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與批評
朱迪斯·巴特勒的文學評論與主體解放話語批判
孫穎 1-110
關于“真相”的質疑與信念
——論朱利安·巴恩斯的歷史觀
黃莉莉 1-120
T.S.艾略特的審丑觀
劉茜茜 3-100
傳統(tǒng)與個人的辯證統(tǒng)一
——布魯姆、艾略特與伍爾夫文學批評思想的再闡釋
蔣竹雨 3-108
“藍色詩學”與“命運共同體”建構
——第三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薛巧萍 段波 3-148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點與走向
——芭芭拉·秦訪談錄
顧明生 4-110
德里達后期解構哲學的政治倫理之維
卜杭賓 4-119
于連形象在漢語“外國文學史”中的百年沉浮
管新福 5-38
中國百年翻譯文學閱讀史變遷:表征與反思
肖嫻 陳元飛 5-49
里斯作品國外研究的發(fā)展與趨勢
張雪峰 5-61
村上春樹研究現(xiàn)狀述評
翟文穎 5-71
美國新儒學創(chuàng)立者狄培理的學術實踐
鄧琳 5-113
數(shù)字技術與權力:《女巫的子孫》的現(xiàn)代復仇
羅靖 5-120
庫切小說的暴力書寫與倫理關懷
金懷梅 5-129
純詩理論源流考
李國輝 6-41
在“丑”中尋找詩情畫意
——波德萊爾和勞特累克作品互文性解讀
王芳 6-50
蒂澤對阿多尼斯神話原型功能的揭示及其效果
張鴻 6-59
紀伯倫《沙與沫》中詩性隱喻的母題言說
車明明 6-70
從《英國病人》看翁達杰在世界主義視域下的文學書寫
王玉 陳妍 6-81
一帶一路文學文化研究
當下拉美敘事文學多元化視角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以智利作家羅貝托·波拉尼奧長篇小說《2666》為例
張夢璐 3-138
懸念·反諷·插敘:解析《瓦解》之藝術特色
龐好農 盧肖喬 4-101
俄羅斯大型文學期刊與當代文學進程
——以《十月》中的文學批評為例
朱濤 6-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級現(xiàn)實主義”
——藝術批評中的圣像美學
羅妍 6-12
“單一神話”視域下的《溫姆·哈希姆燈》解讀
李俠男 6-22
努魯丁·法拉赫《地圖》中的身份認同危機
楊建玫 常雪梅 6-31
日本龍學研究專題
青木正兒的《文心雕龍》研究
——以文體論和修辭論為中心
陳多友 王夢如 5-5
門脅廣文的《文心雕龍》研究
戚良德 楊嘉璐 5-15
日本東洋史學與中國“新史學”的建構
——從《東洋史論文要目》與《中國史學論文索引》談起
馮斯我 5-27
歐美文學研究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溫順的人”與圣像
俞航 1-5
莎士比亞戲劇的早期版本研究
彭建華 1-17
《無聲告白》的偽裝行為書寫
張莘梅 1-25
《標本師的魔幻劇本》
——對大屠殺的非寫實言說
彭紹輝 麥永雄 1-33
《迷失在開心館中》的后現(xiàn)代元空間
——一個空間批評的新視角
梅笑寒 1-42
《疾病解說者》中移民的身份建構
——以舌尖上的隱喻解讀為視角
黃新輝 1-51
論作為文本敘述動力的疾病
——以卡夫卡的《變形記》為例
江瀾 2-47
趙勝杰 2-59
顛覆與重構
——《她鄉(xiāng)》中的語言與性別關系
陳頤 2-68
人性與信仰的張力
——《紅字》中丁梅斯代爾救贖歷程的認知闡釋
諸葛曉初 吳世雄 3-5
從學者諷刺傳統(tǒng)到科學倫理危機
——試析歌德《浮士德》中的瓦格納形象
史敏岳 3-15
種族融合的荊棘:論《印第安殺手》中的名流群體
章茜 鄭佳 3-26
《曼哈頓中轉站》中的日常生活批評
趙凱琪 張俊萍 3-35
《鼠疫》:洪水記憶與英雄反抗的神話范式延續(xù)
尚丹 3-43
從改寫看歐茨敘事自主性的建立
陳凱燕 3-52
追逐與逃避:《紙人》中的“承認”問題
肖霞 4-5
基于生態(tài)倫理學的奧尼爾戲劇解讀
王占斌 4-14
向善的成長歷程
——《紅色英勇勛章》的文學倫理學解讀
李丹陽 4-23
延續(xù)之下的顛覆:特羅洛普猶太觀探究
曲濤 4-31
臆斷的“傲慢”與誤導的“偏見”
——論《傲慢與偏見》中的朗伯恩心智
馮軍 4-42
阿圖爾·施尼茨勒小說中的內心獨白藝術
賈晨 4-52
《被掩埋的巨人》中的地點記憶與身份認同
劉杰 4-64
隱藏在風景背后的敘事
——論《我的安東尼婭》的景觀描寫
顏紅菲 5-80
《天使的面孔》中的奇卡納精神性
李毅峰 5-92
瓦萊里“詩化的自傳”
——《納喀索斯》解讀
姜俊欽 5-102
《大都會》中的雙重物質敘事
唐建南 6-92
“我在任何地方都感到不自在”
——《天意》中精神異化的空間表征與社會根源
林武凱 黃美琪 6-102
從超越“自我中心主義”到構建倫理共同體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的共同體思想研究
肖旭 6-115
維多利亞時代歷險小說中帝國的男性氣概
——以《所羅門王的寶藏》為例
王榮 6-123
伯納德·馬拉默德小說的倫理解讀
李莉莉 6-133
鄉(xiāng)關何處?
