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李艷芳
摘? 要: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緣故,現在的學生缺乏情商逆商教育。語文學科以課堂為主陣地進行情商逆商培養(yǎng),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和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將影響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走向。因此,樹立學生本位意識,是教育的本質。
關鍵詞:情商逆商教育;方法
現在的中學生,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造成了不少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感受,在與人交往和面對學習或生活中的挫折時,茫然無措,消極悲觀,甚至走向極端。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情商逆商不足,導致問題孩子多多,成為學校教育之痛。
有研究表明,人的發(fā)展取決于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和百分之八十的情商與逆商,智商源自先天,情商與逆商則依賴于后天的培養(yǎng)和歷練。
何為情商逆商?情商是指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認知他人情緒并進行協(xié)調的能力。逆商是指面對挫折、擺脫困境的能力。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語文教育,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人,也就是要“以人為本”,要有“學生本位”意識,教育學生“求真”“向善”“崇美”,建構核心價值觀體系,提升學生與人交往和抗挫折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利用學科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商逆商教育呢?
一、以語文課本為依托,由內向外輻射,找著力點、發(fā)散點
課本選文都是編者精心選擇的,教師如果能好好研讀、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想價值,并且與時代接軌,一定對學生有所啟迪。如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一文,可以把“愛國”作為關鍵詞,聯系2020年抗擊疫情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感人事跡,組織學生演講、作文比賽、辦手抄報等,或由教師設計愛國主義主題教學活動,以講座形式,與學生互動,從思想上真正為學生樹立效仿的標桿,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道德和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tài)度,持久的興趣,主動探究的學習素養(yǎng),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也是人性教育的思想支撐。作為教師,最大的成功不是教會學生,而是讓學生學會。而學會的最高境界,不是學會知識本身,而是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的碰撞和啟發(fā)下,完成對人性的塑造和完善。語文教師有學科的優(yōu)勢,更要有重組教材的意識,通過多文本閱讀,把語文教材與人生理想、社會生活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點燃學生激情,觸動學生靈魂,讓他們把真善美內化為一種信仰,理論聯系實際,豐盈靈魂,深刻思想,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以學科素養(yǎng)為抓手,從現象到本質,找準靶子、著眼內核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語文學科首先是一門“人”的學科。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有問題的學生,即便擁有超高的智商和傲人的成績,于社會也是無用的,有時,甚至還會起反作用,對社會的危害更大。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夯實學生的價值觀取向,至關重要。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善于觀察,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注意歸類建檔,同時,還要放低身段和學生交朋友,親其師方信其道,聽其言故正其行。其次,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領。如課前三分鐘演講、勵志影片推薦、情景劇表演等,讓學生以此為議題展開討論,明辨是非,樹立榮辱觀。再次,以正能量激發(fā)正能量,以經典培植樂觀向上精神。讓全班學生輪流推介學習榜樣,名人傳記、當代楷模、身邊好人好事等,建立正確的價值認知體系。教師組織專題文化講座,系統(tǒng)介紹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關心他人、積極進取的責任意識,樹立遠大理想。
三、以“傾聽”與“傾訴”為敲門磚,從感性到理性,找共鳴帶、節(jié)奏點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滲透,心靈的共鳴。沒有情感的語文教學,一定不是好的語文教學。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注意挖掘最有可能打動學生的素材。這種素材可以是教材的拓展延伸、新聞熱點、學生的爭議話題、娛樂小品、流行歌曲等。如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收錄了杜甫的五首詩歌,這五首詩歌代表了詩人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多首詩歌都表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思想。因此就可以把“憂國憂民”作為一個關鍵詞,重組素材,融文字、影像、聲音為一體,全方位推介杜甫,讓學生全面解讀這位偉大的詩人形象,在情感上引發(fā)共鳴。同時,融入當代國際形勢,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大課題呈現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個人和國家的關系,思考人生的意義。然后,在學生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后,因勢利導,讓他們用手寫我心,談談怎樣面對挫折,怎樣正確愛國。
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提燈人。在學生搜集資料之前,教師要胸藏萬卷書。在學生寫之前,教師要先寫,既是示范引領,也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筆者在教學中經常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文學作品,和學生交流對新聞熱點的看法,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就不知不覺提升了。
最后,讓學生有意識地讀背一些名家名作、名人名言,有許多人生哲理和箴言都蘊藏其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千回讀”,讀的過程也是悟的過程。情商逆商的培養(yǎng)是要慢慢滲透的,是春風化雨潤心田,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時間讓學生慢慢消化,教師只是敲邊鼓,幫學生診斷、開藥方,卻沒辦法代替學生吃藥,至于藥效,更需要時間的沉淀。
總之,利用語文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情商和逆商的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提升,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才能真正著眼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樹立“生本意識”,把握住語文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