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衡
適逢清明,難得放假,接我回家的車傍晚才會到,便老老實實地待在學(xué)校,開啟我的讀“書”之旅。
一、黑白之書
清明假后便是月考,尚有幾首詩沒有背熟,于是決定打開書再溫習(xí)溫習(xí)。翻開書,開篇即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青蓮居士倒也直白。寒窗苦讀數(shù)十年,我亦想感慨一番:噫吁嚱,苦乎難哉!高考之難,難于上青天——或許多背完一首詩,我離成功便更進一步吧!于是燃起斗志,慷慨讀完整篇文章,即便在此之前已經(jīng)讀過數(shù)遍,仍覺其氣勢不凡,又行云流水,恍若渾然天成——這大概就是后人難以模仿李白的緣故吧,人工之渠即使再精美,又怎能比得上天上來的黃河之水的自然之氣呢?如此豪放,如此艱難,卻依舊浪漫,好一個李白。
讀完李白,便覺天地如此廣闊,艱難困苦有如山巒起伏,終有“山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開闊之境,又何必苦惱?是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當直面未來,迎難而上,自會“乘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帶著對李白的崇敬,對未來的期許,不多時便記下了這《蜀道難》。蜀道雖難,但仍可攀,背《蜀道難》則更不值一提。
背完《蜀道難》,頗有成就感,便趁著這股讀書勁兒,打開前不久買的許淵沖先生翻譯的《中國古詩詞三百首》。我向來不愛英語,只覺這26個英文字母為何這么多無聊花樣,叫人去記憶,去煩惱。中國古詩詞則對我頗有吸引力,我雖有不求甚解的嫌疑,卻十分愿意感受詩詞中的或平淡如菊或濃墨重彩的美好。我想,在中文和英語之間,或許可以建立起某種聯(lián)系,使我對英語的好感增加幾分——那便是詩的語言,詩,是跨越種族的美好,這也是我選讀許淵沖先生作品的緣故之一。選擇許淵沖先生的作品,起初于看到他翻譯的“不愛紅裝愛武裝”——“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powder”有兩意,一個是“火藥”,一個是“抹粉”,這英語竟也有些趣味!
借著許淵沖先生翻譯的詩詞,我逐漸愛上了翻譯,也慢慢地愿意接受英語,尤其是樂于朗讀英語,在朗讀中,我感受到異國語言的力量在我的身體里涌動,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神奇感覺,我猜這就是“再創(chuàng)造”的力量。因為我感受到了不同語言的美好與力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亦有之,中文詩美,英文詩亦美,各美其美,我皆愛之。
二、自然之書
讀完也摘錄完好幾首許淵沖先生的翻譯作品,便覺些許口干舌燥,“偷”了點同桌的茶葉泡著喝。又想了一想:我只是滿足他所說過的“想喝就自己動手拿”的朋友間的期待罷了,怎么叫能叫“偷”呢?喝完茶,發(fā)現(xiàn)泄入教室的明媚春光,頓時想起自己還從未逛過這偌大的校園,于是被春天從教室拉了出去。
看了看校園,春天的確是來做客了,這樣可愛的客人,竟被我冷落這么久。四處都是綠色,四處都是忽明忽暗的點綴,我只叫得出顏色,卻叫不出草木的名字來,頓感自己不過比“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情狀好一點罷了。又想起“多識草木少識人”這句話來,它是什么意思呢?約莫是叫人多接觸大自然,陶冶心性而少一些世俗功利之心吧,五柳先生應(yīng)當是適合這句話的??吹竭@些可愛的草木與繁花,我的心確實靜了不少,卻又為它們的美好從心中涌出一絲興奮來。我在認識草木這方面無知,所幸互聯(lián)網(wǎng)是有知的,于是打開手機,使用掃識植物的功能:這紫色漸變的花朵,名叫玉蘭,碩大的花型,流暢而端莊,細細的聞,有一絲淡淡的清香,聯(lián)想起李子柒的一期視頻:玉蘭花海,一襲紅衣的李子柒縱馬入山林,尋得玉蘭花,竟也是為了制作人間煙火里的美食,可見人即使活得多像一位謫仙,也逃不過這俗氣而又美妙的人間煙火。在李子柒的視頻中,玉蘭被叫做辛夷花——中國人在給草木命名方面向來很有天賦,于是又回憶起王維的一首詩,叫做《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碑敃r讀這首詩時只覺得意境很美,當真正看到詩中所寫之景時,才懂得作詩而不得的感受。識得辛夷花以后,我又掃識了一些對我而言更不知名的野草,讀讀它們的名字,有望江南,有薄荷、狐尾藻、竊衣等,細細品味,這些植物不僅名字頗有韻味,形態(tài)也很具風(fēng)姿。
游覽一遍校園,四下皆是春色,我為自己這樣晚才懂得欣賞春色而遺憾,也為自己尚未錯過這場勝景而感到慶幸。這無邊春景,天地萬物,又何嘗不是一本巨書呢?古今中外,各大詩人名家受大自然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若只局限于象牙之塔的一方天地,又如何讓自己活得有靈性呢?自然的力量是如此令人動容,無論是物質(zhì),抑或是精神,她予以人類的收獲都是無限的。翻閱大自然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生活之書
游覽完校園春色,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接我回家的車已經(jīng)到達學(xué)校。我坐在車上,思緒萬千,許久未見父母,不知他們過得可好?母親知道我今日回家,會為我準備我最愛吃的紫蘇魚湯嗎?倘若他們問起我的學(xué)習(xí)狀況來,我該如何回答呢?
春日里的暮色竟也如此好看,道路兩旁的日本晚櫻開得正盛,由于日本晚櫻花型較為碩大,故而即使是在暮色中行駛的車上,也能認出這便是日本晚櫻。記得家鄉(xiāng)的山上有一種野樹叫做櫻桃李,我們一般稱之為櫻桃花,會結(jié)出可愛的紅紅的小果子來,對于這種既能開出芳香的花又能結(jié)出酸甜的果來的植物,我向來是喜愛的。為了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我打開車窗,聞到一陣家常菜的香氣,饞得我吞咽了一下口水,一句“這是什么菜啊這么香!”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同鄉(xiāng)校友道:“這里面有蒜燒茄子,不是大蒜燒出來的茄子,不會有這么香的;還有一道菜是干煸土豆片。”我是絕不相信她能聞出來這么細致的,嘴上還是說:“這你都能聞出來?也太厲害了吧!”她于是繼續(xù)說她曾經(jīng)干了一暑假家務(wù)活的故事,在故事中,她提及到炒肉時加一點白醋會使肉質(zhì)更嫩、掃地時在掃把上套一個塑料袋子能夠黏住難以清掃的頭發(fā)……聽完以后,我大致是相信她能聞出那茄子里有大蒜了。我想,這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姑娘,和她比起來,我的生活實在是缺乏靈魂。
相比于自然之書,生活之書更具有人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感知茶米油鹽醬醋茶的能力卻被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所消磨。應(yīng)當是我們主動去探索生活、熱愛生活,而不是如同木頭人般將日子過得毫無新意、毫無收獲。生活這本巨型之書,是我窮極一生都難以探索完畢的,但即使只是對其略有所知,也能讓我覺得趣味盎然。
春日正是讀書時,何時不是讀書時?且又何處無書?何處無知識?但少知之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