——克里斯托夫·海因小說《征服土地》中的“家鄉(xiāng)”
潘艷 6-143
英國文學研究專題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拓撲學時間觀
羅益民 2-5
從宗教危機到道德危機
——論艾麗斯·默多克《天使的時光》的“空虛”主題
岳劍鋒 何偉文 2-28
《奧多芙的神秘》中的中產階級道德趣味區(qū)隔
王建香 2-38
美國文學研究專題
《高城堡里的人》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雷碧樂 張進 1-80
責任的缺失:奧尼爾戲劇家庭倫理敘事解析
王占斌 1-89
壞女人、妓女與新女性:《太陽照樣升起》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考辨
覃承華 1-98
抽象體系中的信任:《星期六》中的醫(yī)患關系分析
吳蘭香 5-139
暴力與反抗
——《別讓我走》中空間書寫與物敘事
董慧 5-148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東西方的兩個偵探
——福爾摩斯與霍桑的形象比較
宗靖華 2-139
《達·芬奇密碼》:符碼藝術背后的文化真相
唐毅 牛曉帆 2-147
德國的多元文化主義之殤
——兼談當代德國移民政策的變遷
張瑩 付志遠 3-62
“人”與“機器”的前世今生:從“恨世者”到“軟件體”
陳昕 3-73
論日本傳統(tǒng)倫理文化中“忠”的價值定位
——以武士道為中心
楊瑋玉 3-83
小豬佩奇“社會人”標簽的青年亞文化解析
陳立峰 3-92
論布倫嘉伯小說《鴉片戰(zhàn)爭》的神化書寫
張秋 4-130
中西詩學精神的暗合
——梁宗岱詩學新論
魏國巖 4-140
構建“中國知識”:《中國評論》(1872-1901)與帝國知識體系的產生
陸杰 4-149
東方文學研究
伊拉克戰(zhàn)爭悼歌的回響
——評艾哈邁德·薩達維《巴格達的弗蘭肯斯坦》
任宏智 1-59
菅原道真與渤海使的詩賦外交
——以《菅家文草》所載詩群及詩序為中心
徐臻 1-70
泰體西用:泰國小說的生成
吳圣楊 趙澤君 2-77
《微物之神》:時間倒錯、空間重構與聚焦轉換
李曉珍 2-89
《伊勢物語》的婚姻與權力:以第六話和第九十六話為例
趙曉燕 2-98
渡邊淳一《失樂園》的“物哀”絕唱
雷曉敏 4-72
論《奇鳥行狀錄》中的自性實現(xiàn)及女性他者
許靜華 4-82
遠藤周作《沉默》中的耶穌形象塑造與身份認同
蘭立亮 趙聰 4-92
文學翻譯研究
歌曲翻譯研究:基本范式、理論框架與前景展望
方儀力 1-128
中國古代文論的英譯闡釋與中西詩學會通
——以《二十四詩品》英譯研究為例
秦中書 1-137
論譯本中作品名的處理原則
——以思果譯作中的作品名為例
吳術馳 1-147
文學翻譯的詩學象似性研究
胡海峰 2-106
TheWomanWarrior漢譯本的“文本變形”傾向
申雨夕 2-118
中國兒童文學“走出去”:對外譯介現(xiàn)狀分析
趙繼榮 2-128
中國文化詞“俠”之英譯研究
鄧高勝 葉小寶 3-117
《詩經》英譯的類型研究
左巖 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