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賢
(南京市天正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魯普斯卡婭曾說,閱讀在兒童的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小時候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住一輩子,并在將來影響兒童的發(fā)展?!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做簡單的筆記,積累一定的名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總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有研究表明,如果能讓八歲以前的兒童時時浸染于語言文字中,并喜歡上閱讀,那么,他們對語言文字的興趣、敏感度、親和程度以及閱讀的習慣就很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續(xù)保持。
天正小學(以下簡稱“我?!?是南京市書香校園,多年來一直重視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在持續(xù)十五屆的“讀書節(jié)”中,我們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低年級學生參與讀書節(jié)的熱情非常高,他們普遍比較喜愛閱讀學校推薦的課外書目,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是識字量過少導致學生無法獨立閱讀。因為一年級剛?cè)雽W的學生要花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習漢語拼音,所以,在學生學習拼讀時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閱讀有一定困難。而且,學生在拼讀“x-i-ǎo”“x-i-óng”“h-ěn”“sh-āng”“x-īn”時,逐個音節(jié)的拼讀速度比方塊漢字的信息攝取速度要慢得多。
二是注意力集中時間過短導致閱讀時間難以保證。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再加上學生自控能力差,周圍稍有動靜就容易分散注意力。這樣很難保證較好的閱讀效果。
三是自主閱讀的能力欠缺導致閱讀難以推進。新入學學生的很多學習行為都需要家長、教師的引導,其學習、課外閱讀更多是被動的接受行為。在這種狀態(tài)下,只憑學生的自主性推進課外閱讀,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
四是主動積累的意識不夠?qū)е麻喿x的層面過低。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過眼煙云”的層面,讀過即過,淺嘗輒止。對于迫切需要積累詞匯、語句的低年級學生來說,閱讀需要引導,需要有一定的積累意識。
一年級是學生課外閱讀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把怎樣的讀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愛上閱讀?應該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使其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應該如何讓學生由“愛讀”逐步變得“會讀”“能讀”?對此,我校在一年級新生入學伊始,就借助家庭的力量,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親子閱讀是由親子活動衍生出的一個概念,是以書為媒介,用閱讀作紐帶,讓家長和學生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一起經(jīng)歷閱讀的全過程。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與學生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親子閱讀,一年級學生將收獲愉悅感、希望、勇氣、智慧和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從內(nèi)心想要閱讀,才能點燃閱讀的熱情,漸漸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持續(xù)性。因此,學校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是設疑誘讀法。一年級的學生特別愛聽故事,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向?qū)W生介紹一部分故事內(nèi)容,制造閱讀懸念,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如,在講述《小豬唏哩呼?!窌r,當說到小豬唏哩呼嚕被大狼叼走時,教師可以停止講述,激起學生迫切想知道小豬后來如何的好奇心。此時,教師再出示《小豬唏哩呼?!芬粫⒏鷮W生說如果想要知道結(jié)果,就自己讀讀這本書。教師通過設疑誘讀,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主動解開教師設置的一個又一個疑團。這樣,學生既享受了曲折故事情節(jié)帶來的快感,又感受到課外閱讀的強大魅力。
二是介紹讀物梗概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經(jīng)常性地向?qū)W生介紹一些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課文的原作或其他的精彩片段,激發(fā)學生“欲知詳情,要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學《雨點兒》后,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念金波先生其他作品的精彩片段:“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飄落什么地方去呢?飄到小河里,變成一滴水,和小魚小蝦游戲?飄到廣場上,去堆雪人,望著你笑瞇瞇?親親她,然后就快樂地融化?!比缓螅處熢傧?qū)W生推薦《金波兒童詩選》。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水到渠成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閱讀了不適合自己的書,那會比不讀還要壞。教育家伊拉斯謨也說,學生最初閱讀的書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幫助學生選擇有益的課外讀物非常重要。反復斟酌后,我們向一年級新生推薦了《花婆婆》《安徒生童話》《中國成語》《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四本書,規(guī)定閱讀時間分別為9月、10月、11月和12月,為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奠定基礎。
一是共建親子閱讀環(huán)境。學校的圖書館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數(shù)量繁多的讀物,親子閱讀的開展同樣離不開環(huán)境的營造。著名作家博爾赫斯說:“我總是想象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般?!奔议L可以在家中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做書房,放置一張書桌、一個精美小書架,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吸引孩子閱讀?;蛘?,家長可以在地上放置有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的地毯,讓孩子在松軟的地毯上放松地閱讀。
二是交流親子閱讀方法。第一,親子聽讀。在西方國家,親子聽讀主要是讀童書;在中國,親子聽讀則有說故事、讀詩文經(jīng)典兩大類。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在一次演講時,有現(xiàn)場觀眾問他:“如何使兒童喜歡讀書——是靠文字嗎,還是靠畫?”松居直接回答:“靠耳朵!”我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梅子涵先生也曾說:“圖畫書是拯救兒童閱讀的書?!彼?,家長可以從圖畫書開始,從親子聽讀著手,踏上親子閱讀的旅程。第二,親子共聽。朗讀大師特雷斯說:“學生聽得懂的語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語言要豐富,程度要高一些?!痹谌襟w時代背景下,有聲書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營造的社會化媒體環(huán)境更便于開展親子共聽。第三,親子共讀。雖然孩子的識字量有限,但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以“閱讀—交流—思考—再閱讀—再交流—再思考……”的過程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于無形處熏陶。第四,親子比讀。等孩子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時,家長還可以以故事表演或動手畫一畫、捏一捏故事人物的形式和孩子進行閱讀競賽,激發(fā)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大程度上來自家長的引導、教師的激勵,每周一節(jié)的課外閱讀課、雙周的班隊讀書交流課上,大聲朗讀、師生共讀、小朋友講故事等形式,不斷激發(fā)著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學生閱讀反饋的渠道是多樣的:一是書面反饋,即讓學生和父母一起把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nèi)容寫下來、畫下來,并將之展示在班級的板報、學校的櫥窗內(nèi);二是網(wǎng)絡交流,即充分利用學校的網(wǎng)絡平臺,讓家長和學生把閱讀感悟、心得發(fā)在網(wǎng)上,分享閱讀的喜悅。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讀書空間,有時候還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動和精彩。
美國作家惠特曼說:“學生最初讀到什么東西,最初看到的東西就會成為他未來生命的一部分。”為此,教師應該從低年級開始,關(guān)注親子閱讀,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他們盡享書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