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雅
摘要:借力英語繪本促進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語句,拓寬寫作思路,培養(yǎng)寫作語感,具體的教學建議有:講求多模態(tài)融合,幫助學生積累詞句;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確寫作規(guī)范;創(chuàng)新讀寫任務評價方式,讓學生樂于分享和完善觀點;課后布置層次性的寫作任務,搭建寫作與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讓學生積極輸入和輸出語言。
關鍵詞:英語繪本英語寫作創(chuàng)新評價遷移運用
英語繪本的內容涉及面廣,幾乎覆蓋學生生活、成長的各個方面;題材多樣,包羅生活常識、文化介紹、情感教育、科普講解等;體裁豐富,詩歌、故事、書信等都可成篇;版式新穎有趣、圖文并茂,給人極大的視覺沖擊。由于存在諸多優(yōu)勢,英語繪本常被用作教材補充和延伸材料,在小學英語課堂的使用頻率極高。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如何借力英語繪本促進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語句,拓寬寫作思路,培養(yǎng)寫作語感。
一、模態(tài)融合,積累詞句
模態(tài)符號包括語言、文字、體態(tài)語、道具、圖片、音頻、視頻等。英語繪本如同一座大熔爐,將視覺、聽覺和語言等模態(tài)符號巧妙地融為一體。豐富的色彩、巧妙的構圖、多變的語言,不僅凸顯重點詞句,使之更加幽默風趣,還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加深理解記憶。教師可以從繪本這一特點出發(fā),運用多模態(tài)符號,引導學生觀察繪本中圖片的細節(jié),比如封面、色彩的變化,別致的文字排版、人物的動作等,突破重難點詞句;引領他們欣賞動畫、歌曲、視頻等,強化理解與記憶;結合游戲、歌謠、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繪本語言,攻克詞句難關,搭建寫作語言支架,促進語言積累。
如,閱讀《跟上兔子》系列繪本A Hats Trip,筆者讓學生通過觀察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各種小動物,使得他們快速掌握pig,tiger,cat等單詞。接著,讓學生欣賞有聲動畫,追隨小貓Cheese帽子位置的變化(帽子在風中漫天飛舞,掉落在花園、池塘等不同的地方),理解onto與into兩個重要的方位介詞。在環(huán)境與人物的變化中,句型“It sees...”反復出現(xiàn),以此為支點,筆者引導學生聆聽故事,小聲模仿句子,感受小動物們的生活點滴,并用肢體語言展示帽子隨風飄落的樣子,感受繪本語言的韻律與節(jié)奏。筆者在學生意猶未盡時組織小組活動,自然展開歌謠創(chuàng)作活動:先回憶生活中的美好片段,大膽交流想法,表演自己的一句小詩;在分享改進的基礎上,四人合作編輯匯總每句小詩,共同完成作品,將繪本中的旅行續(xù)寫下去。參與此項活動,學生不僅僅是在閱讀繪本,更參與了繪本創(chuàng)作。
學生在繪本提供的立體、直觀的情境中開展寫作活動,眼看、耳聽、腦想、口念、手動,欣賞、咀嚼、運用富有韻律的文字和反復出現(xiàn)的句型,快速獲取信息進行讀寫,語言遷移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二、滲透寫法,明確規(guī)范
英語繪本是指導寫作方法的良好素材。如,篇章結構明確,利于學生掌握行文的邏輯順序;體裁多樣,留白空間充足,適合開展仿寫、擴寫、續(xù)寫等;語言特點鮮明,能夠為寫作提供良好的范例,便于學生明確寫作規(guī)范;等等。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寫作,教師要傳授基本寫法,讓學生明確書寫規(guī)范,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基于學生接觸寫作時間不長、獨立寫作能力比較薄弱的特點,筆者將繪本A Hats Trip的教學重點放在寫作活動安排與寫作方法指導上。針對繪本句型相對困難、學生詞匯量不足的學情,先讓學生觀察“It sees a dog eating a cake.”等例句,開展“頭腦風暴”,積累相關單詞,再了解“see... doing...”的用法。接著,模仿例句展開討論,嘗試運用擬聲詞,讓表達更生動,并用感嘆句補充自己的感受,進行展示。在寫作前,由于學生對句子的概念和寫作格式較為模糊,筆者以主人公小貓Cheese的口吻,編寫小兒歌“首個字母需大寫,單詞間距要適當。單詞完整不分行,標點位置不能忘”,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書寫規(guī)范;任務采取合作寫作的方式,一人寫一句,共同完成續(xù)寫,降低難度。
此外,針對學生拼寫容易出錯的現(xiàn)象,筆者在寫作單上打印了四線格,鼓勵學生在完成寫作后和同伴互相檢查。根據(jù)后續(xù)的作品反饋,學生單詞拼寫的正確率有了顯著提高,句子首字母沒有大寫和中英文標點混淆等問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有一組學生寫出了如下作品:
Whoooosh!
It sees a cat sitting on a mat.
