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摘 要:隨著圖像數字化的不斷普及、新聞攝影與網絡的聯(lián)合,使得新聞圖片的產生和傳達都極其便利。當今攝影記者和大眾傳媒早已經不是新聞圖片唯一的創(chuàng)作者、傳播者和講述者了,業(yè)務愛好者也可以參與到新聞圖片的拍攝中,而新聞圖片拍攝的質量更是區(qū)別專業(yè)攝影師和業(yè)余愛好者的重要指標。新聞圖片作為一個靜態(tài)的瞬間,在情感的表達上、新聞事件的闡述上和視覺符號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對新聞圖片質量進行巧妙的把控,需要我們對其技巧和方法進行深入的挖掘。
關鍵詞:新聞圖片;質量把控;拍攝技巧;視覺符號
一、新聞圖片質量的把控
1.信息含量大小
一則新聞圖片和一條電視新聞相比,其畫面大小和數量有著天壤之別。新聞圖片是將整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濃縮為一個瞬間,將整個立體事件轉換為平面圖片,把全方位、多角度的新聞場景轉換為獨立空間,并且信息含量和圖片大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2]。因此,在基于此種情況下,電視新聞的信息量有著先天優(yōu)勢,若想把整張新聞圖片拍的極具故事感和分量感,這不僅十分考驗攝影師的攝影技巧,還考察著攝影師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底蘊。
攝影記者可以將新聞現(xiàn)場和畫面主題相關的一切視覺元素加以充分利用,盡可能的將畫面內容、畫面元素和影響結構豐富化和多元化,以此讓整個新聞圖片更富沖擊力和文化內涵。這就要求攝影師必須以冷靜的情緒和客觀的態(tài)度審視各種影視符號,判斷哪些攝影物象對新聞信息的表達和主旨的提取具有重大價值,判斷哪些視覺元素會破壞新聞圖片的平衡感和整體感,用“時空選擇”、“黃金分割線“和”視角選擇“等方法對新聞圖片的主體和客體進行詳細的篩選,從而獲得高價值、高水平的新聞圖片。唯有這樣,畫面才會兼顧整體感又能照顧個別的視覺符號,打造高節(jié)奏、多層次、寬角度的優(yōu)秀作品,讓一張新聞圖片足以與一條電視新聞的魅力相抗衡。
拓展畫面形象的數量不是卻道新聞圖片信息量充足的唯一方式,簡潔的視覺符號的影響結構也能傳遞出豐富的新聞畫面。從簡潔的視覺符號中折射出具有豐富內涵和充沛情感的畫面信息,這是一種攝影藝術和情感的表達,更是攝影師本身對新聞事件的思想展現(xiàn)。它要求攝影師對新聞畫面的信息含量實現(xiàn)精妙的把控,過多或過少的視覺符號的物象都會破壞整個新聞圖片的畫面感,唯有攝影師對新聞背景和事件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思考,將視覺符號加以靈活的運用,以精巧的構圖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新聞圖片。
2.視覺沖擊強弱
用攝像機拍攝新聞圖片,不僅僅是一個瞬間的記錄,更是整個新聞事件的述說,它包含著新聞信息和情感價值。而新聞圖片的拍攝過程無疑是將動態(tài)場景轉化為永恒的靜止畫面,是攝影師在新聞現(xiàn)場將一個足以講述整個新聞事件的畫面用快門鎖定,并按下拍攝鍵記錄那一瞬間。但是,圖片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其有限的空間影響著視覺空間的表現(xiàn)和傳達,蒼白無力的畫面將會遭受閱讀者的冷漠,唯有足夠抓人眼球、視覺沖擊力足夠強勁的新聞圖片才能留住讀者的視線。
畫面視覺沖擊力的形成來自攝影師的主觀努力和拍攝條件的客觀存在。充分的客觀條件能夠為攝影師拍攝內涵豐富、視覺沖擊力強勁的新聞圖片奠基良好的基礎,然而并未所有攝影師在面對形象豐富的場景都有能力拍攝出出色的新聞圖片。唯有攝影師自身具備對新聞事件真實的感受、充分的情感和高超的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視覺思維構建新聞畫面,擺脫固有的思維,以全新的視角觀察客觀事物,才能拍攝出優(yōu)質的新聞圖片來呈現(xiàn)自身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和感想。
3.文化蘊涵的深淺
新聞圖片的拍攝和新聞事件的闡述都極其考驗著當事人的文化內涵和專業(yè)功底。新聞圖片的攝影屬于一種高層次的事件表達,所謂高層次便是攝影師用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政治素質和審美觀念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審視,在普遍現(xiàn)象中發(fā)掘具有人生哲理和社會根源的特殊事物,通過攝影技巧和視覺符號來加以顯現(xiàn)。因此,若想拍攝出高質量的新聞圖片,攝影師本人必須對新聞具有超強的敏感度,以出色的攝影技巧、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創(chuàng)作理念構造出完美的新聞圖片。
二、新聞圖片質量把握的相關技巧
1.強化編導意識
編導的新聞圖片創(chuàng)作的核心與靈魂,編導意識是一種既能夠統(tǒng)籌全局、又能兼顧細節(jié)的思維,也是既能表現(xiàn)藝術創(chuàng)作、又能講述新聞事件的綜合理念。因此,在新聞圖片創(chuàng)作中,必須以“主人翁”的意識對整個畫面進行安排,以創(chuàng)作者的激情對視覺符號進行捕捉和運用,以講述者的身份對整個新聞事件以圖片進行闡述,如導演般對整個畫面“精雕細琢”。
2.時刻準備拍攝
往往大多數震撼人心的新聞圖片的誕生,都發(fā)生在一瞬間。新聞圖片所反映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所發(fā)生的真實事件,拍攝時機稍縱即逝,屬于“一次性”藝術。如果拍攝者稍有疏忽,忽略了極佳的拍攝時間和場面,也是難以彌補的。因此,攝影師必須在拍攝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時刻準備著”的狀態(tài)精心捕捉著每一個可能表達新聞事件的極佳場面。在實際拍攝中更是要“早開機、晚關機”,避免因關機早而無法應對突發(fā)狀況,關心和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力爭捕捉到體現(xiàn)新聞畫面中關于情緒、動作、言語的每一個重要細節(jié),以此更好的對新聞事件進行詳細的闡述。
結束語:讓新聞圖片講述人士故事,無論是正面題材還是負面報道,都需要拍攝者和講述者以客觀的角度和理智的思考對其解釋和傳達。負面新聞事件和圖片能夠揭露出人性的丑惡,圖片也會因此顯得深刻,更易引發(fā)人們深思;正面新聞事件能夠歌頌人性的光輝,彰顯人類的美德和正能量,更能夠震撼人心,引發(fā)整個社會的共鳴,營造溫馨與和善的氛圍。而攝影是一種選擇的藝術,面對著紛繁復雜、難以選擇的拍攝畫面,攝影師無論是選擇哪一個場景進行記錄,都需要進行反復的思考,一旦確定好拍攝場面,就必須將自身所學的知識和技巧,以圖片的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表達。
參考文獻:
【1】吳三軍. 是"造假"還是"創(chuàng)意"?——論新聞圖片的控制拍攝[J].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08(04):170-171.
【2】延婧. 論新聞圖片的質量把控[J]. 新聞愛好者, 2011, 000(012):82-83.
【3】張琦. 電視新聞畫面細節(jié)把握的原則與技巧[J]. 神州, 2013, 000(010):233-233.
【4】劉小瑜."淺談電視新聞攝像技巧與質量控制."《科學與財富》 .(2015):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