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偉 徐在革
甲狀腺癌屬于一種甲狀腺惡性腫瘤,在臨床極為常見,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日益提升。早期甲狀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預后,但是晚期甲狀腺癌患者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較差的預后[1-2]。本研究對DC-CIK生物免疫療法對甲狀腺癌患者術(shù)后IL-16、TNF水平影響及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
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甲狀腺癌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熃M(30例)采用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30例)在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基礎(chǔ)上進行DC-CIK生物免疫治療。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24~56歲,平均(38.5±6.6)歲;病程3~18個月,平均(8.3±1.6)個月;在病理類型方面,20例為乳頭癌,10例為濾泡癌;在TNM分期方面,10例為Ⅰ期,14例為Ⅱ期,6例為Ⅲ期;在腫瘤部位方面,14例為單側(cè),16例為雙側(cè)。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齡25~56歲,平均(39.3±6.8)歲;病程4~18個月,平均(8.8±1.8)個月;在病理類型方面,19例為乳頭癌,11例為濾泡癌;在TNM分期方面,11例為Ⅰ期,12例為Ⅱ期,7例為Ⅲ期;在腫瘤部位方面,13例為單側(cè),17例為雙側(cè)。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CT、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②均接受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shù)治療;③均有手術(shù)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手術(shù);②預計生存期在半年以內(nèi);③有遠處病灶轉(zhuǎn)移。
1.3.1 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 患者接受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shù)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第1、8天給予患者靜脈注射50 mg/m2環(huán)磷酰胺,6 h后給予患者靜脈注射50 mg/m2甲氨蝶呤+500 mg/m2氟尿嘧啶,每7~10天1次,2~3次為1個療程,4周為1個周期,共治療6個周期。
1.3.2 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 患者接受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shù)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基礎(chǔ)上進行DC-CIK生物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方法:將CD細胞制備出來,即將患者的靜脈血抽取出來,采用離心機將單核細胞分離出來,應用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洗滌并分離淋巴細胞,應用BIN無血清培養(yǎng)基將細胞分離液制備出來,在恒溫箱中放置,進行2 h的孵育。將細胞液移取后將500 U/l白介素4(IL-4)、1 000 U/l GM-CSF加入,繼續(xù)進行2~3 d的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液更換1次,第6天將500 U/ml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加入。將淋巴細胞分離出來后,將1 000 U/l重組人干擾素(IFN-γ)、含10% AB型血清PMI-1640培養(yǎng)液加入,進行1 d的孵育后更換培養(yǎng)液為含IL-1、IL-2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含1 000 ng/ml的小鼠抗人CD3單克隆抗體,進行2 d的培養(yǎng)后更換培養(yǎng)液為含IL-2的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到1周后按1∶5比例混合DC、CIK細胞,將DC-CIK細胞懸浮液制備出來,然后向體內(nèi)回輸DC-CIK細胞,濃度為5×10個/l,4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8個療程。
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腫瘤化療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總緩解=完全緩解+部分緩解[3]。
治療前后分別將2組患者的5 ml清晨空腹靜脈血抽取出來,將肝素鈉加入其中抗凝,進行10 min的離心,將速率設(shè)定為3 000 r/min,將懸浮液留取出來。將淋巴細胞分離液加入,運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單核細胞,采用RPM-1640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2×106/ml,將鼠抗人CD4單抗、鼠抗人CD25單抗分別加入,在4 ℃的溫度下進行20 min的避光放置。室溫下用固定液進行15 min處理,離心將沉淀物留取下來,用磷酸鹽緩沖液(PBS)進行2次洗滌,進行細胞漿染色,然后采用流式細胞儀(Beckm Epics,美國貝克曼公司)測定其CD4+Th17、Th17/Treg、CD4+CD25+Treg等免疫功能指標。同時,將2組患者的5 ml空腹靜脈血抽取出來,進行20 min的離心,速率為3 000 r/min,將血漿留取出來,在-20 ℃溫度下放置保存待測。應用上海書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VEGF試劑盒、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TNF-α試劑盒、上海酶聯(lián)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IL-1試劑盒、上海開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IL-6試劑盒,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其血清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L-1、IL-6水平進行測定。
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患者的總緩解率為86.7%(26/30),顯著高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的60.0%(18/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34,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組患者治療后的CD4+Th17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Th17/Treg、CD4+CD25+Treg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2組患者的CD4+Th17、Th17/Treg、CD4+CD25+Treg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患者的CD4+Th17均顯著低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P<0.05),Th17/Treg、CD4+CD25+Treg均顯著高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細胞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VEGF、TNF-α、IL-1、IL-6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2組患者的血清VEGF、TNF-α、IL-1、IL-6水平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患者的血清VEGF、TNF-α、IL-1、IL-6水平均顯著低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TNF-α、IL-1、IL-6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表明[4-7],甲狀腺癌發(fā)病的誘發(fā)因素主要為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降低。VEGF屬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特異性肝素結(jié)合生長因子,甲狀腺癌細胞轉(zhuǎn)移、侵襲均和其水平關(guān)系密切。在早期甲狀腺癌的治療中,外科手術(shù)是臨床采用的最有效治療方法,但是圍手術(shù)期創(chuàng)傷會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破壞,使機體釋放炎癥因子,促進機體炎癥反應的加重,進而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近年來,在腫瘤的治療中,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DC-CIK)生物免疫療法在飛速發(fā)展的細胞生物學、免疫分子學等作用下已經(jīng)成為臨床通常采用的輔助手段[8-11]。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表明[12-15],DC-CIK生物免疫療法能夠?qū)谞钕侔┗颊咝g(shù)后免疫功能進行有效改善,促進患者炎癥因子的降低、治療效果的提升。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DC-CIK生物免疫療法組患者的總緩解率顯著高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CD4+Th17均顯著低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Th17/Treg、CD4+CD25+Treg均顯著高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血清VEGF、TNF-α、IL-1、IL-6水平均顯著低于CMF化療方案輔助治療組,和上述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結(jié)果一致。
總之,DC-CIK生物免疫療法能夠有效降低甲狀腺癌患者術(shù)后IL-16、TNF水平,提升臨床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