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華
(朝陽市第二醫(yī)院兒科,遼寧 朝陽 122000)
毛細支氣管炎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是兒科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2歲以內嬰幼兒為高發(fā)人群,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具體發(fā)病與病毒感染、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相關,發(fā)病后出現憋喘、咳嗽等情況,并具有陣發(fā)性特征。臨床研究[1]證實,此疾病與毛細支氣管哮喘關系密切,隨著患兒病情發(fā)展,部分患兒可發(fā)展至哮喘,嚴重影響患兒身體發(fā)育。針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尚無確切治療方式,臨床治療以抑制氣道慢性炎癥、減少高反應性持續(xù)時間、緩解反復喘息為主要目的,其中藥物治療方式應用廣泛,且目前提倡聯合給藥治療,其中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應用廣泛[2]。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治療方案應用效果,旨在為患兒治療工作提供有效指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朝陽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79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時段: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隨機數字分組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0例)和試驗組(39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34歲個月,平均(18.13±1.21)個月;其病程3~17 d,平均(10.14±2.31)d。試驗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3~34歲個月,平均(18.67±1.33)個月;其病程3~16 d,平均(9.83±2.2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小兒支氣管炎診斷標準患兒;神志清楚患兒;無藥物過敏史患兒。排除標準:肺部先天發(fā)育畸形患兒;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肺結核病史患兒;治療前1個月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患兒。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綜合性治療,具體方式:鎮(zhèn)靜、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低流量吸氧等,試驗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患兒布地奈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987)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6118)霧化吸入治療,布地奈德用量為每次1.00 mL,復方異丙托溴銨為每次1.25 mL,利用空氣泵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時間控制在10~15 min,兩組治療持續(xù)時間均為1周。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兒病情恢復情況,阻斷過敏原,安撫患兒及家屬情緒,提高其遵醫(yī)囑行為。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統計比較:具體包括憋喘、咳嗽、肺部體征、氣急消失時間。②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具體指標為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叮囑患兒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離心操作10 min,3000 r/min,監(jiān)測CRP水平,試劑盒由江蘇菲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檢測工作于治療前1周和治療后4周進行。③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如下。顯效:治療后24 h內患兒癥狀緩解,可安靜休息和進食,血氧飽和度超過95%;有效:治療1周后患者癥狀基本消失,血氧飽和度超過9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3]。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4.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試驗組憋喘、咳嗽、肺部體征、氣急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2.2 兩組患兒CRP水平對比 試驗組治療前1周CRP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兩組上述指標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CRP水平比較(mg/L,)
表2 兩組CRP水平比較(mg/L,)
2.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治療后顯效17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87%,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0.00%,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χ2=3.950,P=0.047。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較為常見,病毒感染后對機體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傷,影響患兒免疫功能,導致免疫系統紊亂,伴有明顯氣道慢性炎癥和高反應性,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尤其對于過敏體質患兒,會出現反復喘息情況,若病情控制不及時發(fā)展為小兒哮喘,則臨床治療難度更大,目前臨床重視藥物聯合方式探究,以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應用廣泛[4-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憋喘、咳嗽、肺部體征、氣急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5.65%)顯著較對照組(73.91%)高,P<0.05;試驗組治療前1周CRP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兩組上述指標降低,且試驗組較低,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本次研究結果提示經由布地奈德、復方異丙托溴銨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得以緩解,病情發(fā)展得以抑制,且較綜合治療病程縮短,與國內諸項研究結果一致[7-10],證實了聯合藥物霧化吸入治療的優(yōu)勢。布地奈德是一種高效且具有局部抗感染作用的糖皮質激素,可作用于平滑肌細胞和內皮細胞,抑制抗體合成,阻斷免疫應答,降低阻斷等活性介質釋放量,阻斷支氣管收縮物質合成,緩解平滑肌收縮反應情況,進而改善患兒癥狀,通過霧化吸入給藥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抑制氣道炎癥并降低高反應性。同時對于嬰幼兒而言,其氣道發(fā)育尚未完善,一旦遭遇病毒感染后,患兒β腎上腺素能神經功能降低,導致β受體親和力降低,但膽堿能敏感性和M受體興奮性明顯增加,促使平滑肌收縮,導致器官痙攣,而復方異丙托溴銨可針對上述機制發(fā)揮作用,其為異丙托溴銨和沙丁胺醇復方制劑,前者對大、中氣道膽堿能受體起到拮抗作用,后者可對小氣道β2受體起到興奮作用,二者協同達到氣道擴張效果[11-12]。同時異丙托溴銨可作用于肥大細胞表面M受體,抑制炎性介質釋放,改善患兒氣道癥狀。目前針對緩解期患兒,尤其對于可能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的患兒,臨床更加注重聯合給藥方案,布地奈德、復方異丙托溴銨聯合給藥可發(fā)揮藥物協同作用,直接抑制患兒炎性反應情況,進而促進氣道炎癥緩解,使得上皮細胞再生和修復,且可促使氣道β2受體敏感性增加,發(fā)揮抑制炎癥作用[13-14]。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機體優(yōu)于病毒入侵、組織損傷等情況遭遇炎癥刺激時經由肝臟合成產生,正常機體中CRP含量較低,因此其對炎性反應評估特異性較高,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兒CRP水平治療后明顯降低,并低于對照組同期,提示聯合給藥可有效改善患兒氣道炎癥[15]。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布地奈德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可促進患兒病情快速恢復,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利于疾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