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劉自雙,劉芳芳,張新峰,魏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yī)院老年康復科,北京100144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腦卒中發(fā)病率已經超過惡性腫瘤,成為我國致死率和致殘率最高的疾病[1]。偏癱是腦卒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負擔[2]。在住院期間,由于患者活動受限,腦卒中臥床患者往往伴有較多的并發(fā)癥。長期臥床也同樣會影響患者的臟器功能。電動起立床不僅可以幫助患者起立活動,還可以促進消化道蠕動,改善心肺功能,對患者臟器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然而其對老年腦卒中臥床患者的影響尚未明確,且從前的研究多針對單個系統的功能,而對多系統功能影響的研究也不足。因此,本試驗觀察電動起立床輔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臥床患者的心臟功能、呼吸功能、胃腸功能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為治療老年腦卒中提供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腦卒中患者70 例,其中男性38 例,女性32 例,年齡為61~86,平均年齡為(73.7±3.1)歲。納入患者的標準:(1)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3];(2)患者長時間臥床,無法自主改變體位,需要定時翻身,應用胃管鼻飼飲食;(3)入組前行電動床試用試驗,使用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4)不伴有肺部感染、壓瘡、精神異常;(5)年齡≥60 歲;(6)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患者需要滿足上述所有標準。排除標準:(1)呼吸頻率≥35 次/min 或增加≥50%;(2)SpO2≤90%或PaO2<60 mmHg(FiO2>40%);(3)心率≥145 次/min 或持續(xù)較試驗前增加≥20%;(4)嚴重心律失?;虬橛畜w位性低血壓,下肢痙攣等;(5)收縮壓≥180 mmHg 或<90 mmHg,或較試驗前升高≥20%;(6)伴有焦慮和易激惹。滿足任1 項者不納入本研究。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試驗分組 依照隨機表數字法將入組的70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為61~85 歲,平均年齡為(73.5±3.2)歲。觀察組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齡為62~86 歲,平均年齡為(73.9±3.1)歲。2組的性別、年齡以及入組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2 康復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腦卒中患者常規(guī)保守治療,包括抗凝治療、營養(yǎng)支持和保護臟器治療。對照組患者的翻身治療方案采用傳統的側翻身常規(guī)治療,1 次/2 h。觀察組在與對照組相同常規(guī)保守治療基礎上增加電動起立床(常州市友邦醫(yī)療康復器材有限公司,型號YB-ZLC-1)輔助治療,由經過培訓的專職護理護士執(zhí)行,2 次/d,30 min/次。電動起立床訓練方法:將患者于平臥位置于電動起立床,使用約束帶固定患者的胸、髖和膝等部位,將托板放置在患者的胸部下,將患者上臂平放其上,雙下肢伸直,雙足平放在腳踏板上,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全身筆直。站立床的傾斜角度從10°開始逐漸加大,期間檢測患者心率,并詢問患者是否出現不適,如患者耐受良好經過15 min 的初步訓練后,逐漸緩慢的增加其傾斜角度15°,每次治療時間依患者耐受情況確定,一般不超過60 min。
1.2.3 觀察指標(1)心功能測定:在使用電動起立床治療15 d 后,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測定,并測量計算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VDD)、左心室收縮期內徑(LEV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數(LEEF)。(2)呼吸功能測定:在使用電動起立床治療15 d 后,對患者行呼吸功能測定,記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氣量(FEV1),并計算兩者比值。(3)胃腸道功能監(jiān)測:實驗開始時對2組患者連續(xù)3 d 測餐后殘余量,每日4 餐,每次鼻飼150 mL 勻漿膳后2 h 回抽胃管,記錄殘余飲食量的平均值。干預15 d 后再連續(xù)3 d 測量胃液體殘余量并計算平均值。通過觀察胃內殘余飲食量評估胃腸動力。(4)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統計住院期間并發(fā)癥(壓瘡、便秘,肺部感染和譫妄)的發(fā)生率。
1.3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檢測數據實施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2 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呼吸功能的比較 2組治療前FVC、FEV1 和FEV1/FVC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的FVC 和FEV1/FVC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FEV1 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心功能的比較2組治療前LVEF、LVEDD 和LVESD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LVEF 明顯升高,而LVEDD 和LVESD 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1 2組呼吸功能的比較()
