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敏,翟 磊*
(1.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正定縣人民醫(yī)院外一科,河北 石家莊 050899)
學齡前兒童由于其本身活潑好動,很容易傷害到自己。而燒傷又是兒童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學齡前兒童不管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所以在燙傷之后很容易伴隨著多種并發(fā)癥和心理問題,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燒傷后采取生理與心理干預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1.1.1 行動不便
兒童燒傷以后,由于患處的疼痛感以及對患處的包扎限制了患兒的活動,一些大幅度的動作難以施展,還有一些小的精細的動作也無法完成。有些患兒因為害怕疼痛,全身都不敢動彈,只能躺在床上或者趴在床上,嚴重影響患者的日?;顒印?/p>
1.1.2 影響外觀
燒傷是留疤概率較大的一類外傷。 雖然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燒傷創(chuàng)面的恢復治療已經(jīng)有了突破性進展,但是重度燒傷或者是在燒傷后第一時間沒有采取正確措施的,很容易在康復后留下大面積疤痕,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兒童的外貌,尤其當燒傷部位在面部時,對外觀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1.1.3 伴隨并發(fā)癥
由于兒童發(fā)育尚未成熟,燒傷后病情發(fā)展變化快,所以相對來說兒童燒傷的傷情要重于成年人。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救治,或對傷口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并發(fā)癥,造成其他問題,影響以后的發(fā)育。
1.2.1 產生恐懼心理
燒傷帶來的恐懼導致夜驚與哭泣頻發(fā)。部分父母反映,孩子睡眠時出現(xiàn)肢體抖動、說夢話、大哭,或者極度粘著媽媽,要求抱著睡,不讓碰患處等等。甚至每當看到燒傷留下的痕跡就會聯(lián)想到傷害發(fā)生時的場景,給其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
1.2.2 產生自卑心理
還有些兒童由于燒傷后留下了瘢痕,對容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或者是聽到周圍人對自己容貌的議論,接觸到了其他人異樣的目光,因此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1.2.3 產生焦慮心理
焦慮心理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患兒接受治療時離開父母時間過長而產生的,因此也稱為分離性焦慮,主要表現(xiàn)為不愿意與陌生人接觸,不配合治療,哭鬧著尋找父母等。
1.2.4 社交減少
兒童燒傷引起的不舒適感和情緒問題影響患兒的游戲娛樂功能,導致部分患兒對游戲興趣減弱、互動減少、沉默,甚至都不怎么理人、不愿意下地玩耍,要一直抱在懷里、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變得內向,做事變得小心翼翼。
燒傷后創(chuàng)面修復是一大難點,對于淺度燒傷,預后都較好,但深度燒傷所帶來的病程長、治療時間長、瘢痕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yī)護人員與家屬,而瘢痕又給患者帶來身心的雙重打擊。
在治療過程中,燒傷換藥疼痛是燒燙傷患兒治療中主要的問題,燒傷患兒換藥的操作給患兒帶來極大的恐懼,有些兒童由于從小打針而對醫(yī)生產生恐懼,在加上燒傷帶來的疼痛感,使得患兒煩躁、哭鬧、恐懼、造成患兒嚴重的心理障礙[1],臨床上常使用精神安慰配合+鎮(zhèn)痛劑緩解疼痛,但鎮(zhèn)痛藥物使用不多,多數(shù)還是以精神鼓勵為主。因此醫(yī)生、護士在非治療時間應該和患兒多親近,溝通,讓患兒意識到醫(yī)生其實并不可怕,反而是來幫助自己的,從而讓患兒更加信任醫(yī)生,放松心情。對于深度創(chuàng)面應在家屬知情理解的前提下,盡量及早手術治療,及早修復創(chuàng)面,減少后期的瘢痕形成。
