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艷,喻正浩,張力
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位居我國居民疾病負擔首位,且我國每年有超過100 萬人死于COPD[1]。COPD 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反復發(fā)作、進行性加重等特點,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并承受較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已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2]。
心理一致感是以色列心理學家ANTONOVSKY 于1979 年首次提出的有益健康模型理論的核心概念,指個體應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應激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普遍、持久、動態(tài)的自信傾向,其可綜合反映個體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應激的理解、對自身具有的應對資源的利用能力及對生活意義的感知[3]。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深入,COPD 患者心理健康及其對生理健康的影響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廣泛關注,其中心理一致感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外研究表明,心理一致感是COPD 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4-5],高水平心理一致感能使患者更加積極、主動地面對并適應應激,有助于緩沖并調(diào)節(jié)應激的負面影響,對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6-7]。本研究旨在分析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提高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并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3—12 月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COPD 患者165 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8]中的COPD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者;(2)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者。排除標準:(1)伴有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者;(2)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本研究經(jīng)武漢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樣本量估算 參照KENDALL 對樣本量估算的經(jīng)驗和方法,其中多因素分析樣本量至少為變量數(shù)的10 倍[9],本研究共包括15 個變量,估算最小樣本量為150 例,因考慮存在無效問卷故在最小樣本量基礎上增加10%的樣本量。
1.3 方法
1.3.1 調(diào)查工具
1.3.1.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自行編制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吸煙情況〔包括不吸煙、戒煙(入院前已戒煙)、吸煙〕、肺功能分級[8]及有無合并其他類型慢性病。
1.3.1.2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 采用包蕾萍等[10]翻譯并修訂的SOC-13 中文版評估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該量表包括可理解感(5 個條目)、可控制感(4 個條目)、意義感(4個條目)3 個維度共13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 級評分法(1~7 分),總分13~91 分,其中SOC-13 評分13~63 分為低水平、64~79 分為中等水平、80~91 分為高水平。SOC-13 中文版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5[11]。
1.3.1.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采用肖水源等編制的SSRS 評估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該量表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3 個維度共10個條目,總分12~66 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1[12]。
1.3.1.4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采用解亞寧等編制的SCSQ 評估患者應對方式,該量表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0~3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越傾向于采取該種應對方式;該量表中的積極應對、消極應對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83、0.87[13]。
1.3.2 調(diào)查方法 由調(diào)查員招募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COPD患者,調(diào)查前向患者說明本次調(diào)查的目的和方法并獲得患者同意,采用統(tǒng)一的問卷指導語,由患者獨立完成調(diào)查問卷,有填寫困難者由調(diào)查員逐條閱讀、患者選擇后代為記錄。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SOC-13、SSRS 及SCSQ 合并為一份調(diào)查問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SSRS 及其各維度評分、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COPD 患者SOC-13 評分的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COPD 患者SOC-13 評分、SSRS 評分及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 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165 份調(diào)查問卷,回收有效調(diào)查問卷154 份,有效回收率為93.33%。本組154 例COPD 患者SOC-13 評分為(61.42±9.23)分,其中可理解感評分為(23.94±4.70)分、可控制感評分為(18.84±3.52)分、意義感評分為(18.64±3.64)分。SSRS 評分為(35.45±11.73)分,其中主觀支持評分為(19.67±6.93)分、客觀支持評分為(9.35±3.69)分、支持利用度評分為(6.44±2.06)分。積極應對評分為(10.86±4.55)分,消極應對評分為(12.05±4.03)分。
2.2 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SSRS 評分、主觀支持評分、客觀支持評分、支持利用度評分及積極應對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呈正相關,消極應對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1)。
表1 SSRS 及其維度評分、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Table 1 Correlations of SSRS and its each dimension score,positive coping score,negative coping score with SOC-13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OPD
2.3 不同一般資料COPD 患者SOC-13 評分比較 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病程、吸煙情況及有無宗教信仰的COPD 患者SOC-13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肺功能分級及有無合并其他類型慢性病的COPD 患者SOC-13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COPD 患者SOC-13 評分相關因素分析 以SOC-13 評分為因變量,以SSRS 評分、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賦值:<2 000 元=1,2 000~4 000 元=2,>4 000 元=3)、肺功能分級(賦值:Ⅱ級=1,Ⅲ級=2,Ⅳ級=3)、合并其他類型慢性病(賦值:無=0,有=1)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SRS 評分、消極應對評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肺功能分級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獨立相關(P<0.05,見表3);擬合的回歸方程Y=69.074-0.394X1(消極應對評分)-0.269X2(肺功能分級)+0.216X3(SSRS 評分)+0.175X4(家庭人均月收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9.597,P=0.001;R2=0.443,調(diào)整R2=0.428)。
表2 不同一般資料COPD 患者SOC-13 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OC-13 score in COP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
表2 不同一般資料COPD 患者SOC-13 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OC-13 score in COP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
