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
[摘要]在新課改向新高考的過渡期,高三生物教師應結合當前高考命題規(guī)律,從全方位回歸教材、細講實驗與探究、串聯(lián)知識點等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復習,以提高高三生物復習效率。
[關鍵詞]高考試題;高三生物;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5-0079-02
廣西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正撲面而來,為了有效推進素質教育,更好地迎接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2019年全國卷Ⅲ做了很好的領航,它在凸顯學科特色、保持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倡導學以致用、開拓創(chuàng)新,側重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熟悉程度、實驗與探究的能力以及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對知識問聯(lián)系的把握。其間的能力培養(yǎng),雖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也是有章可循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高三生物復習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引導。
一、全方位回歸教材
從近幾年的全國卷來看,關于教材內容的考查范圍已悄然發(fā)生變化,由原來只考查教材正文部分逐漸拓寬到小字部分、旁欄思考題、相關信息以及課后練習等。
例如,2015年全國卷Ⅱ第2題考查的端粒酶出自生物必修1第122頁中的小字部分(關于細胞衰老的原因);2017年全國卷Ⅱ第29題第(1)小問要求考生回答呼吸作用的示意圖中[H]代表的物質主要是什么,答案是NADH(還原型輔酶I),出自生物必修1第94頁的“相關信息”;2017年全國卷I第2題A選項“細胞膜的完整性可用臺盼藍染色法進行檢測”,出自生物必修1第43頁《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這一節(jié)的課后練習拓展題;2019年全國卷I第4題“動物受到驚嚇刺激時,興奮經(jīng)過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jīng)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其分泌腎上腺素”,出自生物必修3第33頁《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這一節(jié)的課后練習拓展題。同樣考查腎上腺素的還有2017年全國卷Ⅱ第30題的第(2)小問“實驗組動物出現(xiàn)焦慮不安行為時,其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會增加”。而2017年全國卷Ⅲ第3題D選項“葉片在640 nm~660 nm波長光下釋放O,是由葉綠素參與光合作用引起的”,則出自生物必修1第99頁圖5-10“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光譜圖”。
必修教材如此,選修教材也不例外。2019年全國卷Ⅲ第38題第(2)小問步驟③“切取的組織塊中要帶有形成層,原因是形成層容易誘導形成愈傷組織”,出自生物選修3第35頁“胡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實驗的討論題。可以說,教材肉眼可見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高考試題的出處,所以在復習時應該全方位回歸教材。具體怎么操作呢?
筆者認為,對于教材正文部分應該咬文嚼字,絕不能走馬觀花。課堂上,教師除了講重點、難點及易混易錯點外,還應根據(jù)復習進度選擇教材相應內容,合理安排時間給學生進行朗讀或者背誦甚至默寫。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小字部分、旁欄思考題、相關信息以及課后練習這些內容,也應該享受與教材正文部分一樣的待遇。教師要足夠重視并將其重要性傳遞給學生,必要的時候加以解釋,不能一味追求復習進度而忽略學生的消化吸收情況。另外,如果教師能夠準備一份針對教材原文進行填空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外完成,不僅能讓學生鞏固所復習的知識,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回歸教材的重要性。學生的意識提升了,遇到問題時就能自覺回歸教材尋找答案,良好的學習習慣便會逐漸養(yǎng)成。
二、細講實驗與探究
實驗與探究的考查在高考試題中頻繁出現(xiàn),難度較大且考查頻率較高的是實驗思路類題目。從近三年的全國卷來看,除了2018年三套卷沒有明確考查外,2017年全國卷I第29題、全國卷Ⅲ第32題以及2019年全國卷I第29題、全國卷Ⅲ第29題和第32題都要求考生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然而關于實驗與探究的內容僅僅是在生物必修1第79頁結合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簡要介紹了實驗的變量(包括自變量、因變量及無關變量)以及對照組和實驗組,對于答題模式并沒有詳細的闡述,多數(shù)自學能力欠佳的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授來獲取。那么,教師如何把復雜的實驗講得清晰明了?下面以2017年全國卷I第29題為例做簡要說明。
根據(jù)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可將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①兩種類型。有些病毒對人類健康會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種新病毒出現(xiàn)后需要確定該病毒的類型。
假設在宿主細胞內不發(fā)生堿基②之間的相互轉換,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③的方法,以體外培養(yǎng)的宿主細胞④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簡要寫出(1)實驗思路,(2)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即可。(要求:實驗包含可相互印證的甲、乙兩個組⑤)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題干獲取關鍵信息。信息①:病毒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存,主要由蛋白質與核酸組成,病毒的核酸是DNA或RNA,二者所含的五碳糖不同,含氮堿基也不完全相同。信息②:強調堿基不是五碳糖,DNA特有堿基T而RNA特有堿基u。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元素,來追蹤該化合物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如生物必修1第48頁將。H標記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胰泡細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生物必修2第45頁分別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以及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探究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等。信息④:聯(lián)想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可知,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都來自宿主細胞,故欲獲得有標記的噬菌體,需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宿主細胞得到有放射性標記的細胞,再讓噬菌體去侵染該細胞,所得子代噬菌體才會有放射性標記。
