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欣
散打比賽中男子大級別運動員技術運用分析——以2017年全運會決賽為例
胡雅欣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210014。
武術散打起源于中國,近代散打在我國已發(fā)展了30多年,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散打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散打總體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我國散打中、小級別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技術發(fā)展也日益透徹,成績也較為突出,多次獲得世錦賽金牌,而大級別散打運動員并沒有取得國際領先地位,在國內(nèi)的關注度也較低,本文通過分析大級別運動員比賽中拳、腿、摔等動作中的頻率及有效得分率,得到最實用,成功率最高的技術動作,能使今后的散打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與訓練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日后的訓練目標、有效得分率提供間接的參考。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共8人,6場)進行技術運用統(tǒng)計分析,研究表明:單擊拳法、單擊腿法、拳腿組合是大級別運動員比賽中主要的進攻技術與得分手段,其中,拳腿組合與近身摔法的得分率較高,拳法的成功率較低,建議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訓練中以拳腿組合、近身摔法為主,同時加強組合拳法的運用次數(shù)及單擊拳法的殺傷力。
散打;比賽;技術;分析
武術散打起源于中國,是我們國家最具有代表性搏擊運動又稱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并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對方的、徒手對抗的格斗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競賽形式。分為古傳散手、現(xiàn)代散打。古傳散手作為散打的最早發(fā)展要能對抗單人和兵器或多人的格斗,用頭、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攻擊,主要的技法為打、踢、拿、跌、摔等其中還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講究出其不意,不講究花法只講究打贏實用?,F(xiàn)代散打就是常見的以直拳、擺拳、勾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組成的以踢、打、摔結合的攻防技術。散打沒有套路,只有單招和組合,見招拆招。我國的散打中小級別在世界上已處于領先地位,而散打大級別由于受制于人種、身體素質(zhì)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下,與國際頂尖散打大級別運動員還有一定差距,為了縮小差距,進一步提高水平,本文通過多種研究方法對我國第13屆全運會散打大級別(90kg、90kg+)決賽(半、決賽)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的技術動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得出我國散打大級別運動員在技術上的優(yōu)勢及不足,為我國散打大級別運動員的訓練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競技水平。
本文對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共8人,6場)運用的拳、腿、摔以及各種組合技術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人通過南京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網(wǎng)等,查閱了大量關于武術散打大級別運動員的研究論文資料,利用前人研究的理論基礎,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與框架,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的比賽錄像,得到真實,準確的數(shù)據(jù)。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的比賽錄像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歸納,記錄的內(nèi)容為拳法單擊,拳法組合,腿法單擊,腿法組合,摔法,拳腿摔組合,將這些動作的運用次數(shù),成功次數(shù),運用頻率,得分率進行統(tǒng)計,并通過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
1.2.4 邏輯分析法 通過歸納、綜合分析等邏輯方法,對所得的比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并在此基礎上針對相關技術問題為運動員的發(fā)展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1.2.5 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方面的老師、專家進行訪談,聽取他們對本文涉及的問題的看法,借鑒他們的意見,以此來提高本文的研究水平的質(zhì)量。
表1 散打大級別運動員拳法技術的運用統(tǒng)計
從觀察比賽可得知(表1)這8名大級別運動員的拳法運用主要以直拳,擺拳,組合拳為主,其中單擊直拳的運用率最高,達到了43.22%,說明單擊直拳是大級別拳法中主要的進攻手段,直拳具有速度快,運行路線短等優(yōu)點,其中后直拳又是重擊動作,研究表明,在散打比賽中出現(xiàn)的擊倒現(xiàn)象,80%以上都是后直拳重擊頭部所導致的,通過比賽視頻可以看到,運動員在使用完直拳后,多會采用近身摟抱、近身摔法,或者摟抱3s等待裁判叫停。直拳的得分率較低,只有13.25%,由此推測原因:直拳擊打的目標不夠準確,很多情況下打偏,很難準確直接的擊打到有效部位[1]。擺拳的運用率也較高,達到31.25%,擺拳具有力量大,打空率低的優(yōu)點,但是其運動軌跡太長,而且在比賽中,隨著運動員體能的下降,擺拳的動作容易不規(guī)范、動作幅度大、運行路線長,很難準確的擊打到有效部位,但其力度大,擊打距離較短,多在雙方近身拼拳時使用,而拼拳時運動員的防守動作多有較大破綻,所以此時擺拳較為容易得分。勾拳的使用頻率十分低,只有6%,且成功率更是只有0,究其原因,勾拳為一種近身拳法,且勾拳擊腹不得分,兩人摟抱時距離太近勾拳擊腹沒有任何得分意義,且會被抓住破綻夾臂摔,故勾拳在散打?qū)崙?zhàn)中運用較少。組合拳法的運用率不算高,只有22.91%,但是得分率卻高達34.09%,通過觀察錄像可以發(fā)現(xiàn),其使用率較低的原因為大級別運動員身形高,體重大,體能差,敏捷性差,在使用頻繁的組合拳時,容易出現(xiàn)易疲勞,防守動作變形,重心保持不問等問題,但是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級別運動員在防守連續(xù)拳動作時,防守容易出現(xiàn)較大的漏洞,容易被擊打,這也是為什么拳法組合得分率較高的原因。