表2 2組心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3 2組胃液殘留量的比較()
2.3 2組消化功能的比較 2組在治療開始前3 d 胃液殘留量平均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5 d 后,觀察組胃液殘留量平均值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2組并發(fā)癥的比較 觀察組肺部感染、壓瘡和便秘的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2組譫妄的發(fā)生率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數(%)]
因腦卒中臥床的患者容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給家庭造成嚴重負擔。目前有研究表明,電動起立床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4],同時,也有助于患者心臟功能和下肢活動功能的恢復[5-6]。為了進一步探究定期使用電動起立床對患者各個系統的功能影響,本研究選取了70 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測比較2組患者使用電動起立床15 d 后各個系統的功能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在治療后的FVC 和FEV1/FVC 指標上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而FEV1 則無顯著差異(P>0.05)。電動起立床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FEV1 的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可能和使用時間短相關。觀察組患者的LVEDD 和LVESD 和對照組相比均顯著降低,而LVEF 顯著增高(P<0.05),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在使用電動起立床后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此外,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治療開始前3 d 胃液殘留量平均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開始治療15 d 后,觀察組胃液殘留量平均值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該結果提示電動起立床可以提升患者的胃腸動力。在并發(fā)癥方面,觀察組的肺部感染、壓瘡和便秘的發(fā)生率,和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P<0.05),而譫妄的發(fā)生率則無顯著差異(P>0.05)。
目前對于腦卒中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最早期的康復訓練(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AVERT)仍然存在爭議[7-8],主要原因為患者可能在活動中出現新的更為嚴重的并發(fā)癥。近期,Logan 等[9] 提出,可以通過長時間的站立或者坐姿來改善腦卒中臥床患者的預后。不過這種方式同樣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電動起立床可以將患者固定在床板上,安全性較高。
定期使用電動起立床可以有效降低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李凌霄等[4] 的研究發(fā)現2 周電動式起立床訓練后,患者在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 及肺部感染治療效果上明顯改善。此結果和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在張春艷等[10] 的研究中,未發(fā)現便秘和電動起立床的相關性,可能和研究者使用電動起立床的時間只有10 min 有關,本研究每次實驗為30 min,在便秘的發(fā)生率上,觀察組明顯降低。
電動起立床還具有幫助患者臟器功能恢復的功能。徐奕鵬等[5] 的研究證明電動起立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僅如此,他的另一項研究發(fā)現電動起立床可提升聽覺誘發(fā)電位[11],不過其在腦卒中患者中仍有待于進一步證明。此外,一些研究證明,其受助于患者小腦平衡功能的恢復[12-13]。在本研究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心功能均得到了改善,而且其胃腸動力也更為活躍。除了臟器功能,聯合其他治療方法,部分患者的下肢功能可以更快恢復[6,14]。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發(fā)現,電動起立床對長期臥床的患者的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電動起立床的運動屬于被動運動,此運動也可以增加患者機體耗氧量,加快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直立狀態(tài)下消化道內事物受重力作用,可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改善消化功能。
雖然目前有部分研究探索了電動起立床的優(yōu)勢和劣勢的報道,但是本研究對研究組患者的消化功能,心血管功能,以及呼吸功能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有研究指出有氧運動聯合抗阻運動對于老年腦卒中后非癡呆認知障有有改善作用[15],故還還可加入對患者認知功能的評價。本研究還對電動起立床帶來的并發(fā)癥進行了比較。不過本研究的樣本量有待于進一步擴大,對電動起立床的使用時長和周期再進一步改進。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臥床患者采用每天2 次和每次30min 的電動起立床輔助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和心功能,同時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便秘和壓瘡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