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晨璐
摘要:音樂欣賞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能為學生搭建體驗音樂美、感受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橋梁。利用視覺聚焦作品主題,凸顯聽覺以認知作品內容,注重聯(lián)覺從而感知作品魅力,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音樂審美情感,弘揚和傳承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文化。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燈官報燈名》視覺聽覺聯(lián)覺
音樂欣賞是人類特有的文化審美活動,可以且應當調動多種感官。音樂用來聽,聽各種樂器聲音的美妙融合;音樂用于看,看樂器演奏、身體表演與樂曲的交相呼應;音樂用來想象,使身心和諧共振;音樂用來唱,完成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
音樂欣賞課也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搭建體驗音樂美、感受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橋梁。本文以蘇少版二年級下冊《燈官報燈名》的欣賞課為例,談談如何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感知音樂作品魅力,喚醒積極向上的音樂審美情感,弘揚和傳承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文化。
一、利用視覺,聚焦作品主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他周圍、在走廊的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吹降囊磺校瑢λ衩婷驳男纬捎兄卮笠饬x。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是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應有所誘導,有所啟示?!币魳沸蕾p課也講求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的營造。教師在課前可以圍繞欣賞主題精心布置課堂和搭配服飾,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與環(huán)境、主題相關聯(lián)的活動,給予學生多重視覺刺激,激發(fā)欣賞欲望。
例如,筆者在教學《燈官報燈名》一課前,將中國結、京劇臉譜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裝飾在黑板周圍,拉近學生與京劇的距離,喚醒他們對京劇的記憶。授課當天還特意選擇一件印有中國京劇圖騰的白色連衣裙,目的是讓學生對京劇產生親近感和直觀印象。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身著京劇元素服飾,做“順風旗”“云手”等京劇身段律動,讓學生邊觀察動作邊跟著老師走近音樂。教學過程如下——
師音樂課就要開始啦!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帶著美美的笑容跟著老師一起走進音樂教室吧。
(教師做京劇身段律動,學生緊跟其后觀察。)
師我們剛剛做的動作,你在哪里看到過?
生我在京劇里看到過。
師你還知道京劇呀,真不錯!
生在我老家看過。
師那你家人一定很喜歡看戲,對嗎?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聲名遠播,已經介紹和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老外說到咱們的京劇都會豎起大拇指呢!今天的音樂課,巫老師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中國京劇文化傳播大使。我正在尋找一些能和我一起傳播京劇的同學,讓他們成為文化傳播小使者,你們愿意嗎?現(xiàn)在,邀請同學們一起和我去“巧嘴巴戲臺”聽京劇、唱京劇、了解國粹京劇,你們想和我一起嗎?
生想。
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音樂欣賞課,要想高效教學,教師剔除與教學無關的元素,緊扣主題導入核心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直觀的視覺印象,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并愛上,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二、凸顯聽覺,認知作品內容
“再也沒有什么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音樂首先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課要凸顯聽覺體驗??紤]到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需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便于學生認知作品、欣賞作品。
例如,《燈官報燈名》的新授目標是能夠認識常見的京劇伴奏打擊樂器,學會一段鑼鼓經并完整念白。為了增進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興趣,營造課堂學習氣氛,拓展作品中蘊含的京劇知識,筆者采用“實物打擊,唱念模仿”“媒體助陣,聽視念白”“京腔展現(xiàn),拉近距離”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聽辨音、識節(jié)奏等以聽覺為主的欣賞能力,在聆聽欣賞中掌握知識點。教學片段如下:
師你們聽,“巧嘴巴戲臺”傳來了什么聲音?你知道是哪些打擊樂器在演奏嗎?
生就像兩個鍋蓋在敲擊。
生有鼓。
師讓我們一起來認一認京劇伴奏中常見的打擊樂器——大鑼、小鑼、鈸、板。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一些打擊樂曲也帶到了我們音樂課堂。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大鑼)誰想敲一敲?大鑼的聲音,誰能用自己的巧嘴巴模仿一下呢?
