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軒粉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功能檢查室 洛陽471000)
精神分裂癥患者通常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而抗精神病藥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對心臟有顯著影響,如會導致心肌炎、心包炎甚至猝死等[1]。研究顯示急性期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對其心電圖及心肌酶有顯著影響[2~3],但有關(guān)抗精神病藥物對康復期患者心電圖及心肌酶影響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喹硫平和氨磺必利治療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對患者心電圖及心肌酶水平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 年3 月~2018 年1月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3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入組前2 周內(nèi)未服用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治療;入組前心肌酶、心電圖正常;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粎⑴c本研究前心電圖、心肌酶檢測異常;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按隨機抽簽法將13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 例。觀察組男36 例,女29 例;年齡(33.16±6.73)歲;病程(8.64±2.76)年。對照組男37 例,女28 例;年齡(33.29±6.58)歲;病程(8.51±2.9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喹硫平(國藥準字H20030742)治療,第1~2 天,25 mg/次,3 次/d。第1周劑量遞增逐漸達治療量100 mg/次,第2 周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調(diào)整劑量。觀察組采用氨磺必利(國藥準字H20113231)治療,從低劑量遞增逐漸達治療量400~800 mg/d。兩組連續(xù)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 心電圖:采用12 導聯(lián)心電圖檢測兩組心電圖變化。心肌酶水平: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后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chǎn)的AU4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水平。兩組心肌酶及心電圖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4、8 周時檢測1 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連續(xù)性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t 檢驗,否則采用非參數(shù)U 檢驗;無序分類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心電圖異常情況比較 治療2、4、8 周后觀察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分別為47.69%(31/65)、61.54%(40/65)、40.00%(26/65),對照組分別 為 50.77% (33/65)、60.00% (39/65)、49.23%(32/65)。兩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心電圖異常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心電圖異常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LDH、CK、CK-MB、AST 水平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8 周后對照組AST 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而觀察組AST水平較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LDH、CK、CK-MB 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P<0.05),且對照組CK 水平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而兩組治療8 周后LDH 及CK-MB 水平 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DH、CK 水平比較(U/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DH、CK 水平比較(U/L,
CK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8 周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LDH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8 周65 65 141.98±42.36 143.23±39.61 155.69±41.23 161.87±39.67 161.12±48.47 160.26±45.88 166.47±39.18 171.29±34.75 98.14±25.17 101.27±24.51 116.21±41.27 142.29±56.52 126.29±32.28 161.26±46.82 130.35±44.19 165.23±38.6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AST 水平比較(U/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K-MB、AST 水平比較(U/L,
AST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8 周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CK-MB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8 周65 65 17.98±2.56 17.21±4.35 18.19±3.44 18.57±6.48 17.19±3.21 18.66±7.33 20.17±4.52 19.28±4.54 24.19±11.26 23.97±11.28 26.29±13.12 24.11±12.29 27.61±8.53 25.11±8.47 24.78±9.02 28.13±9.76
精神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研究表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產(chǎn)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中對心臟的不良反應尤為明顯[4]。心肌酶和心電圖是心臟功能的重要指標,其中心肌酶水平變化能反映心肌損傷程度[5]。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肌酶和心電圖均有明顯影響,如心電圖出現(xiàn)T 波改變、QT 間期延長、心肌酶水平顯著升高[6]。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的心肌酶和心電圖影響有差異[7]。
以往研究認為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中對心肌酶及心電圖的影響最為顯著,而喹硫平和氨磺必利對心肌的損害作用較氯氮平小[8]。喹硫平是一種D2/5-HT 受體阻斷劑,其作用機制與氯氮平相同,研究表明其治療精神分裂癥比安慰劑有效,副作用與安慰劑相近,主要是引起心率失常、心電圖異常以及轉(zhuǎn)氨酶升高[9]。而氨磺必利是近年來用于抗精神病的藥物,低劑量對D2 及D3 受體有高選擇性,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療效顯著;高劑量對邊緣系統(tǒng)中部的突觸后DA 受體有選擇性阻斷作用,對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有顯著療效。氨磺必利主要副作用是導致催乳素升高及錐體外系反應[10]。研究表明二者治療精神分裂癥急性期患者均會引起心肌酶升高以及心電圖異常[11]。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分別應用這兩種藥物治療,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心電圖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異常,且治療4 周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達高峰,之后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下降。治療8 周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分別為40.00%和49.23%,與以往報道值[11]相近。兩組心電圖改變均以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及T 波改變?yōu)橹?,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7]基本一致。具體作用機制可能為抗精神病藥物繼發(fā)性引起迷走神經(jīng)抑制和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進而導致心肌缺血,表現(xiàn)為T 波改變[12]。對照組治療2、8 周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雖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小有關(guān)。
CK-MB 是心肌損傷的標志物,治療8 周后兩組LDH、CK、CK-MB 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而兩組間LDH 及CK-M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心肌酶水平升高,即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損傷,且氨磺必利和喹硫平對心肌的損傷程度相近。而治療8 周后對照組AST 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觀察組,表明喹硫平對轉(zhuǎn)氨酶的影響大于氨磺必利。導致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作用機制可能為抗精神病藥物抑制鈉鉀泵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引起心肌細胞復極障礙,導致能量代謝受阻,無法維持正常離子梯度,從而引起細胞內(nèi)滲透壓改變,酶釋放入血,從而導致血中酶濃度顯著升高[9]。
綜上所述,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喹硫平和氨磺必利治療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對患者心電圖及心肌酶水平產(chǎn)生明顯影響,且氨磺必利對患者AST 及CK 的影響小于喹硫平,臨床應加強對患者治療期間心電圖及心肌酶水平監(jiān)測,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產(chǎn)生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