殘殺。每個試驗組3個平行,每個平行養(yǎng)殖擬穴青蟹仔蟹60尾。每日7:00和18:00投喂2次,投喂前先吸出剩餌,投喂量按擬穴青蟹仔蟹生長速度及時調(diào)整。換水1次/2 d,每星期徹底清理試驗水桶。飼養(yǎng)采用自然光照周期,無充氧,水溫維持在26~30 ℃,鹽度維持在18~22。
養(yǎng)殖結(jié)束后計數(shù)每個平行的擬穴青蟹仔蟹,稱量質(zhì)量。計算各試驗組的下列指標(biāo):
成活率/%=nt/n0×100%
質(zhì)量增加率/%= (mt-m0)/m0×100%
特定生長率/%·d-1=(lnmt-lnm0)/t×100%
式中,m0和mt分別為擬穴青蟹仔蟹初始和終末體質(zhì)量(g);t為試驗時間(d);nt和n0分別為終末和初始擬穴青蟹仔蟹數(shù)量(尾)。
采用AOAC[13]的方法分析測定飼料成分和試驗青蟹的體組成。105 ℃烘箱中烘干至恒定質(zhì)量測定水分含量;凱氏定氮法(Kjeltec 8400,Sweden)測定粗蛋白含量;索氏抽提法(Soxtec 2050,Switzerland)測定粗脂肪含量;550 ℃高溫灼燒法測定灰分含量。
消化酶的測定:每個平行隨機取5尾仔蟹作為消化酶檢測樣品,將所有待測樣品均置于冰箱4 ℃解凍,分次加入2倍于樣品質(zhì)量的pH=7的磷酸緩沖溶液,然后在玻璃勻漿器(置于冰水混合物中)整體勻漿,勻漿液于4 ℃,4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測定消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的測定采用Folin-酚法;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用南京建成生物
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試劑盒測定;酶液蛋白含量以牛血清蛋白作標(biāo)準(zhǔn),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酶活力用比活力(U/mg)表示。
采用SPSS 19.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若差異達到顯著,則進行Tukey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顯著。
不同飼料糖源顯著影響擬穴青蟹仔蟹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P<0.05)(表2)。7種糖源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依次為糊化木薯淀粉>糊化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糊化木薯淀粉試驗組仔蟹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最大,分別為1348.72%和13.37%/d,葡萄糖試驗組最小,分別為318.40%和7.01%/d。7種糖源飼料中葡萄糖組成活率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其余各組均超過94.07%。
表2 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生長性能的影響(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Tab.2 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source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juvenile green crab S.paramamosain (mean±SD)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標(biāo)相同字母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標(biāo)不同小寫字母的平均值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Note: means with no letter or the same letter superscripts in the same column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means with different letter superscript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et sequentia.
2.2 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體成分的影響
飼料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的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響不顯著(P>0.05),而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響顯著(P<0.05)(表3)。糊化木薯淀粉試驗組擬穴青蟹粗蛋白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余各組(P<0.05);葡萄糖和糊精試驗組粗蛋白含量最低,兩組間差異不顯著,但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試驗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葡萄糖試驗組擬穴青蟹仔蟹粗脂肪含量最高,高達10.44%,顯著高于其余各組(P<0.05);其他雙糖、寡糖和多糖試驗組的粗脂肪含量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各試驗組擬穴青蟹仔蟹的水分含量為77.87%~78.87%;灰分含量為44.00%~44.42%。
表3 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體成分的影響(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 %Tab.3 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sources on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green crab S.paramamosain (mean±SD)
注:此表中的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灰分含量為擬穴青蟹仔蟹的干質(zhì)量含量.
Note: CP, EE and ash content are expressed by dry weight content of juvenile green crabS.paramamosain.
