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原文據(jù)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唐詩鑒賞辭典》)
【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
“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保悦傻臒熡昊\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作者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不經(jīng)意之間便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而一個“孤”字又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地牽出了后兩句臨別之際的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鄙n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堅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真可謂渾然天成,不著痕跡。
本詩最為打動人心的無疑是那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早在南北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作《冰壺誡》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著名作家謝婉瑩的筆名“冰心”就是取自此詩句。
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因為詩人最近幾年數(shù)次遭受貶謫,正處于眾口交毀的惡劣環(huán)境之中。詩中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這絕不是洗刷讒名的解釋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貴自愛。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王昌齡以“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對父老鄉(xiāng)親瑩潔、纖塵不染的感情。此詩句韻味雋永,格調(diào)高雅,直抒胸臆,感情真摯而又瀟灑可愛,成為唐以后文人卿大夫自喻志行高潔最為著名的一句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