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教師面對數十個學生,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但是將學生分散在學習小組中,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而教師不在的課外時間,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詢問小組長或者小組一起進行討論,當小組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再去詢問教師,此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想法或者理解,教師再進行講解的話,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進而更好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合作精神;課余時間;知識理解
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效的,想要在上課的時間對所有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更別說還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一個專項輔導。而將一個數十人的班級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目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處于小組之中,在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能夠找到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其他形式來幫助自己進行一個理解,充分體會合作精神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兩全其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身處在社會中,沒人能夠獨善其身,合作才是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唯一途徑。而將學生放置在一個個獨立又整體的學習小組中,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且,學生在小組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其他組員快速解決問題。而小組成員在幫助其他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一個二次鞏固,在合作中共同進步。
例如,我在講解“測量”這一課程的時候,因為早已分好了學習小組,我就可以在講解之前,讓學生自發(fā)的對這一章節(jié)內容進行一個預習,而在預習結束之后,我會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課桌的長和寬”,學生還沒有學習過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只是對其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預習,想要準確的找出長和寬,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但將學生放置在小組中,每個人看到的重點不同,當某個人出錯的時候,其他人就可以出言提醒,在這種互相扶持的狀態(tài)下,不斷的進行測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我也可以在學生得出答案之后進行一個鼓勵,并開始講解課程,讓其對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更加深刻。
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就像前面說的,教師不能二十四小時全都陪在學生身邊,在學生遇到困難,恰巧教師又不在的時候,學生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當解決不了的時候,就需要等教師來了之后在進行解決,但在問題過多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忘記一兩個問題。將學生放在小組之中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不在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成員或者組長一起解決,且學生都在一起,在課余時間也可以進行學習,充分利用時間。
例如,我在講解“倍的認識”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因為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比較多,學生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所以我會花費兩節(jié)課的時間來對這一章節(jié)進行一個講解,在第一節(jié)課下課的時候,我會給學生布置下一個任務“森林中,小猴有八只,小兔子有十六只,小鹿有三十二只,問,小兔子的數量是小猴的幾倍,小鹿是小猴子的幾倍?”,這個問題靠第一節(jié)課的知識可以解決,但有些學生能接收知識比較難,難以理解,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在課下的時候,詢問小組成員或者組長,當詢問同學沒辦得到答案的時候,也可以來找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的同時,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考試想要考一個好成績,就必須對知識有一個充足的理解。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的主體在教師身上,學生在課上可以接收甚至記憶知識點,但一下課,神經得到放松,就有可能忘得一干二凈,學生沒辦法理解,自然也就沒辦法在考試中拿到一個高分。而通過小組合作,將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變到了學生身上,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能夠更加輕松理解知識點,進而考一個好成績。
例如,我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我會在課下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任務,“制作各種各樣的圖形,自己喜歡什么做什么”,因為并沒有固定的概念,且將學生喜歡的東西放到了第一位,學生做起來自然也會輕松許多,而當第二天學生將自己制作的圖形帶過來的時候,我也會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這些圖形中,那些是四邊形,那些是正方形,又有哪些是長方形呢?”,學生或許能夠輕松的找出四邊形,但很難清楚的分辨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當學生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我就會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在得出答案之后,再進行講解,這種情況下,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輕松。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法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來說,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且教學的主體放到了學生身上,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小組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更加輕松的找到解決方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教師來說,也有相當多的益處,教學更加輕松,且因為小組長的存在,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優(yōu)先詢問小組長,教師更加輕松,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文.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馮春花.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學,2014.
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東關小學 楊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