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東
(大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一科,遼寧 大連 116031)
諸多因素均可誘發(fā)間質性肺疾病,此類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干咳、漸進性勞力性氣促、濕啰音及雙下肺吸氣末捻發(fā)音,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導致肺心病以及呼吸功能衰竭,部分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消退以及無力等癥狀。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為N-乙,?;?L-半胱氨酸,在臨床中多運用在對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呼吸系統(tǒng)感染等患者的治療中。隨著臨床醫(yī)學的進步以及研究的深入發(fā)現,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能夠提升肺功能同時對呼吸道癥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1]。我院為分析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作用,開展了專題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57例和試驗組63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男29例,女28例,年齡34~65歲,平均(45.60±5.60)歲,包括13例肺部疾病史,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11例細菌真菌感染。試驗組男35例,女28例,年齡35~67歲,平均(46.50±5.50)歲,包括15例肺部疾病史,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12例細菌真菌感染。納入標準:①研究中所有患者均>18歲;②研究中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對本次藥物耐受。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患者;②嚴重心律失常,對泡騰片過敏或惡心者。兩組各項資料年齡、性別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式治療:給予患者抗感染、平喘止咳、β2受體激動劑等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潑尼松20 mg/d。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進行治療:每次1片,每日2次,使用開水將其溶解后口服。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1個療程為3個月。
1.3 評價指標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種。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癥狀明顯消失,經過影像學檢查病變面積消失≥75%以及無發(fā)紺。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以及好轉,影像學顯示病變面積降低50%~75%。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未得到改善或好轉,甚至病情加重或需采用其他方式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癥狀緩解程度、肺部病灶面積減少比例,以及肺功能,包括第1秒呼吸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通過《咳嗽癥狀積分表》評定患者癥狀緩解程度,呼吸困難評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咳嗽癥狀以及呼吸困難癥狀明顯。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數據采集、運算、分析過程,均基于科學、準確性的原則,且全部錄入(計算機)統(tǒng)計學SPSS21.0軟件中整理,結果值均取3次處理的平均數值。統(tǒng)計中,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行χ2檢驗。結果數值以P判據差異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31例顯效、27例有效、5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2.06%(58/63),對照組患者26例顯效、18例有效、13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7.19%(44/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咳嗽評分(0.3±0.1)分,呼吸困難評分(2.5±0.3)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咳嗽評分(1.4±0.3)分,呼吸困難評分(4.2±0.4)分,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肺部功能FVC(4.1±0.3),FEV1(2.60±0.40),FEV1/FVC(76.20±6.30);對照組FVC(3.20±0.30),FEV1(2.20±0.10),FEV1/FVC(65.20±4.40),試驗組好轉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部功能好轉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肺部功能好轉情況比較()
彌漫性間質性肺疾病是以累及肺泡壁為主,包括肺泡周圍組織及其相鄰支持結構病變的一組疾病群,因其病變常伴有肺實質受累,亦稱為彌漫性實質性肺疾病[2-4]。諸多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病,其主要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患者患病后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干咳、漸進性勞力性氣促、雙下肺吸氣末捻發(fā)音以及濕啰音,通過影像學檢查會發(fā)現存在雙肺彌漫性網格狀影[5-7],隨著病情的發(fā)展以及病程的延長,會發(fā)展成為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等疾病。臨床上多采用影像學等方式進行檢查[8]。
由于該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極為隱匿,此類患者典型的臨床癥狀即為干咳以及呼吸困難,進而導致成為肺源性心臟病以及呼吸衰竭。臨床針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方案多為細胞毒藥物聯(lián)合激素治療[9-10]。其根本目的在于對患者的炎癥進行抑制,防止發(fā)生纖維化。但一旦對患者加大用藥后,則有可能出現腦炎、肺炎、帶狀皰疹以及骨髓抑制等,故在用藥上還需要視患者的情況科學、合理用藥[11]。
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所采用的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能夠分解為黏蛋白復合物,易于患者將體內的痰液排出,另外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也屬于抗氧化劑,能夠加強呼吸道的免疫功能,防止免疫復合物形成,提升了纖毛細胞ATP酶活性,可以使患者體內的神經細胞肌醇含量得到提升,這同樣便于患者將痰液排出。但與此同時需要注意,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會出現胃腸道反應包括惡心嘔吐,或者在與其他酸性藥物同時使用時會出現療效降低或減弱的情況。
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6%(58/63),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19%(44/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咳嗽評分(0.3±0.1)分,呼吸困難評分(2.5±0.3)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咳嗽評分(1.4±0.3)分,呼吸困難評分(4.2±0.4)分,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肺部功能好轉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2-13]。
綜上所述,將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應用于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緩解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