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紅巖
摘 要:介紹了按物候期管理的沾化冬棗綠色生產(chǎn)技術,以達到增加冬棗產(chǎn)量和提高冬棗品質(zhì)的效果,從而提高棗園的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冬棗增產(chǎn);冬棗生存;綠色生產(chǎn)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1-009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65.1? ? ? ? 文獻標志碼:A
冬棗生產(chǎn)應按物候期進行管理,以達到增加產(chǎn)量和提高品質(zhì)的效果,具體生產(chǎn)技術如下。
1? 休眠期(11月至次年4月10日)
1.1? 施肥
摘完棗后,樹下立即重施腐熟的有機肥。應采用牛糞,不但上色好、果甜,且果面表光好,施用量不少于8 m3/667 m2?;蛘呙恐陾棙涫┯?.5 kg生物有機肥和N/P/K復合肥0.5 kg。條狀溝施,溝寬1锨,深1锨,貼樹處鏘平似修剪根系,讓樹生活在方桌內(nèi)。肥料要與熟土拌勻,生土放于地表。嚴禁撒施,否則不僅浪費養(yǎng)分,而且促使根系向表層上返。
必須澆透水。①土壤是冬棗生存的基礎,透氣性較好的土壤微生物活躍,有機質(zhì)分解快,速效養(yǎng)分較多,沃土養(yǎng)根,利于冬棗的吸收。②增施化學肥是冬棗增產(chǎn)的必要條件,各元素之間必須合理搭配,還要和有機肥結合使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③秋季斷根后易生根。養(yǎng)分管理上應以穩(wěn)為中心,健康栽培,達到樹勢壯而不虛旺。以達到果大(15~20 g)、形正(小蘋果型)、色澤亮麗、皮薄肉脆、細嫩多汁、酸甜適口、食之無渣的品質(zhì)效果[1]。
1.2? 修剪、清園、劃鋤
4月5日開始刮樹皮,4月10日開始精細修剪。晚剪能使芽下部枝干內(nèi)的水分和養(yǎng)分向上輸送,避免剪口附近再往下枯死。應本著“大枝亮堂堂,側(cè)枝鬧嚷嚷,樹老枝不老,枝枝通風又透光,枝條給光讓路,老枝給新枝讓路”的原則,剪除拖拉枝(0.5 m以下的枝)、背上枝、病蟲卵枝、枯死枝(經(jīng)雨水浸濕下落到棗上會引發(fā)病斑),以方便管理[2]。
棗樹有自己的生長規(guī)律,必須科學修剪。如果修剪進了誤區(qū),還不如不剪。鋸口不能留短樁,要鋸平。
徹底清園,把枯枝落葉、爛果、雜草清理干凈,集中深埋,保持園內(nèi)園外環(huán)境整潔。
2? 萌芽、展葉期(4月份至4月15日后)
4月10日左右,洗淋樹體,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4月中下旬(萌芽前),在棗股、芽鱗內(nèi)越冬的盲椿象、紅蜘蛛、銹壁虱成蟲及卵開始處蟄,用“戊唑醇+高效氟氯氰菊酯+阿維菌素”,仔細噴一遍樹體和地面。
3? 抽枝期(5月上中旬)
根據(jù)樹勢,當棗吊長到5~6葉時噴助壯素、2116等,要求少量多次,有效控制棗吊生長點的延伸生長,否則葉子會濃綠、花蕾小。保持在每棗吊10葉,把營養(yǎng)節(jié)流后流向花蕾,有效促進頭篷花生長,使花盤大、坐胎好。
要保持樹老枝不老,留一強壯棗頭不抹除,以培養(yǎng)骨干枝或枝組,不能一邊長樹一邊長棗。想結果的枝,要掐掉所有棗頭,否則棗長不大、枝發(fā)不好。在徹底掐完芽后(5月20日前),施硫酸鉀復合肥0.5 kg/株,配合15 kg/667 m2有益菌,用追肥槍施入。開始噴細菌藥,如中生菌素、噻菌銅、氫氧化銅等。
4? 開花前期(5月下旬)
