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龍 胡金萍
(1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漆t(yī)院 青海 西寧 810012)
(2 青海省中醫(yī)院 青海 西寧 810000)
N 末端鈉肽原是一種檢測的重要指標物質(zhì)[1],有研究表明其與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聯(lián)系作用[2]。本文中,抽取我院2018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與健康的體檢者(各83 例)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隨機抽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間就診的心力衰竭患者與健康的體檢者(各83 例),分別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其中研究組83 例,患者全部患有心力衰竭的癥狀,男42 例,女41 例,年齡42~87 歲,平均(58.64±6.46)歲;參照組83 例,患者全部為健康體檢者,男40 例,女43 例,年齡42~86 歲,平均(57.93±6.24)歲。研究組與參照組兩組除病情外,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患者的既往病史、病癥以及體征,還有紐約心臟協(xié)會的心功能分級(具體分為Ⅰ~Ⅳ級)[3]與超聲心電圖等檢查[4]作為依據(jù)。
1.3.1 研究組 共83 例患者,待其入院一日內(nèi)抽取右上肢肘部靜脈血對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進行測定,隨后測定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脂血糖、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等[5],按照功能分級(I級14 例、Ⅱ級18 例、Ⅲ級35 例以及Ⅳ級16 例)。其中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小于45%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大于45%為舒張性心力衰竭。使用新活素治療兩周之后對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檢測,重新評級;
1.3.2 參照組 共83 例患者,全部體檢正常。
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研究組的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明顯高于參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檢測對比(,ng/L)
表1 兩組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檢測對比(,ng/L)
Ⅰ~Ⅳ級的患者在治療兩周前后檢測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值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FE 值變化在治療兩周前后對比,Ⅲ級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治療前后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值以及FE 值變化對比()
表2 研究組治療前后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值以及FE 值變化對比()
心臟病的末期會表現(xiàn)出心力衰竭[6],并且伴隨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步上升的趨勢,這些都會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很大的影響[7]。該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而B 型利鈉肽是一種由心室分泌的肽類物質(zhì),能夠起到排尿、排鈉以及血管擴張的功能[8],擴張血管作用。本文中,其中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值Ⅰ級治療前為(418.52±39.45)ng/L,兩周治療之后為(380.65±53.57)ng/L;Ⅱ級治療前為(1548.29±736.25)ng/L,兩周治療之后為(1125.25±515.14)ng/L;Ⅲ級治療前為(3524.69±1487.25)ng/L,兩周治療之后為(2497.55±900.76)ng/L;Ⅳ級治療前為(8134.16±1369.24)ng/L,兩周治療之后為(6152.24±1089.25)ng/L,兩組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FE 值變化在治療兩周前后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Ⅰ~Ⅳ級的患者在治療兩周前后檢測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值對比更低,心功能等級越高FE 值在治療兩周后越高,差異具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綜上所述,檢測N 末端B 型利鈉肽原對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評價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