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潔 張玉紅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yī)院手術室 新余338025)
下肢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老年人由于骨密度下降、生理機能衰退導致其下肢骨折發(fā)生率較高。外科手術是治療老年下肢骨折的主要手段,調查研究顯示,由于下肢骨折患者多存在不良情緒,加之骨折所致的疼痛導致其依從性和術后康復效果均不能令人滿意[1]。因此,針對患者的臨床特征采取科學的手術室護理十分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性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 月在我院擇期行手術治療的100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60~81 歲,平均年齡(68.85±5.33)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 例;年齡60~81 歲,平均年齡(68.91±5.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包括營造舒適安靜的手術室環(huán)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護理。(1)針對性心理護理:入手術室后,患者多存在緊張和恐懼感,以親情式的服務態(tài)度和溫和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室相關器械的使用、可能出現(xiàn)的噪音、手術及麻醉的安全性,讓患者提前有心理準備,并多給予鼓勵[2]。(2)針對性舒適護理:通過維持手術室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術中擺放舒適體位、使用減壓墊保護受壓部位、保暖等多種手段減輕患者的術中不適感[3]。(3)針對性術畢護理:術畢,清潔患者手術區(qū)域皮膚,妥善固定各種管路,連接好監(jiān)護儀、吸氧裝置等,注意保持管路通暢,避免反流;轉運時輕柔、謹慎,避免二次損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分和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骨折延遲愈合與畸形愈合等)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分包括基礎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和護理管理4 項內容,每項最高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對該項護理服務越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下床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組別 n 術后下床時間 術后住院時間觀察組對照組50 50 t P 2.11±0.36 2.96±0.53 16.696 0.002 13.16±2.13 16.07±3.11 9.660 0.011
2.2 兩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出院時的基礎護理評分、服務態(tài)度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和護理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出院時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基礎護理 服務態(tài)度 護理操作 護理管理觀察組對照組50 50 t P 95.15±4.37 82.46±6.38 20.534 0.000 93.62±5.65 82.68±6.11 13.692 0.005 92.77±5.88 84.04±5.95 10.498 0.010 93.79±5.71 84.78±6.37 11.158 0.009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外科手術是治療下肢骨折的常用手段。由于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明顯,對患者會產(chǎn)生軀體和心理影響,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較差,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更為明顯,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和術后康復[4]。因此,在術中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上述情況有利于改善手術預后。
傳統(tǒng)的手術室護理偏向于治療和手術配合,忽視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無法做到整體照顧。針對性護理則是以調查評估結果為依據(jù),最大限度解決護理問題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護理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為人性化[5]。我院針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生理和心理需求及常見的相關問題擬定了一套科學可行的針對性護理方案,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下床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在促進老年下肢骨折術后恢復,改善患者預后方面效果顯著。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后進行針對性護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心理護理、舒適護理和術畢護理?;颊呙鎸κ中g難免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觀察組出院時的基礎護理評分、服務態(tài)度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和護理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施針對性護理有利于提升整體護理服務質量。術畢是患者需要度過的一個關鍵時期,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各方面的指導,保障患者平穩(wěn)度過這一時期,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陳海玲等[6]觀察了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干預方法的基礎上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能夠優(yōu)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的康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提高患者滿意度。劉利英等[7]觀察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將人性化護理干預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護理效果良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要考慮多個方面的恢復,只有各方面服務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xiàn)針對性護理的價值。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能夠促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恢復,降低手術相關并發(fā)癥風險,提高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