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建構:基于農戶主體性視角

      2020-03-11 04:09:02徐士珺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指標體系維度家庭

      徐士珺

      (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451450)

      黨的十九大報告科學論斷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過上“美好生活”成為社會與個體新的奮斗目標,如何來衡量其實現程度、用什么指標來衡量其實現程度值得深入思考,特別是在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背景下,基于農戶的視角來評價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成效、農民美好生活的實現程度具有重要研究意義。在學術界,由于“美好生活”的理論研究剛起步,研究內容較多集中于“美好生活”的基本內涵、理論基礎、價值追求及實現途徑的研究,而對于“美好生活”量化指標的研究比較欠缺。基于此,本文基于農戶主體性的視角,運用社會統(tǒng)計學的方法,嘗試性提出美好生活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全國性統(tǒng)計數據對農戶的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檢驗,進一步對農戶美好生活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農民美好生活評價的理論基礎

      美好生活的思想是理論和實踐的共同創(chuàng)造,其基本內涵由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首創(chuàng)性的提出。他指出,“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雹倭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谏鲜龌菊撌龊瓦壿嬈瘘c,學術界主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五個維度來闡釋美好生活的基本內涵。

      學者們認為,在經濟層面上,“美好生活”是物質、文化生活的量和質得到充分保證的生活,是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②張三元.論美好生活的價值邏輯與實踐指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5):83-92。在政治層面上,“美好生活”是實現公平正義,滿足參政需要,構建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政治生活。③辛世俊,代文慧.深刻理解新時代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內涵與意義[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1):5-9。在文化層面上,“美好生活”是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弘揚革命文化的理想信念和堅定先進的時代新精神文化的實現。④王習勝.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視點[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8(3):90-94。在社會層面上,“美好生活”是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⑤韓喜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論指南[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17-20。在生態(tài)層面上,“美好生活”是以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長期保障,以生態(tài)保護為基礎,以綠色的生活理念為必然要求的綠色生活。⑥翟紹果,諶基東.共建美好生活的時代蘊意、內涵特質與實現路徑[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7(6):20-26。

      此外,部分學者強調美好生活內涵中人民群眾的主體性。例如,張良叢提出要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從而全方位保證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⑦張良叢.“美好生活”的美學維度闡釋[J].民族藝術,2018(6):26-30。羅建文、陳興康認為不斷改善民生狀況、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們黨的價值追求。⑧羅建文,陳興康.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目標[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7(6):7-16。

      對于美好生活的內在維度和結構,包括二元說、三元說、四元說、五元說等觀點。二元說認為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不斷發(fā)展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⑨鄭功成.習近平民生重要論述中的兩個關鍵概念——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8):64-74。三元說認為“美好生活”是物質性需要、社會性需要以及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學需要的綜合。⑩何星亮.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J].人民論壇,2017(S2):65-67。四元說認為美好生活的內涵包括豐富高雅的物質文化生活、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活、有尊嚴的社會生活、和諧優(yōu)美的生態(tài)生活。?張三元.論美好生活的價值邏輯與實踐指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5):83-92。五元說認為美好生活具有多維度的豐富內涵,包括充裕的物質條件、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力、豐富的精神食糧、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李磊.習近平的美好生活觀論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8(1):1-8。

      總結上述研究,我們認為農民美好生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以及精神六個維度。其中經濟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政治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的政治權利的保障和行使;文化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的文化權利的保障和實現,主要包括受教育、休閑娛樂等;社會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社會關系和社會感知狀況;生態(tài)維度主要考察農民對生活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感知狀況;精神維度主要從農民主觀視角出發(fā)考察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

      在明確農民美好生活概念的思想來源和基本內涵后,筆者將基于以上認知來建構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

      (一)農民美好生活的維度與指標

      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對抽象概念不斷操作化,直至能夠直接測量的過程。我們需要首先將“農民美好生活”這一概念進行維度的劃分。以往的學者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例如,潘建成從經濟生活、就業(yè)狀況、文化教育、民族法治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保障、社會文明和經濟安全建立指標。?潘建成.美好生活與不平衡不充分如何監(jiān)測[J].中國統(tǒng)計,2018(5):4-6。楊延圣從經濟信心、社會和諧、生態(tài)文明、文化豐富和政治善治五個維度構建十五個指標來測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馬成文從收入分配、勞動就業(yè)、生活質量、人口素質、民主法制、公共設施與服務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科學構建了人民美好生活水平評價指標體系。①馬成文.我國區(qū)域人民美好生活水平評價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0):70-73。陳江寧從經濟生活、社會保障、醫(yī)療保健、居住相關、文教娛樂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六個方面構建農村居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②陳江寧.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的寧波農村居民美好生活實證研究[J].統(tǒng)計科學與實踐,2019(7):33-36。

