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佩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理念在高中地理課堂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但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課堂中,由于教學方式及策略的死板、老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往往不高,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不佳,進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策略加以改進、突破,制定出學生善于并樂于接受的教學策略來展開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進步。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知識方面有所收獲,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不是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過程,這也正好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與新課改的要求相吻合。有效課堂教學是一種策略,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性
高中生的地理課程學習多數(shù)是集中在課堂學習階段的。因此,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首先要從學生的參與性引導開始,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圍繞高效課堂建立的基本目標,將地理知識進行趣味性地演繹,使課堂學習氛圍逐步建立起來,學生的參與感也能進一步增強。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單純的課內知識的理論性引導,常常會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后勁不足。學生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期間,注意力逐漸提升,能夠專注于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如果此時教師再進行基礎知識的灌輸,就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足。此時,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外地理知識導入的途徑,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課堂休息時間。經(jīng)過短時間的注意力調整之后,學生又能重新回歸課堂。教師在講解一些理論知識的時候,在課前適當給學生布置學習目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隨堂提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過學生對學習成果的分享交流,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轉變教學理念,合理利用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引導期間,首先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進,做好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的調整,避免在課堂上對學生過多地進行口述講解,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空間。其次,高中地理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做好書本基礎知識的深度探索,同時圍繞學生的地理學習綜合目標,將課外知識融合應用起來。在課堂上,教師要合理利用教輔資源,如通過多媒體播放課件以及音頻內容,做好地理知識的系統(tǒng)性講解。對于地理課程來講,散亂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記憶,其對于教師來講也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師在備課期間,要將知識點集中起來,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地理知識的學習框架,讓學生掌握課程中的重點與關鍵點知識。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顯然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只有經(jīng)過合理地調整以及優(yōu)化改進,才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地理知識的內化。此外,教師需要做好課堂時間的合理化配置,引導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地理學習的情景中,探索其實踐應用的價值。最后,為了避免課堂時間過多浪費,教師需要控制學生的提問范圍以及回答的時間,由此才能做好對高中生的全面性引導。
三、給學生足夠的交流探索空間
高中生要在課堂上掌握課程基礎知識,做好課下復習鞏固以及課前預習都是十分關鍵的。地理教師要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自己的知識記憶效果以及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在課堂時間內,很難達成對學生系統(tǒng)性引導的基本目標,且教學任務設置之后,課內外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也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如果一些學生存在思想意識偏差以及自制力不強的現(xiàn)象,那么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約束自我,可以通過課堂抽背的途徑,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就要做好課內外的系統(tǒng)性引導,這樣才能為高中生的發(fā)展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做好課內外地理課程學習的協(xié)調推進地理知識探索學習需要教師適當給學生提供交流空間,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量。因此,地理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的目標要求,給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引導。在地理知識探索分析期間,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克服地理學習中的困難問題。如果有部分知識點未能討論解決,學生還可以派代表詢問教師,從而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更好地參與到其中。教師在學生課堂交流討論引導期間,做好角色轉變引導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對課程教學模式的調整,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完善。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則可以在相應的問題引導之下分階段完成。學生作為地理知識的接受者,教師需要對各位同學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全面的把控。教師在小組設置時,需要注意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以及其性格特點,要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特點進行整合利用。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夠給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反饋,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不斷被優(yōu)化,教師的課程教學目標也能進一步達成。
總而言之,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學習技巧,拓展知識,讓教學過程動態(tài)化,而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的過程,而且學生與老師共同學習的過程,更加強調學生“學”的過程。在新的課程學習中,教學形式不再單一化,只要教學的方式合理,能夠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都可以大膽引入,但是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為學生學習營造活躍、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進而端正學習心態(tài),提高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美華.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73-174.
[2]宋頌.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