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韜
鄧石如是清代書法史上繞不開的書法大家。在他之前的篆書書壇上,鮮有樸厚真淳的意味。先秦的篆法,久失真?zhèn)?。后輩學人,往往得其形貌便互相標榜。形貌已難尋覓,況且是文字圖式背后的真意。品評、鑒賞鄧石如之前的篆書大家們,不由得心生一種感慨:篆書與一種優(yōu)雅的貴族氣息相聯(lián)系。識讀本身就是一種困難,遑論駕馭點畫、驅策結構,所以民間才出現(xiàn)了“雙手能寫梅花篆字”的傲人說法。
鄧石如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據(jù)說,他幼年時只跟隨父輩讀過一年書。但從其詩文看,還是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字功底的。經(jīng)歷過社會底層生活的讀書人,自帶一種豪氣,猶如書齋之外云煙起伏的山林與自由舒展的江湖。更多時候,布衣終生的鄧石如是將人生體悟灌注于大量作品之中的,充分體現(xiàn)出一種久違的樸厚莊嚴。在江南收藏巨擘梅家,他終日摹寫,練就一身本領。在京華百官環(huán)顧之下,他以一枝生花妙筆名動公卿,而這一切依然改變不了他布衣芒鞋的本質。
《潘公墓志銘》拓片(局部)清·趙之謙
《心經(jīng)》拓片(局部)清·鄧石如
觀其用筆,逆鋒入紙,氣息暢達,出鋒收筆于空中。神思隨筆墨宛轉,才情以點畫傳達。難怪當時名家觀其書作后,皆以為唐代之前名賢遺作。據(jù)清包世臣所論,鄧石如四體書作皆佳,而篆書修為猶高妙。從其《心經(jīng)》書作中,可見一斑。據(jù)說,長鋒羊毫筆尤為鄧石如推重,因其蓄墨多,筆沉實。“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這一賦予平面布置的論斷被廣泛普及,據(jù)傳也與鄧石如的推廣有關。雖取得如此高的書法成就,但他仍然堅守布衣一生的真淳——“尊巖莫訝風塵跡,終古乾坤幾布袍”。
趙之謙是當時書畫界的大名人,書、畫、印皆能,用色施墨法度與性情兼?zhèn)?,尤為世人推重。非??上У氖勤w之謙多次科舉落第,從此專心于筆墨之間。清同治三年,他結識著名收藏大家潘祖蔭,有了后來成就《潘公墓志銘》的機緣。
自清代金石學大興,卑晉唐而崇六朝。魏碑書體開張壯美,頗為人們喜愛。自鄧石如倡導在先,包世臣推波助瀾于后。崇古尚雅,不墮流俗,成為大家的共識。趙之謙的作品,適逢其時,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潘公墓志銘》雖說僅六百字,但文辭雅馴,字體奇古。給人以極大的感染力。仔細觀察字體會發(fā)現(xiàn),此作已然不是趙之謙學習古人的結果,而是作者灌注內在力量、潛在機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從結字上看,此作字的重心穩(wěn)定,左右開張之勢頗有隸書韻味。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趙之謙廣泛汲取六朝文字的特點,融聚為一體。點畫的起訖分明,是趙之謙的得意之處。開張的體勢,遒美的點畫,昭示著時代新風貌的呈現(xiàn)。從細部看,點畫出鋒往往轉換筆心,求得秀雅嫵媚的鋒芒。筆者幼年勾寫此碑帖時,驚嘆于精美的筆畫點綴于平實有力的結體中,沒有陳陳相因的暮氣,而散發(fā)出遒勁秀美的朝氣。有學者論斷,趙之謙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新魏書”的基礎。從各方面來說,趙之謙是自負的。據(jù)傳,他曾說如老天爺再給20年壽限,他將勝出前輩名家??傊诠叛诺慕Y體與遒美的點畫之間,激蕩著趙之謙的文化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