      以往的指標體系建構中強調對客觀指標的運用,同時更多的是在區(qū)域和城市層面上進行考察,并不強調從個體層面上的測量,也不強調農民的主體性。我們認為農民美好生活是一個客觀性的概念,但更是一個主觀性和主體性概念。農民美好生活是農民在價值感知和情感體驗上對“當下”物質生活水平及生存境況自覺形成的“美好”評價,③張衛(wèi)偉,王建新.美好生活的多重價值內涵及其現實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2018(4):37-42。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主體性。美好生活的內涵本身也強調幸福感、獲得感等主觀性和主體性維度。因此,本文將基于農戶主體性視角,從農民主觀感知層面構建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以往研究和前文分析,我們將農民美好生活這一概念區(qū)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和精神六個維度。其中經濟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我們利用指標家庭經濟來表示;政治維度主要考察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和形式,我們利用政治參與和政府治理滿意度兩個指標表示,其中政治參與為主動指標,政府治理滿意度為受動指標;社會維度主要考察農民社會關系和社會感知狀況,我們利用社會交往、家庭關系、社會信任和社會公平四個指標表示,其中社會交往和家庭關系考察農民社會關系,社會信任和社會公平考察農民社會感知;文化維度考察農民文化權利的保障和實現,我們利用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兩個指標來表示;生態(tài)維度主要考察農民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感知狀況,我們直接利用生活環(huán)境滿意度表示;精神維度主要考察農民對整體生活狀況的主觀感受,我們直接利用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兩個指標來表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就構建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精神共六個二級指標,家庭經濟、政治參與、政府治理、社會交往、家庭關系、社會信任、社會公平、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生活環(huán)境、生活滿意度、生活幸福感共十二個三級指標的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所有指標測量都基于農戶主體性原則,考察其主觀感知狀況和具體參與狀況。

      表1: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

      (二)各維度與指標的賦值及其測量

      一個評價指標體系的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其是否能在實踐操作中有效運用。因此,需要對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賦值和加權。本文指標體系構建主要針對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主持的“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SS)數據進行操作和應用?;贑SS 調查問卷設計,本文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的賦值和測量如下。

      維度層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和經濟六個維度各賦值20 分,那么農民美好生活概念滿分為六個維度分值求和,為120 分。

      其中經濟維度利用家庭經濟一個指標表示,那么家庭經濟指標賦值為20 分。家庭經濟利用問題“主觀家庭經濟地位”和“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度”兩個問題進行測量。其中前者為五度量表,后者為十度量表,因而,“主觀社會經濟地位得分×2+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度得分”為家庭經濟指標得分。家庭經濟指標得分直接表示農民美好生活經濟維度的得分。

      政治維度包括政治參與和政府治理感知兩個指標,那么兩者分別賦值為10 分。其其中政治參與利用“是否參與選舉”、“村委會選舉關注度”、“選舉效力感知”三個問題測量。第一個問題為0、1 變量,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為五度量表,因此,“是否參與選舉×5+(村委會選舉關注度+選舉效力感知)/2”為政治參與指標得分。政府治理利用問題“地方政府工作的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五度量表,因此“地方政府工作滿意度×2”為政府治理指標得分。政治參與指標得分和政治治理感知指標得分求和表示農民美好生活政治維度得分。

      社會維度包括社會交往、家庭關系、社會信任和社會公平四個指標,那么四個指標分別賦值為5 分。社會交往指標利用問題“您的社交生活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十度量表,因此得分的二分之一為社會交往指標得分。家庭關系指標利用問題“您的家庭關系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十度量表,因而得分的二分之一為家庭關系指標得分。社會信任指標利用問題“現在人與人的信任水平”進行測量,該問題為十度量表,因而得分的二分之一為社會信任指標得分。社會公平指標利用問題“總體上社會公平狀況”進行測量,該問題為五度量表,其得分直接作為社會公平指標得分。社會交往、家庭關系、社會信任和社會公平四個指標得分求和得到農民美好生活社會維度得分。