其次,讓學生準確判斷出自變量和因變量。信息⑤:甲、乙兩組要形成對照,結合①②③④可以判斷出自變量為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堿基(一組標記T,另一組標記u),因變量為子代病毒的放射性。
第三,讓學生學會確定預期結果與結論。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結果與結論的區(qū)別:實驗結果是客觀存在的,一般指實驗過程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或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論是對實驗結果加以分析才得出來的。探究性實驗,預期結果不止一種,答題時應該寫全,表達模式為“若……,則……”;驗證性實驗,結果是唯一的,結論重復實驗目的即可。
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出實驗思路類題目的答題模式:自變量+因變量+預期結果。值得注意的是,答案一定要交代清楚自變量和因變量,但不必像實驗步驟那樣強調自變量的控制細節(jié),也不必強調因變量的具體觀測指標。
有了方法,要想學生在考試中輕而易舉也拿下此類題目,就少不了平時的教學訓練。訓練素材來源廣泛,可以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高考題,也可以是各地市的模擬題,再者是教師對教材中一些經(jīng)典實驗、課后拓展題、技能訓練的改編題等。訓練頻率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均可,根據(jù)學生情況來把握,保證訓練效果。訓練后的講評,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分析題目、結合答題模式得出答案外,還應該讓學生清楚答題的得分點以及失分原因,便于后續(xù)備考。
三、串聯(lián)知識點
從近幾年的全國卷來看,選擇題四個選項涉及的知識點跨度不算大,基本出自同一本教材。例如2017年全國卷Ⅲ第2題,A選項“動物體內的激素可以參與細胞問的信息傳遞”,B選項“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c選項“癌細胞是動物體內具有自養(yǎng)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細胞”,D選項“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這四個選項所考查的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細胞增殖以及細胞凋亡雖然分布在不同的章節(jié),但都是出自生物必修1教材。非選擇題則不同,考點較靈活,考查的范圍跳躍程度較大。例如,2019年全國卷Ⅱ第30題三個小問依次考查了激素的含量與作用過程、減數(shù)分裂、體液調節(jié)的特點,涉及生物必修2和必修3教材。不管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傾向于考查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對知識間聯(lián)系的把握。在復習時,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解決知識掉鏈的問題?重復再現(xiàn)應該是最有效的辦法,如果教師在復習中能將相關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反復呈現(xiàn),就會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完整,知識鏈更牢固。下面以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為例進行說明。
復習時,教師呈現(xiàn)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順序“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系統(tǒng)一個體一種群一群落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生物圈”后,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串聯(lián)知識點。對于最基本的結構層次——細胞,教師可以設問:①病毒屬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②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③病毒的遺傳物質初步水解產(chǎn)物和完全水解產(chǎn)物各是什么?④病毒在免疫學、基因工程、動物細胞融合中的作用各是什么?學生明確這些基本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結合熱點話題如“非洲豬瘟”展開問答以檢測復習效果:①“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僅有核糖體,這種說法正確嗎?②“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內后,引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有哪些?③“非洲豬瘟”病毒的核酸、初步水解產(chǎn)物、完全水解產(chǎn)物各有幾種?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可以這樣設問: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各包括什么?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哪幾部分?③如何根據(jù)關系圖判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具有什么特點?這一系列的設問,不但復習了生物必修1.而且復習了生物必修2和必修3甚至選修3的內容。這樣的復習,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考,進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穩(wěn)固,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清晰。
學情不同,復習措施也不盡相同,教無定法,也應與時俱進。高考在變,命題規(guī)律在變,高三生物教師不應穿新鞋走老路,應在變化中洞察先機,采取相應措施,從而實現(xiàn)高效備考。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