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君輝
(河南省靈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靈寶472500)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Acute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ASA)為普外科常見急腹癥,好發(fā)于青壯年,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進展為腹膜炎、敗血癥、闌尾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治療ASA 以手術為主。開腹闌尾切除術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慢[3]。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發(fā)展迅速,因其便捷性、微創(chuàng)性等優(yōu)點日益受到醫(yī)師青睞。本研究選取我院84 例ASA 患者,分組探究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對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 例。對照組女19 例,男23 例;年齡19~75 歲,平均年齡(39.82±8.53)歲。觀察組女17 例,男25 例;年齡18~77 歲,平均年齡(40.52±8.7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ASA 診斷標準[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其他感染性疾??;重要臟器嚴重器質性病變;腹部手術史;凝血功能異常。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仰臥位,對腹部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單。右下腹麥氏切口(6 cm 左右),逐層切開,進入腹腔,用紗布將膿性滲液沾凈,找到闌尾。對闌尾系膜進行結扎、切斷,闌尾根部結扎,將闌尾切斷(結扎線上約0.5 cm),殘端消毒。對殘端進行荷包縫合,將其埋入盲腸壁。用紗布將腹腔、盆腔、腸間積液清除,術區(qū)放置引流膠管。
1.3.2 觀察組 給予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仰臥位,對腹部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單。于臍窩左側作一半弧形切口(10 mm 左右),對皮膚皮下進行切開,氣腹針穿刺進腹,注入CO2氣體,腹內壓控制在12~15 mm Hg。將氣腹針拔除,于切口處置入套管針(10 mm),與氣腹相連,置入腹腔鏡,于左臍恥骨連線中點將皮膚切開(5 mm 左右),置入5 mm 套管針、抓取鉗、電鉤,探查闌尾。電鉤貼闌尾壁對闌尾、闌尾系膜進行電燒分離,以無創(chuàng)傷縫合線對闌尾根部進行縫扎(1 次),用電鉤在距結扎線約0.4 cm 處將闌尾切斷,對闌尾殘端進行荷包縫合包埋,取出闌尾,置入套管,無滲漏、出血后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右下腹用賽必妥噴涂,以預防粘連,若腹腔感染嚴重,盆底置引流管。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中出血量。(2)術前、術后2 h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疼痛程度,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3)比較兩組并發(fā)癥(腸梗阻、切口感染、腸瘺)發(fā)生情況。(4)術前、術后1 周以生活質量簡易量表(SF-36)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等,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下床活動時間(h)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42 42 tP 56.71±14.25 69.83±17.54 3.762<0.001 19.82±7.35 36.74±10.18 8.733<0.001 23.57±3.76 37.25±6.14 12.314<0.001 4.58±0.86 7.42±1.26 12.065<0.001 14.70±1.61 22.29±2.45 16.779<0.001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疼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2 h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42 42 26.351 14.733<0.001<0.001 tP術前 術后2 h t P 5.31±0.67 5.36±0.72 0.330 0.743 1.68±0.59 3.20±0.62 11.510<0.001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社會功能、健康狀況、生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 周社會功能、健康狀況、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生理功能術前 術后1 周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社會功能術前 術后1 周42 42 tP 52.57±7.46 53.85±7.82 0.768 0.445 78.63±8.15 69.58±9.06 4.813<0.001健康狀況術前 術后1 周51.42±5.39 50.86±6.52 0.429 0.669 74.73±7.19 63.85±8.21 6.461<0.001 51.35±6.49 51.86±6.78 0.352 0.726 72.65±8.53 63.94±8.17 4.779<0.001
現(xiàn)階段,手術仍為臨床治療ASA 的主要手段。對于外科手術患者,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一直為臨床研究熱點[5]。開腹闌尾切除術為經(jīng)典術式,可直視下將病灶切除,但術中為使闌尾及周圍組織充分暴露,需以肌肉拉鉤對切口進行牽拉,易引起組織損傷,且腸管在空氣中暴露較長時間,嚴重影響患者胃腸功能,加之術后并發(fā)癥多、疼痛明顯,使下床活動時間延長,不利于術后恢復[6]。而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創(chuàng)口小,在密閉腹腔中進行手術操作,空氣與腹腔臟器的接觸時間短,且對機體損傷小,有效降低術后疼痛,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有效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低,術后2 h 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治療ASA,具有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手術時間較短,減少細菌進入切口,且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手術操作,取出手術標本時,以Trocar 隔離,避免手術切口與腹腔膿液接觸,有效減少切口感染發(fā)生,此外,術野清晰,可避免對腹腔的盲目探查,減少腸瘺、腸梗阻等發(fā)生[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治療ASA 患者,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安全性較高。本研究觀察組術后1 周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治療ASA 患者,可改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殘端荷包包埋術治療ASA,具有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