      文化維度包括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兩個指標,那么兩者分別賦值為10 分。文化教育指標利用問題“您對教育程度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十度量表,因而其得分直接作為文化教育指標得分。休閑娛樂指標利用問題“您的休閑娛樂文化活動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同樣為十度量表,因而其得分直接作為休閑娛樂指標得分。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兩個指標得分求和作為農民美好生活文化維度得分。

      生態(tài)維度利用生活環(huán)境一個指標表示,因而其賦值為20 分。生活環(huán)境指標利用問題“您的居住地的環(huán)境狀況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10 度量表,該問題得分的兩倍作為生活環(huán)境指標得分。生活環(huán)境指標得分直接表示農民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的得分。

      精神維度利用生活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兩個指標表示,因而兩個指標分別賦值為10 分。生活滿意度指標利用問題“總體來說,您對生活的滿意度”進行測量,該問題為十度量表,因而其得分直接作為生活滿意度指標得分。生活幸福感指標利用問題“總體來說,我是一個幸福的人”進行測量,該問題為五度量表,因此其得分的兩倍作為生活幸福感指標得分。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指標得分求和后得到農民美好生活精神維度的得分。

      三、農民美好生活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主持的“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SS)最新數據,利用上述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對農民美好生活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回歸分析。

      (一)農民美好生活基本狀況評價

      根據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賦值,各維度的取值范圍為0~20 分,而總體得分取值范圍為0~120 分。為了便于比較分析,我們對其進行了百分制處理。調查結果顯示表明,經濟維度得分為46.4040,說明農民對自身社會經濟地位和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滿意;政治維度得分為63.7170,說明農民對自身的政治參與與政治治理比較滿意;社會維度得分為66.59,說明農民對自身家庭關系、社會交往以及社會總體信任與公平狀況比較滿意;文化維度得分為49.766,說明農民對文化教育、休閑娛樂文化活動不甚滿意;生態(tài)維度得分為60466,說明農民對所居住地的環(huán)境狀況基本滿意;精神維度得分為66.335,說明農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個人幸福感評價比較高;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得分為58.883,說明總體上農戶對自身美好生活的評價不太高。就總體得分而言,農民對經濟維度的滿意度最低,次之是文化維度;對社會維度的滿意度最高,再次是精神維度。

      表2:農民美好生活各維度及總體得分

      (二)農民美好生活總體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農民美好生活總體狀況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1。模型F 值43.666,R2 為0.085,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性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對農民的美好生活總體狀況不產生顯著影響,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總體狀況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更滿意;家庭人口數越少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總體狀況越滿意。

      表3:農民美好生活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三)農民美好生活各維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將農民美好生活經濟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2。模型F 值53.380,R2 為0.100,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性別、家庭人口數對農民的美好生活經濟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經濟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更滿意;在婚的農民比未婚者,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更滿意;信教的農民比不信教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經濟維度越滿意。

      第二,將農民美好生活政治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3。模型F 值42.324,R2 為0.081,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宗教信仰對農民的美好生活政治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政治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男性農民比女性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在婚的農民比未婚者,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家庭人口數越少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政治維度越滿意。

      第三,將農民美好生活社會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4。模型F 值12.311,R2 為0.025,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對農民的美好生活社會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社會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男性農民比女性農民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更滿意;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社會維度越滿意。

      第四,將農民美好生活文化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5。模型F 值35.513,R2 為0.068,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性別對農民的美好生活文化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信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文化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未婚的農民比在婚者,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信教的農民比不信教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家庭人口數越少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文化維度越滿意。

      第五,將農民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6。模型F 值13.876,R2 為0.028,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性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對農民的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年齡、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年齡越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越滿意;少數民族比漢族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更滿意;家庭人口數越少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生態(tài)維度越滿意。

      第六,將農民美好生活精神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家庭總收入作為自變量,進入分析后得到模型7。模型F 值29.560,R2 為0.057,且模型在置信區(qū)間99%上顯著,說明該模型成立。自變量中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口數對農民的美好生活精神維度不產生顯著影響,性別、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精神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女性農民比男性農民對美好生活精神維度更滿意;黨員農民比非黨員農民對美好生活精神維度更滿意;受教育年限越長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精神維度更滿意;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精神維度越滿意。

