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紅生
初見嶗山,已是多年以前,那時是乘坐索道在山中穿行,雖走馬觀花,但足以領(lǐng)略“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的旖旎風(fēng)光。其實,嶗山有多條游覽線路,此次走的是未曾到過的南線。
剛至嶗山,雨竟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絲絲涼意拂面。乘車沿著崎嶇的盤山公路,一面緊貼懸崖,壁立千仞,十分險要;一面沿著海岸線,茫茫大海已被雨霧籠罩,煙波浩渺,大有“仙山”之味。
漫步在棧道上,大海蔚藍,風(fēng)卷起陣陣驚濤,拍打著巖壁,頓時迸珠濺玉。氤氳中的礁石似蛙如獸,栩栩如生。嶗山在黃海之濱拔地而起,巍峨綿延,山與海就在這里完美地結(jié)合,無怪乎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美譽。
嶗山是道教發(fā)祥地之一。遠遠地就能見到道教鼻祖老子的一尊像,安詳?shù)卮A⒃诰d延的山巒間。老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慈眉善目,仿佛已經(jīng)參悟出世間萬物玄機。距今兩千多年的太清宮也坐落于此,院內(nèi)香火繚繞,清幽無比,在細雨中愈加迷離。四周古木參天,銀杏、古柏競相伸展,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一看都在千年以上,平添了幾分厚重感。
走出太清宮,當我還沉浸在丘處機講道、蒲松齡寫《聊齋》奇幻故事中,不知不覺已到了龍?zhí)镀倬皡^(qū)。此時天氣開始轉(zhuǎn)晴,雨中訪古覓仙蹤,品道教神秘玄妙;晴天觀自然山水,享獨特美景,像是上天刻意安排的。
踏上節(jié)節(jié)臺階,一路向山的深處走去。清新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越往里走,越覺煙塵遠離。山谷里、峭壁上、石縫中,一株株勁松依舊蒼翠,歲月使之身軀滄桑,而不屈的品格從未改變。山峰犬牙交錯,怪石嶙峋,一塊塊裸露的石頭,光滑渾圓,在山林的包圍下,千姿百態(tài),盡顯風(fēng)姿。每座峰上的形象石比比皆是,有的刻著朱紅大字,咀嚼起來別有一番意味?!疤焯荨倍郑菍訉盈B疊的石頭,如梯子上一級級橫桿,順著它似乎真能登天?!蚌検捉瘕敗彼淖?,細看那塊石,如鰲似龜,仰頭翹尾,喜迎八方游客。
一路攀登一路景,似一幅山水畫徐徐展開。行走在深林茂樹間,聽松濤陣陣,抑或片片樹葉私語。須臾間,澗水鳴琴,山鳴谷應(yīng),如天籟之音傳來。尋聲而望,一條十來米高的壩堤橫亙在峽谷間,清凌凌的泉水從堤上溢出,直掛壁下。行至近處,一汪水正靜臥在山的懷抱中,清澈無比,如夢幻般來到瑤池仙境,即便再浮躁的心亦能瞬間平靜,靈魂似乎幻化如新,內(nèi)心一片澄明。這是座龍?zhí)端畮?,雖然不大,但看上去極深。水面起著細細波紋,如絲綢般柔滑,倒映著周邊的山色。不知是水染綠了樹,還是樹染綠了水,直把這一潭水染成了墨綠。有趣的還有水邊幾塊巨石,幾欲傾覆,宛如一群美人臨水梳妝。
向上遠望,隱約見到瀑布,于是一口氣爬完數(shù)十級臺階。眼前壁如刀削,澗深谷幽,幾片閑云落在山頂,一股急流似從天際奔來,順著幾近90 度的絕壁懸空傾瀉,狀如一條矯健的蛟龍,騰云駕霧,噴珠吐玉。這就是嶗山著名一景——龍?zhí)镀?。左?cè)壁上刻有“潛龍飛瀑”,右側(cè)頂端寫有“龍吟”,無不形象地描繪出此時此景。
瀑布源頭來自500 米高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澗水,由此飛流入海。正如詩贊:“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huán)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游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p>
涼風(fēng)習(xí)習(xí),天高云淡。站在龍吟橋上回望,群巒逶迤,溝壑深邃,碧海無邊無際,云氣蒼茫遼闊。山呼喚著海,海依戀著山,山與海就這樣唇齒相依、相互輝映,不由得驚嘆山海之萬千氣象。橋的鐵索護欄上,滿是紅絲帶和同心鎖,那便是有情人忠貞不渝、心心相印的見證。或許,只有這里的山與海激情碰撞后絕美融合,才最能體現(xiàn)“海誓山盟”之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