生Duang。
師京劇演奏家們通過一個漢字“倉”表示自己演奏的大鑼,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倉”。
生(齊)倉。
師我敲大鑼你念“倉”。
(師生合作。)
師(出示鈸)再來認一認這個樂器,這又是什么呢?
生鈸。
師請你奏鈸,其他同學想一想鈸的聲音可以怎樣模仿呢?
生丁。
師京劇演奏家們通過一個漢字“才”表示自己演奏的小鈸,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才”。
生(齊)才。
師我敲小鈸你念“才”。
(師生合作。)
師如果我把大鑼和小鈸放在一起演奏,就會形成這樣的京劇演奏譜,誰能有節(jié)奏地念一念?
生倉才倉才|倉才倉才|。
師再認認這樣節(jié)奏,誰會念一念?
生倉才倉才|倉才 倉|。
師如果把它們連在一起呢,你們敢挑戰(zhàn)嗎?
生倉才倉才|倉才倉才|倉才倉才|倉才 倉|。
師這個節(jié)奏譜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呀?
生大鑼和鈸。
師我們再來看看小鑼和板演奏時都分別用什么字記錄呢?小鑼可以用“令”,板可以用“衣”來表示。
師大家看看“倉.個令倉|衣令倉”這個譜子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呢?老師先告訴你們,這里的“個”代表“休止”,就是演奏的時候不發(fā)聲。
生大鑼、小鑼、板。
師雖然我們沒有這么多打擊樂器,可是我們有自己的巧嘴巴,誰來念一念?
(學生嘗試念,教師相機指導。)
師下面我把這兩個演奏譜組合在一起,該怎么念呢?
(學生自主練習。)
師像這樣記錄打擊樂器演奏節(jié)奏和順序的譜子,我們稱它為鑼鼓經。在京劇表演前都有打擊樂器的演奏,我們稱之為開場鑼鼓。下面,讓我們用自己的巧嘴巴將開場鑼鼓奏起來!
(學生自由練習。)
師在大家巧嘴巴演奏的開場鑼鼓下,我們的巧嘴巴戲臺要開演了!今天的第一出好戲叫《燈官報燈名》,故事講的是包拯在元宵節(jié)安排了皇帝賞花燈,還請了一位燈官給皇帝報燈名。(出示動畫)請同學們聽一聽這個燈官都報了幾盞燈,你知道哪些花燈的名字?
生八仙過海燈。
生十面埋伏燈。
師老師把燈官報的花燈帶來了,你們想看看嗎?你們敢挑戰(zhàn)用這個節(jié)奏報燈名嗎?(出示“XXXX X”的節(jié)奏)誰先來讀讀這個節(jié)奏?
生titititi ta。
師讓我們一起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讀一讀這十盞燈的燈名。
(學生按照節(jié)奏讀燈名,解決不認識的字。)
師這里有一盞燈的節(jié)奏比較特殊,你們能聽出是哪一盞燈呢?(教師范讀)這是一盞含有附點節(jié)奏的花燈,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盞特殊節(jié)奏的花燈。
生十面埋伏燈。
師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完成“報燈名”,你們負責報出十盞燈名,其余的我來說。
(師生合作報燈名。)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部分。這里也有一處運用到了附點節(jié)奏,同學們在念的時候要注意。
(學生伴隨節(jié)奏朗讀第二部分。)
師看到老師手上的這個樂器了嗎,它叫什么?
生響板。
師老師也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響板,讓我們用這樣小樂器來伴奏怎么樣?你能按照我的節(jié)奏,試一試嗎?
(學生拿出響板,按照教師給出的節(jié)奏試用響板。)
師我想把報燈名的任務完全交給你們,男生報藍色部分,女生報橙色部分,第二部分你們一起來,可以嗎?