      第七,橫向對比,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六個維度均產生顯著影響,且影響方向是一致的。性別對農民美好生活的政治維度、社會維度和精神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對政治維度、社會維度是正向影響,對精神維度是反向影響。年齡對農民美好生活的經濟維度、政治維度、社會維度、文化維度、生態(tài)維度均產生顯著影響,且均是正向影響。民族對農民美好生活的經濟維度、政治維度、社會維度、文化維度、生態(tài)維度均產生顯著影響,且均是反向影響?;橐鰻顩r對農民美好生活經濟維度、政治維度、文化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對經濟維度、政治維度是反向影響,對文化維度是正向影響。宗教信仰只對農民美好生活的經濟維度、文化維度產生反向影響。家庭人口數只對農民美好生活的政治維度、文化維度、生態(tài)維度產生反向影響。

      表4:農民美好生活水平各維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四、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那么對農民美好生活水平進行評價和測量對于我國農村發(fā)展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意義。本文基于農戶主體性視角,利用“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SS)最新數據,構建農民美好生活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對農民美好生活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表明:

      首先,農民美好生活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精神六個維度。經濟維度利用家庭經濟指標進行測量;政治維度利用政治參與和政府治理感知兩個指標測量;社會維度利用社會交往、家庭關系、社會信任和社會公平四個指標進行測量;文化維度利用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兩個指標測量;生態(tài)維度利用生活環(huán)境指標進行測量;精神維度利用生活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兩個指標測量。這樣就構建了六個二級指標、十二個三級指標、十五個測量問題的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

      第二,農民美好生活總體得分為58.88 分,仍然有待提升。各維度中經濟維度得分為46.40 分,政治維度得分為63.72 分,社會維度得分為66.59 分,文化維度得分為49.77 分,生態(tài)維度得分為60.47 分,精神維度得分為66.34 分。其中社會維度得分>精神維度得分>政治維度得分>生態(tài)維度得分>文化維度得分>經濟維度得分。社會維度、精神維度、政治維度和生態(tài)維度得分均大于60 分,而文化維度和經濟維度得分均小于50 分,呈現出分化的狀況。

      第三,農民美好生活狀況受到農戶個體特征和家庭特征的顯著影響。年齡、民族、政治面貌、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總體狀況產生顯著影響。其中年齡、黨員、教育和家庭收入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家庭人口數則產生顯著負向影響。政治面貌、受教育年限、家庭總收入對農民美好生活六個維度均產生顯著正向影響。

      上述研究結論的政策意義包括以下幾點:(1)農民美好生活評價指標體系對于考察農民生活水平、農村發(fā)展水平以及鄉(xiāng)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地方政府應當根據各地區(qū)發(fā)展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和使用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2)整體看來農民美好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提升空間較大,中央及地方政府應當積極推進和落實鄉(xiāng)村振興政策,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并提升其獲得感和幸福感,進而促進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3)農民美好生活水平的各個維度間存在發(fā)展不平衡的狀況,其中社會維度、精神維度、政治維度和生態(tài)維度得分較高,而文化維度和經濟維度得分較低,因此我們應當強化農村公共文化供給、提升農民教育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4)黨員、受教育年限和家庭總收入能夠顯著促進農民美好生活總體水平和各個維度水平的提升,那么地方政府應當強化農村教育投資、提升農村入學率、提供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提升其文化水平;同時通過促進農村產業(yè)發(fā)展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通過精準扶貧政策減貧脫貧;發(fā)揮農村黨員的模范先鋒帶頭作用,促進農民美好生活愿意的有效實現。

      猜你喜歡
      指標體系維度家庭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戀練有詞
      光的維度
      燈與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人生三維度
      吐魯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
      怀远县| 巴林左旗| 镇沅| 乐都县| 新密市| 舟山市| 枝江市| 福泉市| 驻马店市| 岳阳市| 志丹县| 长岭县| 永州市| 奉节县| 教育| 宿州市| 阿瓦提县| 同心县| 北海市| 巴彦县| 铜鼓县| 黔南| 龙岩市| 兰溪市| 楚雄市| 汶上县| 盱眙县| 嘉鱼县| 浦江县| 宜宾市| 云阳县| 厦门市| 漯河市| 芒康县| 灵川县| 济宁市| 扶沟县| 城口县| 闽清县| 咸阳市|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