要把營養(yǎng)生長和病蟲害控制好。初花期噴500倍噻菌銅,在開甲前噴一遍殺蟲(盲椿象、棗布蚷、棉鈴蟲,用吡蟲啉、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殺菌(真菌、細菌,用戊唑醇+中生菌素)、殺紅蜘蛛(銹壁虱)(阿維菌素+四螨嗪、乙螨唑)。掐頂心在其上方留10 cm樁,否則第1個枝像棗頭特別旺長。根據(jù)盲蝽蟓晝伏夜出的特點,可以晚上噴藥。
5? 花期(6月份)
花質(zhì)量是坐果的前提。開甲前有條件澆小水。在1棗吊只剩2朵花沒開或50%~70%開,花量花盤冒蜜,蜜味濃香,棗吊生長點發(fā)硬時,適時開甲??椿▏娛?20(1 g兌2.5桶),第二遍920最晚在第3天(這是一噴棗),弱在甲(早)前,強在甲(晚)后,中庸樹隨甲(盛花期)隨噴。一塊地甲完后再噴920,千萬別落枝,最多2遍。開甲是冬棗座棗、長好棗的關鍵。通過開甲,使長棗和長樹得到和諧。
注意甲口效應,開甲后用白布條吸干樹液,強樹勢雙開甲。甲口的寬窄和部位是個學問,愈合早棗長不大,愈合晚樹勢不好易得病。一定要控制好棗吊的伸長。開甲一定要看樹勢,壯而穩(wěn)不旺。
解決好坐果期棗頭、棗吊伸長和坐棗的矛盾。開甲后座棗只噴920,別噴復硝酚鈉、蕓苔素等保花保果的調(diào)節(jié)劑,以防棗花鮮亮不落花,消耗營養(yǎng)。若開甲20 d想愈合,二次在主干開甲,留足輔養(yǎng)枝,宜細不宜粗。
冬棗花期是營養(yǎng)消耗最大的時期,開花坐果、棗吊棗芽生長等同時進行,營養(yǎng)消耗特別大,再加上冬棗具有營養(yǎng)先儲存、再釋放的特點,容易造成營養(yǎng)供應脫節(jié),引起落花落蕾,幼果停止生長。初花期別甲,一般6月10日前為頭蓬果,6月10日至15日為中蓬果,6月15日至20日為末蓬果。整個坐果期一定注意盲蝽蟓的危害。
6? 幼果期(7月至8月上旬)
7月中下旬,進入幼果速長期,是冬棗膨大細胞分裂最活躍的時期,也是提高冬棗產(chǎn)量、大型果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是各種微量元素需求量最大的時期。若微量元素嚴重缺乏、肥水不足,不僅果個小,還會造成生理性落果。故應早追施膨果肥。
7月10日前,株施20-10-10復混肥1 kg、優(yōu)質(zhì)商品有機肥1 kg。盡量放射溝上,土摻肥,近了燒根,遠了夠不上。追施15 kg/667 m2有益菌,澆水。
自7月10日前開始銹病防治,可選擇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克菌康、噻菌銅、啶氧嘧菌酯。在7月15日前,棗葉濃綠、甲口已愈合、棗青不見長時,進行第二次開甲。
人工疏果要盡早進行,要下定決心,把畸形果、小果、病蟲果、棗色發(fā)黑、發(fā)育慢、過密的果實等不良果實盡早摘掉。
7? 幼果膨大期(8月中下旬)
8月10日前,株施15-5-20高鉀復混肥1 kg、有益菌15 kg,澆足水。8月份天氣多變,降雨頻繁,雜草叢生,不能噴除草劑,要實行果園行間生草,高度保持在5 cm,株間覆草可割草。
8? 著色期(9月份)
充足的水分供應,是促進冬棗著色的重要生態(tài)因素。若在著色期內(nèi)遇干旱無雨天氣,應及時滴灌,增加果園濕度,促進果實著色。良好的果園濕度能調(diào)節(jié)果園晝夜溫差,從而促進著色。采摘前20 d,約9月10日左右,澆小水,能使棗紅得快、增甜、增重。9月份,盲蝽象有次發(fā)生高峰,一定要防治好,有好葉才能有好果。
9? 成熟期(10月份)
至成熟前,一定要治住盲椿象等刺吸式害蟲。整個果子生長期,樹勢要中庸、健壯而不旺,不可過強或過弱。
參考文獻:
[1]劉春杰.沾化冬棗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6(2):50.
[2]周亮.“沾化冬棗2號”新品種選育技術應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