It sees a monkey missing a key .
It sees a bear moving a chair.
It sees a bird eating a salad.
What a nice trip!
教師要有意識地在繪本閱讀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快速進入角色:羅列繪本中反復重復的句型,提供示范,讓學生在觀察模仿中熟悉句子的基本結構與書寫要求;立足詞句,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形容詞、副詞、連詞的使用,以及感嘆句、問句等句型的運用,使得寫作過渡流暢、表達準確;理清篇章脈絡,講解行文順序,如時間順序、地點順序、由整體到局部的描述順序等,引導學生關注標題、段落、標點的書寫規(guī)范,增強其篇章意識,領會行文規(guī)范;通過書信、小詩等體裁的繪本閱讀,讓學生熟悉各類文體,摘錄、欣賞佳句,為語篇寫作打下基礎。
三、創(chuàng)新評價,分享完善
反饋與評價是寫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給學生提供直接有效的改進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教師要結合繪本閱讀后的寫作,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從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角度制訂具體的評價任務和評價標準,給予學生分享、完善寫作的機會。
如,學生閱讀繪本Suspended Coffee后,筆者布置了補充故事內容、自制一個小繪本的任務。第二天課前展示并點評一組學生的作品,穿插講解易錯點。接著,出示評價表,引導學生從書寫、內容、形式等方面欣賞他人的作品;讓學生將作品粘貼在教室展示墻上,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學生欣賞作品,在最喜歡的作品上畫下笑臉,在評價表上勾選打星,與同學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
筆者還利用網絡平臺和英語角展示優(yōu)秀作品。學生常常聚在英語角討論作品,嘖嘖稱贊自制繪本里的幽默語句或溫馨畫面。多次實踐表明學生通過分享奇思妙想,以往“用中文寫作尚且困難,用英語寫作更是難上加難”的那種想法有所改觀,對英語寫作的畏難、抵觸心理有所改善。
再如,繪本Whos Who at School?閱讀的評價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制作職業(yè)卡片、改寫繪本。學生在卡片上描述文中人物或自己家人的職業(yè),在卡片背面寫上職業(yè)名稱。完成草稿后,先由家長點評,再交老師逐一修改,然后謄抄并裝飾卡片。此外,還舉辦“職業(yè)大競猜”活動,讓學生依據(jù)彼此的英語介紹,猜測相關職業(yè)。根據(jù)競猜結果評選出“職業(yè)小達人”,根據(jù)職業(yè)描述情況評選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及“最佳描述獎”。
一系列評價任務,指引學生綜合運用所思所想,他們既是作者,也是讀者,還是評價者和展示者。他們相互學習借鑒,揚長避短,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鞏固了寫作技巧,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潛能。
四、課后夯實,遷移運用
如何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英語繪本發(fā)揮余熱,為寫作打下更扎實的基礎?教師可以“雙管齊下”,讓學生在動筆寫作與動手實踐中提升寫作能力。
一方面,設計層次性的寫作任務。如,在繪本教學的第一課時,為避免泛濫的機械抄寫,筆者在學習任務單上開設《單詞銀行》等實用性欄目,便于學生記憶詞匯,熟悉拼寫,夯實基礎知識。學生根據(jù)學習情況與寫作需要抄寫單詞,并按照單詞的類型或主題進行分析、整理、收集,供后續(xù)寫作時翻閱參考。當學生完全掌握單詞并運用到寫作中,“取出”單詞,領取獎勵。隨著第二、第三課時的深入學習,學習任務單順勢開辟《寫作小貼士》與《寫作思維導圖》欄目。前者融入繪本的精彩片段,突出重難點,考查重點句型的運用,講解寫作技巧;后者以繪本的主題為支點,補充相關資料,啟發(fā)學生讀后反思,發(fā)散思維,拓寬視野。如,在繪本A silkworms life cycle的學習任務單的《寫作小貼士》欄目,教師以蠶的生命輪回為范例,介紹順序詞fist, next, then, finally,詳細展示時間順序詞的使用,便于學生合理安排篇章的過渡;《寫作思維導圖》欄目則以流程圖的方式梳理了蠶一生的形態(tài)變化,讓學生根據(jù)繪本內容提煉關鍵字,繪制新的思維導圖,梳理寫作思路。
另一方面,搭建寫作與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繪本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盡的英語教學資源。學生基于繪本中的語言示范,在動手實踐中應用寫作技能,才能體會到寫作的益處。如,在學習繪本A silkworms life cycle后,完成蠶寶寶觀察日記;在學習繪本Everyone loves Lily more后,制作海報并張貼于校園內,宣傳文明行為;在學習繪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后,展開問卷調查,記錄身邊“小超人”助人的事跡。學生的思維不再停留于機械、簡單地模仿,而能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獲取直接經驗,發(fā)展獨特個性。
參考文獻:
[1] 張海燕.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2] 梁小麗.繪本閱讀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8).
[3] 蔡瓊文.談如何扎實推進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