2.3 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7種飼料糖源顯著影響擬穴青蟹仔蟹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P<0.05)(表4)。葡萄糖試驗組的蛋白酶活性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寡糖和多糖試驗組的蛋白酶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單糖和雙糖試驗組(P<0.05)。蔗糖試驗組的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余各組(P<0.05),葡萄糖和兩種糊化淀粉試驗組的淀粉酶活性較低,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木薯淀粉試驗組擬穴青蟹仔蟹脂肪酶的活性顯著高于其余各組(P<0.05),蔗糖和糊精試驗組脂肪酶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糊化淀粉試驗組脂肪酶活性差異亦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消化酶活性的影響(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Tab.4 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sources 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juvenile green crab S.paramamosain (mean±SD)
飼料糖源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甲殼動物對大分子糖類的利用率較高,對小分子單糖的利用率較低。以玉米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為飼料糖源時,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對玉米淀粉的利用率最高,其成活率、質(zhì)量增加率、特定生長率均最高;糊精次之,葡萄糖最差[14]。Niu等[11]報道,以小麥淀粉、蔗糖、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精、麥芽糖和葡萄糖為糖源養(yǎng)殖斑節(jié)對蝦74 d,葡萄糖組和麥芽糖組在養(yǎng)殖的前14 d即全部死亡;蔗糖組和小麥淀粉組的質(zhì)量增加率最高,糊精組的質(zhì)量增加率最低;3種淀粉試驗組和蔗糖組的成活率組間無差異,但顯著高于糊精組(P<0.05)。凡納濱對蝦以葡萄糖、果糖、葡萄糖+果糖(1∶1)、蔗糖、麥芽糖、玉米淀粉和糊精為糖源時,養(yǎng)殖56 d后,多糖組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蛋白質(zhì)效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而葡萄糖組最低[8]。墨吉對蝦(P.merguiensis)和印度白蝦(P.idicus)以淀粉和麥芽糖為飼料糖源比葡萄糖更能促進生長[15]。本試驗的結(jié)果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相似,在相同的養(yǎng)殖條件下,固定飼料基礎(chǔ)組成及糖水平,擬穴青蟹仔蟹生長的差異主要是由飼料糖源不同造成。7種糖源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依次為糊化木薯淀粉>糊化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組成活率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擬穴青蟹仔蟹對大分子糖源(多糖)的利用率要優(yōu)于小分子糖源(單糖和雙糖)。其原因可能是:葡萄糖是一種單糖,能直接被腸道消化吸收,較快吸收使得血糖升高速度快,而異常的高血糖使體內(nèi)的運輸系統(tǒng)失衡,持續(xù)超負(fù)荷運作,影響生長[16];其次,水產(chǎn)動物對葡萄糖的儲存能力有限,吸收進入體內(nèi)的過量葡萄糖可能還來不及被仔蟹吸收利用就被循環(huán)系統(tǒng)排出體外了[17];還有研究證實,飼料添加葡萄糖使得誘食性變差[18],還會影響氨基酸的吸收[19]。而大分子糖源需要進一步水解或磷酸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這樣血糖的提升速度慢致使血糖峰值出現(xiàn)較晚,與胰島素出現(xiàn)峰值較為接近而能被更好地吸收利用[20-21];同時隨著糖源分子的增大,消化速度更慢,血液中葡萄糖作為仔蟹能量利用更為徹底,更有利于飼料中蛋白和脂肪的消化吸收[22]。
本試驗中,糊化淀粉試驗組擬穴青蟹仔蟹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高于普通淀粉試驗組。這與方格星蟲(Sipunculusnudus)[17]、瓦氏黃顙魚(Pelteobagrusvachelli)[23]、凡納濱對蝦[2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淀粉糊化是指將不溶于水的淀粉在高溫下溶脹、分裂形成均勻糊狀溶液,這個過程破壞了淀粉中的酶抑制因子,縮短了淀粉結(jié)構(gòu)鏈[25],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這可能是糊化木薯淀粉組和糊化玉米淀粉組質(zhì)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較高的原因。不同仔蟹對不同淀粉源的利用率不同,原因是不同來源的淀粉結(jié)構(gòu)鏈不同,仔蟹體內(nèi)的淀粉酶對其作用位點、時間和含量不同,影響了仔蟹的吸收利用[24]。
