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俊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婦產科 河南鄭州450007)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臨床常見婦科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主要表現為痛經、月經異常、慢性盆腔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有效手段,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已成為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首選術式,但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較高[2]。因此臨床術后常采用藥物治療,以預防復發(fā)。孕三烯酮是一種孕激素,具有抗雌激素、孕激素活性,為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常用藥物。戈舍瑞林是一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衍生物,可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性激素水平[3]。本研究探討戈舍瑞林聯合孕三烯酮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患者中應用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140 例,按術后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70 例。參照組年齡22~43 歲,平均(32.54±5.06)歲;病程1~3 年,平均(2.03±0.46)年。研究組年齡22~44 歲,平均(32.94±5.31)歲;病程1~3 年,平均(2.12±0.37)年。兩組基線資料(年齡、病程)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4];(2)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3)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存在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者;(3)患有惡性腫瘤者;(4)入組前6 個月接受激素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術后采用孕三烯酮(國藥準字H19980020)治療:術后首次月經來潮開始口服,2.5 mg/次,2 次/周。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2 研究組 術后采用戈舍瑞林(國藥準字X19990231)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孕三烯酮用法、用量同參照組,戈舍瑞林皮下注射,3.6 mg/ 次,1 次/28 d。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婦科檢查正常,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好轉:臨床癥狀、體征較前明顯改善,盆腔包塊縮?。?0%,但未完全消失;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傆行?(好轉例數+痊愈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取空腹靜脈血3~5 ml,以放射免疫法測定,所用試劑及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福瑞潤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體質量增加、不規(guī)則子宮出血、頭暈)。(4)術后隨訪6 個月,比較兩組妊娠、復發(fā)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妊娠、復發(fā)情況)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性激素水平)以(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71%高于參照組的8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FSH、E2、LH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FSH、E2、LH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LH(U/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參照組組別 n FSH(U/L)治療前 治療后70 70 tP 9.81±2.13 9.75±2.16 0.166 0.869 6.41±2.07 8.14±2.14 4.862<0.001 E2(pmol/L)治療前 治療后286.56±11.23 286.79±11.14 0.122 0.903 198.32±10.41 245.32±10.37 26.762<0.001 9.42±1.45 9.34±1.39 0.333 0.740 7.41±1.49 8.35±1.37 3.886<0.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14%與參照組的4.2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妊娠、 復發(fā)情況比較 研究組復發(fā)1 例,復發(fā)率為1.43%;參照組復發(fā)8 例,復發(fā)率為11.43%。研究組復發(fā)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75,P=0.039)。研究組妊娠29 例,參照組妊娠17 例,研究組妊娠率41.43%高于參照組的2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2,P=0.03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常見疾病,多發(fā)生于育齡婦女,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控制疼痛、去除病灶、減少復發(fā)、提高妊娠率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目標。手術治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治療方式,需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常采取保守手術治療。但由于存在微小病灶、激素水平異常、病情嚴重等原因,患者術后易復發(fā)。腹腔鏡手術可達到開腹手術治療的效果,且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恢復快。腹腔鏡手術術中視野清晰,能發(fā)現微小病灶,但無法辨認非典型病灶,易導致殘留引起復發(fā),患者5 年復發(fā)率>40%,少數患者還需再次手術治療[5]。因此,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輔助藥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孕三烯酮具有中度抗雌激素作用、較強抗孕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可抑制卵巢分泌功能,降低體內孕酮、雌激素水平,導致閉經,促使異位子宮內膜退化、萎縮,改善盆腔環(huán)境[6]。戈舍瑞林是一種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衍生物,可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競爭受體,降調垂體功能,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性激素水平,從而出現暫時性閉經,達到藥物性卵巢切除,降低雌激素對病灶刺激、支持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71%高于參照組的84.29%,治療后FSH、E2、LH 水平低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14%與參照組的4.2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手術后采用戈舍瑞林聯合孕三烯酮治療效果顯著,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安全性高。研究組復發(fā)率1.43%低于參照組的11.43%,妊娠率41.43%高于參照組的24.29%(P<0.05),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手術后采用戈舍瑞林聯合孕三烯酮治療,能降低復發(fā)率,提高妊娠率。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患者采用戈舍瑞林聯合孕三烯酮治療效果顯著,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復發(fā)率,提高妊娠率,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