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軼敏,陳殊超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靜安區(qū)江寧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040)
反復呼吸道感染在嬰幼兒時期常見,一般是在一年之內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數超過正常范圍的疾病,得這種疾病的患兒亦稱“復感兒”,其患兒約占兒科門診病例的30%,常見于學齡前兒童,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引起嬰幼兒喘息的原因眾多,具體發(fā)病機制不明。本文從中西醫(yī)結合的角度,對近年來相關文獻的整理,對復感兒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
小兒復感的發(fā)生與機體的表觀血象及血清中一些免疫因子關系密切,研究發(fā)現,外周血中相關的IgM,Ig2,Ig4,CD3,CD4,IL-4,IL-10,IL-12,IFN-γ及相關基因型等表觀遺傳特征對小兒復感影響較大,對其研究現狀介紹如下。
胎兒時期小兒營養(yǎng)需從母體獲得,早產、多胎、母親妊娠期患病、妊娠期環(huán)境等均可對小兒先天體質造成影響。金萍等[1]通過測定非急性感染期的RRTI患兒與正常兒童的紅細胞CR1數量基因比較,證實RRTI患兒中HL、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型分布頻率均偏高。
王振華[2]、李仕勇等[3]對比RRTI患兒同健康兒童血漿維生素D受體(VDR)基因BSMI位點基因型發(fā)現RRTI患兒較健康兒童的BB、Bb基因型出現頻率均偏高,并且李仕勇等同時發(fā)現Apal基因型aa頻率明顯偏高,并推測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小兒復感有明顯的相關性。陳顯琴[4]對比RRTI患兒同健康兒童HLA-DRBI的19個等位基因,得出HLADRBI9、HLA-DRBI12較正常兒童偏高,而HLA-DRBI7偏低。
王墨等[5]通過與正常兒童血清甘露聚糖結合凝集素(MBL)水平及MBL第1外顯子54密碼子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比較,得出RRTI患兒血清MBL水平及MBL-54密碼子突變率均高于正常兒童的結論,華春珍等[6]推測MBL-54密碼子的變異與小兒復感有相關性。復感兒與健康兒童部分基因型具有明顯的差異,通過這種基因型的差異,為小兒復感的檢測和診治提供一種新的手段和途徑。
與正常兒相比,復感兒外周血相關免疫因子、免疫細胞水平的變化也比較明顯。韓瑞珠等[8]對23例RRTI患兒外周血淋己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補體水平進行檢測,發(fā)現與正常兒童對比,RRTI患兒CD8明顯升高,而CD8/CD8明顯降低;Bajoriuniene等[9]通過對35例RRTI患兒淋巴細胞亞群等檢測則發(fā)現RRTI患兒CD4較正常兒童有所降低。朱曉萍等[10]通過對28例RRTI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亞類和補體水平檢測得出RRTI患兒IgM、IgG2、IgG4、CD3、CD4水平均低于正常兒童。金一[11]、謝鵬[12]等通過檢測RRTI患兒與正常兒童全血微量元素、血清免疫球蛋白進行對比,均得出RRTI患兒鐵、鋅、鈣元素的含量及血清IgA、IgG含量均明顯偏低的結論。Malaponte G等[13]發(fā)現RRTI患兒血漿中的IL-4、IL-10增加,而IL-12、IFN-γ有所減少。
此外,某些特殊的病原體感染后,機體會一定時間內處于免疫奈亂狀態(tài),這也是導致RRTI的重要因素之一,對照RRTI患兒與正常兒童血血清EBV-IgM、MP-IgM濃度,發(fā)現RRTI患兒MP-IgM及EBV-IgM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
陳顯琴[14]對比復感兒同健康兒童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I的19個等位基因,得出HLA-DRBI7較正常兒童偏低,而HLADRBI9、HLA-DRBI12偏高。王墨等[15]通過復感兒與健康兒童血清甘露聚糖結合凝集素(mannose binding lectin,MBL)水平及MBL第1外顯子54密碼子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比較,發(fā)現復感兒血清MBL-54密碼子突變率和血清MBL水平均高于正常兒童。華春珍等[16]推測MBL-54密碼子的變異與小兒復感有相關性。薛麗等[17]通過與正常兒童MBL第1外顯子54密碼子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比較,MBL-54;G>A突變與RRTI患兒發(fā)病風險密切相關。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學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現階段很多研究大多從肝臟病癥下手,強調疾病的本質是因為肺氣虛弱、脾胃虛弱或者氣血不足所致,身體機制內外失攻,導致疾病反復無常。宋桂華教授[20]認為,形成證候的內在基礎是體質,辨體質是辯證的基礎,能夠提高辯證的準確性。金水六君煎為明張景岳所創(chuàng),謂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高陰虛,氣血不足,外感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癥”。宋桂華等[21]認為小兒復感治療過程中,扶正固本才是治療的關鍵所在,將辯證與辨體質二者合一,并結合小兒身體的實際情況,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并根據小兒的體質強弱,臨床治療中,小兒患者常常出現手足心發(fā)熱出汗的情況,應該添加滋陰藥,以“金水六君煎”為基礎方,臨證加減。近年來,在小兒復感難以治愈的情況下,金水六君煎加減表現出較好的療效。
晏桂華等[22]觀察金水六君煎加減對59例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的影響,發(fā)現與治療前比較,治療1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4濃度均降低,IL-12濃度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后,治療組血清IL-4濃度低于對照組,IL-12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金水六君煎防治小兒復感的表觀遺傳學現象具體機制尚不明確,雖然用現代藥理學對中醫(yī)藥的療效進行評價尚缺乏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但其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為開發(fā)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意義重大。
小兒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疾病,屬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因病原體感染所致。這種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同時易伴有肺炎、哮喘、腎病以及心肌炎等相關病癥,對小兒的健康身體發(fā)育產生嚴重的影響,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的醫(yī)療手段不斷提高,小兒呼吸道病死率也有明顯的下降,但是小兒呼吸道感染假如不能夠及時治療,會加重病情,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甚至會發(fā)生轉變?yōu)槠渌约膊。瑢π旱纳斐赏{?,F階段,臨床治療中常常采用綜合療法對小兒呼吸道感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小兒肺部的正常功能,控制呼吸道炎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然而在治療中也會存在缺陷。在中醫(y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在現代醫(yī)學對小兒復感的病理機制的認識,測定外周血相關免疫因子水平及對其表觀遺傳學特征,為進一步治愈復感兒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