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
他演了 40 年皮影戲,場場座無虛席。
每逢有美國大片上演,湖北省云夢縣里小小的電影院就被年輕人擠得水泄不通。他們絕對想不到,在云夢同樣被擠得水泄不通的,還有一家名為“夢澤皮影戲館”的老戲館。每天,戲迷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這兒,只因有著“百戲之祖”之稱的皮影戲。
因?yàn)橐煌砩峡梢話晔?0年前,28歲的秦禮剛成了一名皮影戲藝人,躲在光與影背后用皮影做秀。如今,耍皮影的青年已經(jīng)成為名動天下的“皮影王”,而當(dāng)年看他皮影戲的戲迷卻已經(jīng)成為老人。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是為了追逐皮影的光與影,但老街坊到老秦戲館,是為了相聚看老戲,是為了回味從前的老感覺。
老人老友老戲館
皮影藝人秦禮剛沒告訴我他皮影館的地址,他很自信地說他和他的夢澤皮影戲館云夢人都知道。我連問了司機(jī)、小販和路人,卻無人知曉。找不到皮影館,我站在小城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是好。直到一位騎著電三輪的老年人把車在我旁邊緩緩?fù)O?,用晦澀難懂的方言示意我和攝影師坐上他的三輪車——他正要去皮影戲館看老秦演戲。老人家的三輪車在小城中穿城過巷,在一條偏僻的街巷里停下。這兒就是秦禮剛的夢澤皮影戲館。
載我來的老人停好車后,徑直走到皮影館大門口。從懷里掏出老花鏡朝門口懸掛的小黑板上望。小黑板上用粉筆寫著幾個大字——今日皮影《三俠八俊十二雄之逼死皇帝》。
這所謂的皮影戲館,其實(shí)就是秦禮剛家的堂屋。一百平方米見方的大堂內(nèi),放了三組長凳,每組七條長凳。皮影還沒開演,戲館中早已座無虛席。老人們或圍在一起打長牌,或趴在凳靠背上打盹,更多的人端著茶杯望著堂屋正中央,等待老秦。
“我的皮影戲館 30多年,每年除了除夕,364天從不間斷。每天中午11點(diǎn)半到下午兩點(diǎn)半!”秦禮剛說。
陽光在天井底投下一個圓形的光斑。光斑之中出現(xiàn)詭異的場景——正有成百上千紙人紙馬潛伏在后面。那是皮影后場。紙人紙馬,都是秦禮剛要操控的皮影戲人偶。
攝影師等得很著急,因?yàn)閼蛞呀?jīng)要開演,但是秦禮剛還在不緊不慢地和我聊天,似乎完全沒有為要開始的皮影戲準(zhǔn)備的架勢。
“準(zhǔn)備?沒那個必要,這戲我信手拈來!”臨開場前5分鐘,秦禮剛才端著茶杯下樓,此時整個劇場早已客滿。秦禮剛從長凳間的縫隙間擠進(jìn)后場,推開后場的木門,后場上懸空掛在繩索上的紙人紙馬早已嚴(yán)陣以待。秦禮剛從紙人紙馬中鉆進(jìn),站在幕布后面的木臺上。這時急促的鼓點(diǎn)突然敲響,鼓聲來自后場角落,一位老者正在擊鼓。他懷里抱著一把二胡,周身環(huán)繞著鑼鼓。其他地方的皮影戲班,配樂需要二胡手、鼓手、鑼手各司其職;要前臺演唱、操縱皮影者各就各位。但是,云夢皮影卻只要配樂一人,演唱和操縱皮影者合體。
“以前的云夢皮影戲也像其他的戲班一樣,有五六個人,但后來,皮影戲班多被邀到茶館表演。茶館沒那么大場地,還要縮減成本,所以皮影戲班就只能輕裝上陣了!”
