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化教育給音樂教育領域帶來了一股濃濃的春意。教學理念的轉變,課堂教學的改革,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更關注于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音樂課堂是孩子們學習藝術的搖籃,更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如何使音樂課堂成為一個直面生命、凸顯生命的靈動的課堂,是我們每一名音樂教師都應該積極追求,積極探索的。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音樂教育;生活教育
一、讓音樂課堂在生命中趣化
“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觀念之一。我們教師勞動的對象不是無生命的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個性和主動性、獨立性、發(fā)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猶如生命在苗圃中生長,需要得到各種養(yǎng)料的吸取,新課標也要求我們的教學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益于解決社會問題,為學生的音樂生命注入新鮮的血液,進而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因此,“引生活于音樂,融音樂于生活,在生活中趣化音樂,在音樂中趣化生活”。能更好地讓音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涌動生命的靈性。以致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在教學中我經常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系生活中的各種知識,例如在教授一年級《理發(fā)師》一課中,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己模仿理發(fā)師的動作,創(chuàng)編動作。讓他們想象理發(fā)店里都是老爺爺嗎?是不是還有叔叔、阿姨等等。并能按照《理發(fā)師》的歌詞,想象各種行業(yè),有廚師烹飪、司機駕駛、農民勞作等等,結合生活中從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特點,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歌詞。比如:生:開汽車的司機叔叔笛嘟笛嘟,手里握著方向盤呀,笛嘟笛嘟,哎,就快到站啦,快快剎車“笛笛笛笛笛”……生:我爸爸在收玉米咔嚓咔嚓,手里握著小鐵鎬呀,咔嚓咔嚓,哎,今年又是個大豐收呀 咔嚓咔嚓嚓嚓嚓嚓嚓……孩子們唱著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創(chuàng)作熱情空前高漲。時間長了,孩子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讓音樂課堂在求真中感化
音樂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也是一種素質教育。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綜合素質,體驗藝術作品中的情感,并把這種情感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手段傳導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怎樣在教學中發(fā)揮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學生的心理結構呢?小學生本身具有很強的模仿性,所以教師就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之一。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而這種影響很有可能會陪伴他們一生。有的老師脾氣比較急躁,一個歌曲、一條視唱、教過兩三遍之后,就覺得應該都能掌握,如果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就大為惱火,聲色俱厲,言辭生硬,害得學生噤若寒蟬;學生偷了懶或是淘氣了,馬上就來個“川劇”的變臉……如此的例子,真是比比皆是。難怪我們總覺得當老師累,每天都有氣受,這氣究竟是學生給我們的,還是自找的?今天想想,我不禁啞然失笑。我們是成年人,于是便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眼睛看世界看孩子,覺得應該這樣或那樣,結果必然是太多的不滿與失落??珊⒆赢吘故遣怀墒斓模麄冃枰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多么需要教師以平和、理解的心態(tài)來引導,來鼓勵,來陪伴他們的成長,而不是用批評、憤怒來開鑿出師生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呀。
我深切品味到"蹲下來看孩子"這句話的精妙。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殊不知,蹲下來,這邊風景獨好,倘若教師能再多琢磨琢磨,創(chuàng)造些孩子們喜歡的教育方式,那必定能學生快樂,自己快樂。使我更加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這就更加要求教師要真誠、真情、真心的對待每一位孩子,去感染他們,去感化他們,去幫助他們,引導孩子具有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具有一種活潑樂觀的態(tài)度,具有一種永遠不懈的追求。
三、讓音樂課堂在求創(chuàng)中升華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小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好奇、喜歡表現(xiàn)自己,那么就讓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吧。我在這幾年的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這一特點。通過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繪畫、粘貼的方法來激發(fā)想象力、提高素質、陶冶情操。在教學中我還發(fā)現(xiàn)器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音樂創(chuàng)作和器樂教學相結合,能進一步激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輔助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同時讓學生深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用豎笛吹奏并修改自己創(chuàng)作的旋律,然后吹奏給其他同學聽賞,在得到老師及同學的公認后,請全體學生齊奏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使音樂創(chuàng)作達到其最終目的。再如:打擊樂器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愛的樂器。在感受、鑒賞了器樂曲《鴨子拌嘴》后,教師就可讓學生用打擊樂器來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這段故事。首先,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入:池塘邊,一群鴨子向我們走來,可是不知怎的,有兩只鴨子吵起嘴來……這時,學生擊響手中的镲,節(jié)奏忽緊忽慢;有的同學邊用打擊樂進行是時急時緩的演奏,邊用身體動作和神態(tài)把兩只鴨子吵架的情景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老師了解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主動學習,體驗美感,升華情感,促進學生生命的發(fā)展過程。
總之,新課改的今天,音樂教學不再是過去那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式教學,學生素質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內化過程,在這個內化過程中,我們必須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討。今天的學生需要的是一片嶄新的天空,一個生命活動的場所,一個能展示風采,體驗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fā)展生命的過程。因此,讓我們的音樂教學充滿靈性,充滿希望,充滿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洪歡.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20(36):24-25.
[2]潘虹.禮樂德育 潤物無聲——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1):153-154.
作者簡介
甄妍妍(1983.04—),女,山東棗莊,研究生,嶧城區(qū)壇山中心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