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要]生物復習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并形成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在特定背景下使用知識進行分析、歸納、推理和綜合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并應用思維導圖有效梳理生物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高中生物復習效率。
[關鍵詞]生物復習;思維導圖;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2-0088-02
高中生物的復習是備戰(zhàn)高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高效復習所學生物知識,提高生物復習效率,是師生都關心的重點問題。由于生物知識瑣碎、記憶內容繁多,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厘清知識脈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確保學生能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思維導圖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討論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與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最初是由英國學者博贊(Tony Bazin)于1971年提出的,它是一種放射性思維,是人類大腦最自然的思維方式,能促進人類大腦開展聯(lián)想,而大腦聯(lián)想就是將知識點加深印象的過程。因此,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的方式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
通過思維導圖,構建樹狀的知識網(wǎng)絡,其中每一個關鍵詞都是值得思考的點,通過關鍵詞,能發(fā)散出大量的與之相關的豐富知識。思維導圖運用的是大腦的發(fā)散思維,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確保學生以更靈活的方式獲得知識。該思維方式能將人的大腦的潛力與人的智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組織能力。
二、思維導圖的構建
現(xiàn)以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四節(jié)《免疫調節(jié)》內容為例,說明如何在高中生物復習中構建思維導圖。
1.構建步驟
第一步,復習整體內容,繪制核心圖像?;貞洷竟?jié)“免疫調節(jié)”的相關內容,總體把握本節(jié)知識點,然后取一大張白紙,以白紙的中心為起點,結合核心詞“免疫調節(jié)”繪制核心圖像。
第二步,放射主干分支,標明關鍵詞語?;诤诵膱D像,向四周自由地延展開,添加輻射線條及瀏覽本節(jié)所得到的相關信息與知識,以此歸納本節(jié)的主體內容。在每一個主干分支上,清楚地標上關鍵詞,如“免疫系統(tǒng)組成”“免疫系統(tǒng)功能”“免疫失調病”“免疫學應用”等。關鍵詞使思維導圖更加醒目清晰,當學生想到某個關鍵詞時,與之對應的內容就會立刻在大腦中浮現(xiàn)。
第三步,連接主次分支,聯(lián)想記憶要點。依次連接核心詞與主要分支,繪制的線條逐級變細,各級分支上的關鍵詞要基于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分層次、有序地擴散。接著,連接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以此類推,繪制出整個思維導圖的基本構架。在連接各個分支時,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采用聯(lián)想的形式,展開關鍵詞,在每一條分支曲線上寫上關鍵詞。當學生使用某一個關鍵詞時,其對應著相應的知識點,而每個知識點又顯得非常的活潑、自由,促進學生產(chǎn)生新的知識聯(lián)想。如由“免疫細胞”聯(lián)想到“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再由“吞噬細胞”聯(lián)想到其在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中的作用。
第四步,定期復習思維導圖,形成長時記憶。繪制思維導圖之后,應定期復習圖中內容,以保持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復習并非簡單地瀏覽原圖,而是快速地再次制作思維導圖,然后將其與原圖進行對照、檢查,調整不相符的地方,并對遺漏、模糊、錯誤、補充的知識進行修正和強化??刹捎酶籼鞆土?、周復習、月復習、半年復習的定期復習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長時記憶。具體的思維導圖繪制可參考圖1:
2.構建注意事項
(1)關鍵詞的選擇在于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選擇符合個人思維邏輯特點的關鍵詞。但是,思維導圖上的關鍵詞一定要簡潔明了,冗長、繁雜的短語或詞組會混淆思維,降低記憶效果。
(2)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盡量保證思維導圖的整個分支的彎曲程度保持自然,并保證每一條分支曲線上的關鍵詞與整個圖像都有一定的邏輯聯(lián)系。在提高學生聯(lián)系記憶的同時,減少學生整理知識點所需要消耗的時間。
(3)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加入顏色,不同分支可利用不同的色彩進行繪制加以區(qū)分。不同的顏色繪制和圖像的結合,能夠使學生的大腦維持興奮的狀態(tài),并且加入顏色后的思維導圖更加生動形象,更富有生命力和跳躍感。
(4)可邊復習邊繪制思維導圖。不斷擴大的思維導圖會讓學生重新評估自身的理解水平,并據(jù)此調整自己的復習方向和復習要點。繪制思維導圖,不是簡單地以圖像的形式復制教材內容,而是要根據(jù)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解釋和具體的學習目標來組織和綜合梳理教材內容。
三、思維導圖的應用
1.在知識梳理方面的應用
高中階段,特別是備考復習階段,課上傳授的知識內容相當繁雜。傳統(tǒng)的課堂筆記通常采用提綱式記錄,將知識點逐條羅列,看似內容豐富,實則很難做到對知識點的有效總結和歸納,缺乏邏輯關聯(lián)。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學生大腦捕獲到的信息雜亂無章,無法形成興奮性刺激,使得學生難以快速記憶知識而應用思維導圖來梳理知識,可清晰地展現(xiàn)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復習激素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時,應用思維導圖來梳理知識可節(jié)約時間,同時清晰地展現(xiàn)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呈現(xiàn)出發(fā)散狀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地復習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而且能夠讓更多的知識以清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2.在實驗教學方面的應用
實驗教學是高三生物復習的重中之重。新課程背景下的實驗教學,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中,在實驗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觀察DNA與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將實驗的原理、材料、具體操作流程等充分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有效避免實驗時可能出現(xiàn)的疏忽、遺忘、錯誤等情況,為明確具體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步驟提供了有力保障,加深學生對實驗蘊含的生物知識的理解。
3.在問題解決方面的應用
開設高中生物復習課的目的是實現(xiàn)知識點的良好掌握,解決知識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對此,掌握良好的知識基礎、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清晰的學習思路非常重要。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可將學生的思維集中于知識點的核心關鍵詞上,有助于學生找到知識漏洞,解決學習障礙。
以“細胞分裂”專題的熱點題型為例,引導學生結合“細胞分裂”這一關鍵詞,積極展開聯(lián)想,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并利用相關的細胞分裂圖像、柱形圖、曲線圖及異常分裂圖像等來進行系統(tǒng)的解題復習,促進學生熟練地解決細胞分裂圖像問題。除此之外,思維導圖還能夠為學生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提供指導,促進學生有效篩選主要信息,進而集中、靈活、準確地解決問題。
四、應用思維導圖的幾點體會
第一,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可讓學生以個體為單位進行思考、聯(lián)想,也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正、完善,共同參與,相互啟發(fā),引起強烈的思維碰撞,引發(fā)更積極的思考與聯(lián)想。
第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合理整合相關學習資源,利用X-Mind、Mind-Master等軟件來繪制思維導圖,使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形式多樣化。
第三,教師應積極評價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并鼓勵其將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廣泛運用于其他學科,乃至生活之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與解決問題,從而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復習動力,提升生物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娟.高中生物復習有效性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0(36):201.
[2]高麗莉.淺談高中生物復習課中概念圖策略的應用優(yōu)勢[J].華章,2013(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