從觀察比賽可得知(表2)這8名運動員的腿法技術動作主要以單擊鞭腿為主,運用率達到了84.61%,其成功率也較高,達到了30.35%,說明了鞭腿是大級別運動員比賽中主要的進攻手段和得分手段,鞭腿具有啟動速度快,擊打范圍廣,隱蔽性強,殺傷力大的優(yōu)點。通過比賽視頻也可以看出,大級別運動員的鞭腿運用主要以低鞭腿為主,幾乎沒有高鞭腿,中鞭腿也較少。中高鞭腿主要以擊打頭部,軀干等部位,對大級別運動員的柔韌性,協(xié)調(diào)性有較高的要求,且中高鞭腿動作幅度較大,擊打后回撤速度較慢,容易被抓住破綻,所以大級別運動員主要以低鞭腿為主要進攻手段。蹬腿與踹腿是典型的直線腿法,其在比賽中的運用率不高,分別只有14.1%與6.4%,且成功率也較低,分別只有18.18%與0,推測其原因為蹬腿與踹腿的主要擊打點都為后腳跟,而后腳跟擊打又很難產(chǎn)生明顯的擊打聲音,且蹬腿與踹腿都是高重心腿法,主要擊打位置為軀干部位,大級別運動員一般不會輕易出此類動作,而且蹬腿與踹腿在比賽中的評判標準為“看位移”在比賽中隨著時間的進行,運動員的體力,注意力會逐漸下降,擊打的時機與擊打的距離把握不好又很難造成對方產(chǎn)生明顯的位移,所以導致蹬腿與踹腿的使用率較低,踹腿是散打特有的攻擊技術,是中國獨有的“獨門絕技”而縱觀各大比賽,不光是大級別,中小級別的踹腿應用也較少,已經(jīng)形成了以鞭腿為主的腿法進攻模式,使比賽的多樣性,觀賞性都降低了很多。組合腿法在比賽中的運用次數(shù)也不高,只占到了7.6%,但是成功率卻很高,達到了33.33%其使用率較低的原因是,通過前面的統(tǒng)計,我們得出散打大級別運動員的腿法進攻動作主要以鞭腿特別是低鞭腿為主,而連續(xù)的低鞭腿進攻在大級別運動員中是較難實現(xiàn)的,且大級別運動員體重大,重心高,連續(xù)的腿法進攻易導致重心不穩(wěn),容易被抓到破綻,但是其成功率也較高,原因是其成功動作多為前低鞭腿加后低鞭腿,前低鞭腿試探后,對方多會向后躲避,這時接后鞭腿成功率較高,但也容易被對方鞭腿反擊[3]。
表2 散打大級別運動員腿法技術的運用統(tǒng)計
表3 散打大級別運動員摔法技術的運用統(tǒng)計
從觀察比賽可得知(表3)近身摔法是大級別運動員的主要摔法進攻手段,其使用率達到了87.5%遠高于接腿摔,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近身摔的運用十分多變,近身摔既能主動發(fā)起進攻,也可以被動防守反擊,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靈活運用,容錯率較低。一般在雙方摟抱時使用,或者在對方失去重心時使用,且現(xiàn)在的散打競賽規(guī)則規(guī)定摔法得分為先后倒地,這就大大增加了運動員對摔法的選擇傾向。大級別運動員力量大,重心高,所以摔法很容易得分,得分率很高。但是接腿摔的使用頻率與得分率卻十分低,應用率只有10.81%,成功率也只有0,常見的有壓腿摔,挑摔,絆腿摔等。分析其原因是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很少運用中高鞭腿,且通過表2可知,蹬腿與踹腿在大級別運動員比賽中的使用率也較低,所以也導致接腿摔的使用頻率與得分率也很低,在目前的比賽環(huán)境下,摔法得分是最為有效的得分方式,成功率高,且動作一旦完成沒有爭議。
表4 散打大級別運動員拳腿摔技術的運用情況
從觀察比賽可得知(表4)拳腿組合在大級別運動員組合進攻動作中占據(jù)主要成分,其運用率達到了83.87%,成功率也十分高,達到了64.1%,分析其原因是運動員在主動進攻時多采取中遠距離發(fā)起進攻,而拳腿組合相較于拳摔組合,腿摔組合,在任何方面都是占優(yōu)的,散打比賽中講究拳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腿法具有攻擊范圍大,殺傷力強的優(yōu)點,故大級別運動員多以拳先進行主動進攻。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腿法技術運用多以鞭腿為主,特別是低鞭腿,出招快、收招快、動作重心低,不易被抓到破綻被反擊,所以拳腿組合是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要的組合進攻動作[4]。拳摔組合的運用率較低,只有13.97%,成功率也較低,只有23.07%,分析其原因,在比賽中,大級別運動員的摔法進攻動作多以近身摔法為主,一是雙方距離較遠,進攻方無法找到合適的靶位,或是出招時間太長,讓對方多有防備,抗摔力增強,導致摔法的成功率大打折扣。腿摔的組合技術動作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幾率很低,只有4.2%,且成功率只有0,分析其原因,這種組合動作多發(fā)生于偶然情況下,幾乎沒有大級別運動員會主動采取此種進攻手段,此種進攻組合動作較為不合理,破綻較多且成功率很低。
(1)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要使用的拳法技術有單擊直拳,單擊擺拳,與組合拳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依次為單擊直拳、單擊擺拳、組合拳法,成功率最高的依次組合拳法、單擊擺拳,單擊直拳。勾拳幾乎無應用。
(2)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要使用的腿法技術為單擊鞭腿,且單擊鞭腿的使用率與得分率明顯高于單擊蹬腿,單擊踹腿。單擊踹腿與組合腿法的運用率較低。
(3)第13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決賽的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要使用的拳腿摔組合技術為拳腿組合,其次為拳摔組合,成功率最高的為拳腿組合,明顯高于拳摔組合,腿摔組合幾乎內(nèi)有應用。
(1)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訓練中應重點提高單擊拳法的成功率、準確率,著重加強運動員拳法的力度與速度,特別是后直拳等殺傷力較大的拳法類型。擺拳應擊打的再隱蔽一些,這樣會大大提高成功率。