注:未婚、離異、喪偶均歸為無配偶;a 為F 值
一般資料 例數(shù) SOC-13 評分 t(F)值 P 值年齡 1.209 0.228<60 歲 34 59.74±9.42≥60 歲 120 61.90±9.16性別 0.976 0.331男111 61.87±9.05女43 60.26±9.69文化程度 1.649a 0.916初中及以下 71 60.59±10.33高中或中專 61 61.23±7.80大專及以上 22 64.64±8.82婚姻狀況 0.865 0.388有配偶 129 61.71±9.00無配偶 25 59.96±10.41宗教信仰 0.457 0.648有23 60.61±10.67無131 61.56±8.99家庭人均月收入 4.397a 0.014<2 000 元 79 59.73±8.00 2 000~4 000 元 49 61.86±10.44>4 000 元 26 65.73±9.13病程 0.245a 0.783<5 年 71 61.24±8.59 5~10 年 57 61.12±9.68>10 年 26 62.58±10.14吸煙情況 1.453a 0.237不吸煙 16 61.19±15.77戒煙 89 60.46±6.33吸煙 49 63.24±10.73肺功能分級 13.111a <0.01Ⅱ級 44 66.14±8.19Ⅲ級 51 61.96±8.80Ⅳ級 59 57.44±8.66合并其他類型慢性病 2.062 0.041有131 60.79±9.28無23 65.04±8.22
3.1 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心理一致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防御機制,對改善個體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6-7]。本組COPD 患者SOC-13 評分為(61.42±9.23)分,提示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COPD 患者病程常遷延不愈,病情易反復發(fā)作,且常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活動后氣促等臨床表現(xiàn),進而導致患者面對應激時信心不足、心理一致感水平降低。但本組COPD 患者SOC-13 評分略低于國內(nèi)其他研究者調(diào)查的糖尿病患者的(63.58±11.64)分[14]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62.54±9.72)分[15],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病種差異有關;本組COPD 患者SOC-13 評分明顯低于美國學者DELGADO[16]調(diào)查的COPD患者的(67.9±15.1)分,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國內(nèi)外文化差異有關。
表3 COPD 患者SOC-13 評分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elated factors of SOC-13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OPD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本組COPD 患者可理解感評分最高,意義感評分最低??衫斫飧惺切睦硪恢赂械恼J知部分,本組COPD 患者大部分為老年人,其社會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較為豐富,對疾病帶來應激的理解能力較強,故理解感評分較高;意義感是心理一致感的動機部分,COPD 患者患病期間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減退,患者應對疾病的信心不足,故意義感評分較低。因此,臨床工作者應充分評估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3.2 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響因素
3.2.1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個體從社會關系中獲得物質(zhì)上、精神上的支持及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17]。本研究結果顯示,SSRS 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呈正相關,提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則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與KEIL 等[4]和FUJITANI 等[18]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1)高水平社會支持能為個體在面對應激時提供緩沖和保護[19],有助于提高個體面對應激時的應對能力和信心,從而提高心理一致感;(2)高水平社會支持能幫助個體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20],有助于減輕患者面對應激時的不良情緒,進而減輕不良情緒對心理一致感的抑制。因此,臨床工作者應加強與COPD 患者溝通互動,鼓勵患者家屬積極了解患者需求并給予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導患者積極尋求外部支持,不斷提高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從而提高心理一致感水平。
3.2.2 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應激時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21]。本研究結果顯示,消極應對評分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呈負相關,提示消極應對水平越高則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越低,與KROK[22]和王秀麗等[23]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采取積極應對的患者面對疾病應激時更傾向于積極面對應激源,并將壓力視為積極意義的挑戰(zhàn),這將有助于提高患者克服逆境的控制感和意義感,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較高;相反,采取消極應對的患者面對疾病應激時更傾向于消極面對應激源,可表現(xiàn)為泄氣、自怨自艾、逃避現(xiàn)實等,其常感覺自己沒有足夠能力去應對疾病應激源并產(chǎn)生退縮的想法,導致患者對疾病的可控制感和意義感降低,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較低。因此,臨床工作者應引導并鼓勵COPD 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從而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3.2.3 家庭人均月收入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與COPD 患者SOC-13 評分呈正相關,提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則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與REDDY 等[24]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COPD 患者需長期進行治療,因此患者除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外還需面對經(jīng)濟壓力,而家庭人均月收入較高的COPD 患者面對的經(jīng)濟壓力較小,面對疾病應激的自信心較高,故其心理一致感相對較高。因此,臨床工作者應更多地關注低收入的COPD 患者,選擇性價比較高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積極尋求外部支持(如爭取慈善援助等),以減輕患者經(jīng)濟壓力,從而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3.2.4 肺功能分級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功能分級與COPD患者SOC-13 評分呈負相關,提示肺功能分級越高則COPD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越低。肺功能分級是反映COPD 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肺功能分級越高則患者病情越嚴重[8],患者承受疾病帶來的困擾較多,這會削弱患者面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應激時的自信心,進而使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降低。因此,臨床工作者應加強對COPD 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其積極配合治療并進行規(guī)范的呼吸功能鍛煉,以改善其肺功能狀況,從而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綜上所述,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較低,而社會支持、消極應對、家庭人均月收入、肺功能分級是COPD 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影響因素;但因時間和條件有限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結果結論的外延性及論證強度有限,因此COPD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響因素仍有待更多設計嚴謹?shù)目v向研究進一步探究、分析。
作者貢獻:江艷、喻正浩、張力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江艷、喻正浩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析;張力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負責文章的質(zhì)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江艷、張力負責撰寫論文。
本文無利益沖突。
志謝:感謝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在本次調(diào)查中給予的幫助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