配樂一聲鑼響,秦禮剛從懸掛的眾皮影中牽出兩人后,雙腳在地板上一跺,嘴里開唱,幕布上的皮影戲也開演。皮影一出,掌聲雷動。
案前擺著一本做滿了各式記號的筆記本,這是今天上演的劇目的劇本。戲已經(jīng)開場了半個小時,但攤開的筆記本也未曾翻動一下。秦禮剛基本上是脫稿表演,短則十來分鐘,多則半個小時才瞟一下筆記本。筆記本上只有故事大綱,怎么唱得由自己發(fā)揮。所有的表演都是即興的,只有突然大腦短路時,才會瞟一下筆記本,然后又繼續(xù)邊唱邊跳。
皮影戲要表演三個小時,因而在表演期間,有不少背著泡沫箱賣糕點(diǎn)、饅頭的小販光臨??吹秸l從小販處買了饅頭,就有一位拎著銅壺的老太太走過來向他遞一杯茶水——老太太是秦禮剛的夫人。
小小的皮影戲館是電影院和茶館合體。30年來,小小的皮影戲館成為小縣城老人不可或缺之所。戲迷們接過茶水后,就開始用皮影戲做菜用饅頭當(dāng)午餐——30年前,秦禮剛為了遷就進(jìn)城務(wù)工的鄉(xiāng)親,在他們午餐時表演。30年后,鄉(xiāng)親們?yōu)榱诉w就秦禮剛,把自己的午餐搬到了秦家戲館。在這里,戲者和戲迷都共生關(guān)系,相互遷就,一起慢慢變老。
皮影無皮? 影戲有戲
秦禮剛的皮影戲,內(nèi)容多來自《三國演義》《水滸傳》《七俠五義》等傳統(tǒng)文學(xué)作品。但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即興加演繹,把時事新聞、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讓秦禮剛的皮影劇目達(dá)到兩百多種,每一種劇目又有若干出。
看不懂秦禮剛皮影唱什么戲的,還有皮影專家。秦禮剛從繩索上取下了一只皮影。是紅臉、長須、丹鳳眼的關(guān)二爺,這關(guān)二爺卻讓皮影專家看不懂。
“摸摸看,這關(guān)二爺和你以前見過的皮影戲班里的有什么不一樣?”秦禮剛把關(guān)二爺遞到我面前。眼前的影人,臉上的情態(tài)表演都栩栩如生,衣服線條和造型有京劇神韻。但影人摸起來完全沒有皮質(zhì)的肌理——皮影影人是用風(fēng)干的驢皮制成,因而得“皮影”之名,但這關(guān)二爺卻是塑料做的。
“為什么皮影一定得驢皮做?古人用驢皮,只因找不到更好的材料了。如今的云夢縣已經(jīng)沒人養(yǎng)驢,如果去北方收驢友,成本巨大。更重要的是用驢皮制作的影人‘不聽話,太濕會腐爛,太干驢皮又會起皺變翹。而且驢皮太厚,不透光。觀眾視覺體驗(yàn)也不好?!?/p>
提起皮影的材質(zhì),秦禮剛有點(diǎn)義憤填膺。因?yàn)椋囟Y剛對皮影材質(zhì)的革新,雖然得到了觀眾的認(rèn)可,卻被專家質(zhì)疑。因而幾次評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時沒有被通過。直到2013年,秦禮剛用古法專門做出了幾套驢皮皮影,這“皮影王”才通過專家審核,成為皮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電視、電影已普及,皮影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該如何演?表演結(jié)束后,在不足3平方米的后臺,秦禮剛每天都在思考。困擾他的不是市場,雖然云夢的皮影戲迷越來越老,但慕名而來的年輕人,甚至外國人越來越多。他們不僅來聽?wèi)颉W(xué)戲,還邀請這鄉(xiāng)村皮影戲班到全國各地做各種演出。全國巡演能帶來更多的名和利,但縣城皮影戲班已越來越老,他們只想像以前一樣,在縣城的皮影戲館,給街坊鄰居們表演。
作為皮影行業(yè)技藝精湛的藝人,10多次上中央電視臺,3 次上新聞聯(lián)播,多次受邀出國表演,秦禮剛有足夠的自信。但對于整個皮影的未來,他卻看不太清。
秦禮剛有三個子女,但人生軌跡都與皮影無關(guān)。秦禮剛把希望寄托在11歲的孫子身上:有一天,正在后場表演的秦禮剛正在表演時,猛一回頭,發(fā)現(xiàn)兩歲半的孫子秦朗正學(xué)著自己的樣子拿著皮影在墻上比畫,秦禮剛大為驚喜。從此開始有意識向?qū)O子傳藝。
2005年唐山國際皮影藝術(shù)展演上,年僅4歲的秦朗雙手持四皮影表演《孫悟空大戰(zhàn)牛魔王》轟動全場。秦禮剛說他會尊重孫子的選擇:如果他成年后選擇與皮影無關(guān),他不會干涉;如果他將來選擇皮影,自己的皮影戲館,必須撐到孫子入行的那一天都有戲。不僅有吸引那些老戲迷的老戲,還得有抓住年輕人眼球的新皮影。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