(2)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訓練中應重視單擊鞭腿的應用,同時應注重培養(yǎng)鞭腿的距離感與出招時機,加強鞭腿的力量練習,練習時應注意加強支撐腿的防守與抗摔能力。中鞭腿與高鞭腿可以進行適當練習,但是要注意協(xié)調(diào)能力與平衡力的練習,以及出招后抗摔的練習。
(3)男子大級別運動員在練習摔法時,應提高動作的速度、反應能力,快速找到靶位。注重快摔、巧摔、重摔,提高動作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在一次摔不成功后的防摔與快速調(diào)整后的變招摔。
[1] 劉鳳虎.我國優(yōu)秀男子散打大級別運動員單招動作運用的研究[A].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1006-2076(2010)12-0058-03.
[2] 李俊峰,陸愛發(fā),張成明.國際優(yōu)秀大級別男子散打運動員技法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06):103~106.
[3] 吳兆陽. 散打防守反擊戰(zhàn)術運用現(xiàn)狀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9(11):57~59. 中國體育科技,2007,43(04):136~139.
[4] 孫振中. 規(guī)則視域下武術散打制勝技術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
[5] 尹海立. 第十一屆全運會男子散打決賽技戰(zhàn)術運用特征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06):139~142.
An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male Major athletes in Sanda Competi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2017 National Games final
HU Yaxi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Martial arts Sanda originated in China, which has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n modern times. After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generations of Sanda people, the overall level of Sanda in China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The middle and small level of Sanda in China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worl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thorough,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prominent. They have won gold medals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for many times, but the large level Sanda athletes have not 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position, and the attention in China is also l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equency and effective scoring rate of the boxing, leg, wrestling and other movements of the large level athletes, and obtains The most practical and the highest success rate of the technical action can make the future Sanda athletes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the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and provide indirect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ffective scoring rat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men's large-scale athletes (8 in total, 6 games) in the final of martial arts Sanda in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lick boxing, click leg, and combination of boxing and leg are the main offensive techniques and scoring means in the competition of large-scale athletes, among which, the combination of boxing and leg and close The scoring rate of body wrestling is higher,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boxing is low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le large-scale athletes should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fist and leg, close body wrestling,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combined boxing and the killing power of click boxing.
Sanda; Competi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G852.4
A
1007―6891(2020)01―0075―03
10.13932/j.cnki.sctykx.2020.01.16
2019-08-19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