(男女生合作完成報燈名。)
師在“報燈名”的實際表演中還會加一些過渡字“是”,下面請聽老師的朗讀,如果你覺得自己學會了就加入我的報燈名中來。
(學生自由選擇跟讀。)
師老師在上課一開始就給大家介紹過京劇有自己獨特的唱腔,我們稱為京腔。因此,京劇《燈官報燈名》中燈官的聲音會和我們不一樣,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學一學。
(學生聽音頻,討論交流。)
師京劇之所以有它獨特的魅力,是因為它有自己別樣的腔調,彰顯我們民族藝術文化的特點。同學們能不能把這種展現(xiàn)我們中國特色的京腔京韻表現(xiàn)出來?
這一教學過程中,筆者創(chuàng)設教“巧嘴巴戲臺”看大戲的情境,用讓學生聆聽的方式導入打擊樂器的教學。以多媒體為載體,筆者強化學生的視聽感受,以達到辨別京劇念白部分的效果: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萌趣版《燈官報燈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多媒體出示京劇念白的基本節(jié)奏型,讓學生按節(jié)奏念出花燈名;又通過教師范讀,使學生聽辨一盞含有附點八分音符的花燈節(jié)奏;在學習京劇念白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字體變色凸顯念白的速度,達到穩(wěn)定節(jié)奏的效果。借聆聽專業(yè)京劇表演家的唱念,學生辨別總結出京劇唱腔的特點,最終激發(fā)京劇模仿欲和認同感。
音樂具有情感性、體驗性、審美性等特點,學生的“知行合一”建立在聽、視、感、觸的多感官體驗中。通過數花燈、念花燈、學節(jié)奏、聽區(qū)別等方式,學生對新授內容有了較為全面的學習。
三、注重聯(lián)覺,感知作品魅力
“聯(lián)覺”是多感官相互融通達到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外顯表現(xiàn)。音樂欣賞課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采取表演、創(chuàng)編等活動,調動導入和新授過程中學生積累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整體感知作品魅力。
例如,《燈官報燈名》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欣賞原劇,觀察丑角的身段表演,對京劇基本功唱、念、做、打中的“做”的整體感知;再通過介紹京劇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結合學生在新授環(huán)節(jié)對音樂聽覺元素的認知,啟發(fā)他的結合燈官在劇中的衣著、妝容,判斷他屬于丑角;在由丑角的幽默風趣的動作、夸張的表情帶給欣賞者的歡樂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燈官的模仿表演。
筆者這樣布置表演活動:“課前,我說過想在我們班尋找能和我一起成為京劇文化傳播的使者,想做好使者,首先得會表演京劇。下面我們先挑選兩位同學表演燈官。你們看,我還給燈官準備了官服呢,這個官服就是京劇表演的戲服。我還想挑選10名小花燈和燈官一起表演。當讀到你拿到的花燈,請你走出來和燈官一起表演。其他同學拿出你們的小響板,幫助臺上表演的同學伴奏,評選出你覺得表演得最好的同學。接下來我就坐在下面當觀眾,看你們表演?!?/p>
本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丑角模仿,以“小小傳承人”稱號作為鼓勵,于潛移默化中向他們傳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的理念。之后,現(xiàn)場表演京劇《賣水》片段,讓學生欣賞京劇,聽辨唱腔中提及的花名。旦角現(xiàn)場示范表演,將欣賞課推向新高潮,更拉進了學生與作品的距離,由此在學生心底埋下了一顆傳統(tǒng)戲曲的種子。
參考文獻:
[1] 尹潤平.以“融通”的橋梁“貫通”音樂學習——蘇少版四下《花之圓舞曲》的通感教學設計與實施[J].江蘇教育,2017(17).
[2] 徐蕾.多感官體驗下的音樂欣賞教學[J].新教師,2020(9).
[3] 胡美華.兒童文化身份認同的音樂視角[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3).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