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春節(jié)是人們探親訪友、休閑娛樂的高峰期,也是一年中消費最集中的時段。在新年悠悠的余韻中,仔細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現(xiàn)在過年花錢花得更多了,錢花掉了卻很難留下點難忘的消費記憶,這也許跟現(xiàn)在人們手頭富裕了有關(guān)系。
從前物質(zhì)匱乏,家里人手頭緊,往往是攢了一年的錢都留著春節(jié)花,現(xiàn)在想來那樣的節(jié)日突擊消費不太理性,多少還帶著“顯擺”的成分。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家住在縣城,二舅在省城招工中被錄用了。二舅每年春節(jié)都要回老家探親,有一年春節(jié)他花了120元買了一塊上海表,這在當時絕對是奢侈品。那年春節(jié)我們吃完年飯后二舅便拿出他的上海表給我們欣賞,父親手癢,忍不住把表帶上過了過癮,二舅把臉一沉,沖父親嚷道:“你也配戴手表?”父親訕訕地陪著笑,知趣地把表摘了下來。在二舅眼里,能戴手表的大凡都是有點身份的人,比如說國家干部、工廠領(lǐng)導(dǎo),最差的也是象他這樣的,我們也只有看看的份。
八十年代父親在省城也謀得了一個差事,沒過幾年父親便當上了科長,這個芝麻官在老家人眼里父親已經(jīng)是省城有頭有臉的人了。有一年春節(jié)父親拿出家里一年的積蓄買了一部海鷗牌照相機,父親坐在家里的書桌后,擺好姿勢卻遲遲不讓我拍照。后來父親借了一部電話機(那時只有高級干部家才能裝電話)擺在書桌上,于是父親坐在書桌后,一手握著話簡作打電話狀的經(jīng)典照片被我拍了下來。那年春節(jié)這張照片在老家的親戚中廣為傳播,親戚們對父親羨慕不已,以至于后來有親戚給父親寫信,開頭便稱父親為“首長”,父親別提多得.意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出國成了炙手可熱的事,只要出過一次國,回來后人仿佛就鍍了一層金。三姨一家有一年春節(jié)去了趟美國舊金山,據(jù)說是辦的旅游簽證,三姨為這次春節(jié)出國搭上了血本,花費不少。從美國回來后正好是正月十五,三姨把親戚全請到了餐館,三姨神氣地說:“我們是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登的機,在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下的飛機,那機場可真豪華,檢票大廳像酒店一樣……不會說美國話也不要緊,見了美國人就說HELLO……飯后三姨父拿出巧克力、餅干給大家嘗鮮?!澳銈兦?,真正的美國貨?!比滩煌5靥嵝盐覀冏⒁馐称钒b,最后她還拿出一張綠票子說:“這就是美元,比人民幣值錢多了,這張票子可以買一百個燒餅。
春節(jié)消費與時俱進,從買手表、買電話機到出國旅游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今年我特意選在春節(jié)這個消費旺季買私家車,單位發(fā)年終獎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春節(jié)飯局多。我開著私家車趕飯局,一場不落,有時我還故意晚些到,到后第一件事就是道歉:“對不起各位了,路上堵得很,咱開車手又生,離合油門配合不好總熄火,給大家添麻煩了?!钡狼覆皇悄康?,自己也要顯擺一下——咱也買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