不同結(jié)構(gòu)糖源影響飼養(yǎng)動物的體成分。宋嬌等[10]研究表明,雜交鱘幼魚攝食以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小麥淀粉為糖源的飼料時,肌肉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無顯著變化(P>0.05),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變化顯著(P<0.05)。以糊精、小麥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糊化玉米淀粉)、蔗糖、葡萄糖為糖源,對達氏鱘(A.dabryanus)幼魚肌肉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對其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顯著影響(P<0.05)[26]。不同糖源顯著影響凡納濱對蝦粗脂肪含量(P<0.05),其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組粗脂肪含量較高,顯著高于多糖試驗組(P<0.05),幾種糖源對其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8];中華絨螯蟹幼蟹攝食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糊精及可溶性淀粉時,水分、粗蛋白及灰分無顯著變化(P>0.05)[27]。
本試驗的研究結(jié)果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7種不同糖源對擬穴青蟹仔蟹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有顯著影響(P<0.05),對其水分和粗灰分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7種糖源中以葡萄糖試驗組的蛋白質(zhì)含量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大分子糖源試驗組擬穴青蟹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小分子糖源組,究其原因可能為,飼料中糖為能源物質(zhì),有節(jié)約蛋白質(zhì)效應(yīng)[4]。葡萄糖吸收速度過快,利用率較低,可能使部分飼料蛋白質(zhì)作為能源物質(zhì)消耗。反之大分子糖源吸收速度緩慢,利用率升高,飼料蛋白質(zhì)作為能源物質(zhì)消耗的可能性小。飼料中葡萄糖含量過高,占據(jù)了大量腸道中氨基酸的吸收位點,也影響了蛋白質(zhì)的沉積[19];飼料中葡萄糖含量較高會造成生物體內(nèi)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含量較高,促使糖酵解反應(yīng)進行,而糖酵解過程中會生成磷酸二羥丙酮,它還原之后生成的3-磷酸甘油與丙酮酸脫氫之后生成的乙酰輔酶A是合成脂肪的重要原料。這可能是葡萄糖試驗組脂肪含量最高的原因之一[5]。葡萄糖吸收速度快也會大量轉(zhuǎn)化生成膽固醇和甘油三酯[28]。本試驗并未測定糖酵解相關(guān)酶活性和肝糖原等,因此擬穴青蟹對飼料糖的利用和在體內(nèi)轉(zhuǎn)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消化酶活性反映水產(chǎn)動物對飼料營養(yǎng)的吸收能力,活性越高吸收能力越強,對飼料的利用率越高[20]。糖類消化的酶為淀粉酶,飼料糖水平和糖源均影響淀粉酶活性[29-30]。張琴等[31]研究發(fā)現(xiàn),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為飼料糖源時,方格星蟲淀粉酶活性在蔗糖組最高,顯著高于其余各組(P<0.05),在葡萄糖組和糊化玉米淀粉組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董蘭芳等[32]用幾種不同糖源喂養(yǎng)卵形鯧鲹56 d,蔗糖組淀粉酶活性最高,葡萄糖組和糊化玉米淀粉組活性最低。本試驗結(jié)果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一致,幾種糖源飼料喂養(yǎng)下,蔗糖組淀粉酶活性最高,葡萄糖和兩種糊化淀粉組活性最低,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其原因可能是:(1)葡萄糖可以直接在腸道內(nèi)被擬穴青蟹仔蟹吸收,不需要適應(yīng)性分泌淀粉酶。(2)改變飼料成分能引起魚適應(yīng)性分泌消化該成分的酶,使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33]。糊化淀粉相對未糊化的淀粉結(jié)構(gòu)較松散,以單分子形式存在,具有更大的表面積有利于消化,可能使得適應(yīng)性分泌的淀粉酶較少[30]。(3)蔗糖為雙糖,水解后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目前未見研究報道甲殼類動物體內(nèi)存在蔗糖酶,蔗糖的非還原性末端連接鍵為α,β-1,2糖苷鍵,腸道中沒有專一分解蔗糖的酶,因此蔗糖通過甲殼動物消化道的時間較長,使仔蟹血糖濃度升高緩慢,可能會導(dǎo)致仔蟹適應(yīng)性分泌更多淀粉酶來提高血糖濃度[8]。
本研究中葡萄糖試驗組的蛋白酶活性同淀粉酶活性一樣,顯著低于其余各組(P<0.05);寡糖和多糖試驗組的蛋白酶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單糖和雙糖試驗組(P<0.05);大分子糖源脂肪酶活性顯著高于小分子糖源。這種現(xiàn)象同樣出現(xiàn)在方斑東風(fēng)螺(Babyloniaaerolata)[20]、方格星蟲[29]、卵形鯧鲹[30]等研究中。有研究表明,消化酶之間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可能導(dǎo)致消化酶活性同步升高或降低[20]。不同糖源與飼料中蛋白和脂肪的結(jié)合方式不同,對消化腺的刺激作用也不同,從而影響仔蟹對飼料蛋白和脂肪的消化吸收[30]。
(1)擬穴青蟹仔蟹對大分子糖源(淀粉、寡糖)的利用能力顯著優(yōu)于雙糖(蔗糖)和單糖(葡萄糖),對糊化淀粉的利用率高于非糊化淀粉。
(2)在本試驗條件下,糊化木薯淀粉為擬穴青蟹仔蟹的最適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