面部燒傷后會遺留色沉或者瘢痕,嚴重影響患者出院后的社交,面對新朋友時會有自卑感。有些患者是女寶寶,頸肩部燒傷后,家長會考慮留疤后,將來不適合穿裙子、吊帶裝等一系列問題。醫(yī)護人員要將患兒治愈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以及康復訓練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及時詳細地告知患兒家長,讓家長在有心理準備的同時,能夠有效地配合醫(yī)院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另外,除了面、頸部燒傷,手也屬于特殊部位,不僅外露,還涉及功能活動。有研究表明,手部燒傷會影響學前兒童對生活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學前年齡段的兒童正處于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階段,并且生活中的各種技能離不開我們的雙手,手部燒傷的兒童相對于手部沒有損傷的兒童來說在技能學習方面稍顯落后。醫(yī)護人員可以在每次換藥時有意識地引導患兒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家長也盡量讓孩子逐漸恢復正常的飲食起居,鍛煉下床行走或者是自己用餐具吃飯等。
在剛剛經(jīng)歷了燒傷之后,患兒內心充滿了恐懼,尤其是當他們離開父母后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當中,會感到坐立不安。這時醫(yī)護人員職責不僅是治療,更是安撫。住院期間因創(chuàng)面存在,擁抱減少,醫(yī)護人員應盡量多拍一拍,摸一摸。多與患者溝通。言語溫柔,盡量減少患者的恐懼感?;颊叱霈F(xiàn)驚嚇,會降低幼兒的睡眠質量,影響其正常生長發(fā)育與大腦成熟。同時,對燒傷患兒而言,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傷口的快速愈合,因此需引起重視,在心理上多安撫患者,緩解恐懼。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不同的習慣,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醫(yī)務人員要與患兒家屬多溝通了解患兒平時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等,還要了解患兒表達需求的方式。建立好相關的患兒資料檔案。在對患兒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醫(yī)務人員才能夠跟患兒走得更近,讓患兒對醫(yī)務人員有親切感,愿意聽從醫(yī)務人員的叮囑,更好地開展后續(xù)工作。
在進行燒傷后治療時,藥物起作用后會伴隨著疼痛,瘙癢等,如果患兒自制力較差,就會用手抓撓患處,輕則影響治療進程,重則會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感染。所以家屬和護理人員應該多與兒童互動,采用講故事、聽音樂、玩玩具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
學齡前兒童開始懂事,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渴望有新朋友,在住院期間有些患兒會哭鬧,不愿意待在醫(yī)院,醫(yī)護人員應該主動開導他們,告訴他們只有住院才會讓自己好的更快,并帶他們多熟悉一下病房周圍的環(huán)境??梢栽诓》坷飻[放一些患兒喜歡的玩具和貼畫滿足他們的小需求,做患兒的大朋友,適當時候可以為他們介紹小朋友一起玩,以緩解患兒的緊張不安情緒。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游戲,讓患兒感到在醫(yī)院和在家中一樣的快活,還可以提高小朋友交朋友的本領,為將來入學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對四肢燒傷的患兒,手腳活動減少會造成一定的退化行為,多做游戲可以改善肢體功能。
為燒傷兒童制造盡量安靜的環(huán)境。在燒傷兒童治療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因為在剛剛經(jīng)歷了燒傷事故之后,兒童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平靜自己的心情,同時也需要冷靜下來減少大幅度的動作,以免影響傷口的治愈。另外醫(yī)生和家長要避免在兒童面前討論病情,消除兒童的緊張情緒。安靜的環(huán)境還有助于兒童睡眠和傷口的恢復。
產生燒傷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究底是因為患兒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不知道什么是危險,也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會對自己帶來傷害。因此要對患兒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遠離火源,不輕易觸碰開水,還有廚房的灶具等,避免類似的燒傷事件再次發(fā)生。
綜上所述,醫(yī)護人員工作很重要,燒傷患兒的生理、心理治療工作同等重要,正確合理以及人性化的干預治療不僅能夠幫助患兒快速康復,還能夠讓患兒盡快擺脫傷害帶來的陰影,培養(yǎng)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為以后的正常生活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