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焱,黃桂霞
(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 婦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影視劇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渠道,其所承載和傳播的思想文化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公眾的價值觀認知及其行為模式,對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塑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性別觀念是人們對男女兩性個體及其相關關系的認識、看法、態(tài)度和評價,屬于價值觀范疇,其形成和發(fā)展深受包括影視劇在內的大眾傳媒價值導向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男女平等價值觀進入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盡快打破幾千年封建社會積淀下來的“男尊女卑”“男外女內”的性別角色認知,一大批倡導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影視劇應運而生,這對于塑造公眾的性別平等觀念、推動中國的性別平等進程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受媒體市場化和消費主義的影響,部分影視劇為提高收視率和市場效益,忽視自身肩負的正向輿論引導和示范作用,制作、傳播固化、奴化、物化甚至丑化女性內容的文化作品,誤導公眾對女性價值的判斷,對公眾的性別觀念認知產生了極其負面的影響。
2018年9月開始在國內各大電視頻道熱播的國產電視劇《娘道》,便是傳播性別歧視觀念的典型代表。這部劇傳播了男尊女卑的價值觀,被廣大網(wǎng)友斥為“封建糟粕的沉渣泛起”“升級版的女德”。很多媒體如《北京青年報》《中國婦女報》《北京日報》《南華早報》網(wǎng)站以及“婦女研究視界”微信公眾號等也紛紛刊文,批評該劇“性別歧視”“三觀不正”。此劇盡管遭遇斷崖式口碑評價,豆瓣評分僅僅2.6分(10分為滿分,2分為評分底線),但卻獲得了2018年度收視冠軍,出現(xiàn)了高收視率和低口碑評價的悖論。
文藝應該怎樣反映現(xiàn)實,不僅是關乎藝術標準的重大問題,更是關乎文藝作品價值導向的重要問題。從性別視角觀察部分影視劇的制作與傳播狀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對于塑造和提升公民的性別平等觀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影視劇具有面向社會大眾、覆蓋人群廣、傳播速度快、社會影響力強等特點。影視劇除了輸出故事和畫面外,“還通過傳播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社會準則、生活方式等潛在的文化信息,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1]。作為通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影視劇代表的是一種普遍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判斷,能喚起觀眾對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對傳統(tǒng)價值的認同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雖然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么[2]??ㄆ?Daniel Katz)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受眾在接觸媒介信息時,價值觀的表達是一項重要因素。傳媒傳播的內容有可能固化或者轉變受眾的價值觀,如果傳媒傳播的價值觀與受眾的價值觀一致,會強化受眾對自身價值觀的認同感,如果傳媒傳播的價值觀與受眾的價值觀不一致,則會影響甚至有可能改變受眾的價值觀,使其與傳媒傳播的價值觀趨同[3]??傊?,從性別視角看,影視劇作為普遍傳播的大眾藝術,能以最直觀的視聽覺感受完成對女性價值以及男女兩性之間性別關系的呈現(xiàn)和建構,影響并塑造社會大眾的性別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具體來說,其功能和作用的發(fā)揮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人的價值觀念大多是通過社會化渠道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在當前傳播媒介無所不在的時代背景下,包括影視劇在內的大眾傳媒對人們價值觀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傳播學者桑德拉·波-羅基奇通過針對傳媒內容對人們價值觀念的影響的研究,發(fā)現(xiàn)傳媒接觸會導致人們價值觀的變化。她指出,人們獲取或改變價值觀有三個渠道:一是個體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內化社會對個體的要求,并從中提煉出行為的標準;二是個體觀察、模仿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行為,并從中形成判斷自己所期望的行為的標準;三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學習交流,內化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形成社會所期待的行為。由于傳媒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幾乎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生活的一部分,其不斷通過形象來說服、表現(xiàn)并闡述價值觀,因此,傳媒已成為社會成員模仿行為的一個重要源泉,也是社會化的關鍵渠道之一[4]。
影視劇以生動的影像語言和具體的情節(jié)敘事,呈現(xiàn)出媒介世界“擬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性別關系,同時也重構著現(xiàn)實社會中性別文化的結構。性別關系通過影視劇劇情的設計被一層層建構并呈現(xiàn)出來,人們在媒介化生存中常常不自覺地被裹挾到影視劇建構的價值觀設定中,其價值取向由此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里,一大批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影視劇作品問世,這對于在全社會培育尊重婦女和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念,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女性的人格、尊嚴、權利及社會價值,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比如,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電影《劉巧兒》,講述了解放前陜甘寧隴東地區(qū)的農家少女劉巧兒反抗父母包辦婚姻、勇敢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該電影在全國公映后,劉巧兒即刻成為當時青年人勇敢追求婚姻自由的偶像,劉巧兒的示范效應加速扭轉了千百年來人們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遵從,深化了人們對于女性自身有權利追求幸福生活的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很多影視劇,重構了性別關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對男女不平等問題的態(tài)度,不知不覺中建構了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形塑著人們對性別平等的認識以及對女性社會身份和社會價值的認同,為廣大婦女日后廣泛深入地參與社會生活從而成為國家發(fā)展的主體,營造了平等的輿論氛圍,奠定了寶貴的思想認識基礎。
影視劇一方面呈現(xiàn)、建構著性別關系,同時也傳播強化性別觀念。人們會通過影視劇設定的性別關系來反觀自己對相關性別問題的看法和態(tài)度,從而強化對性別角色與性別關系的認知。比如,劇情對女性角色的定位是生產者還是家庭消費者,活動通常集中在家庭領域還是工作場所,這些內容的設定與傳播會引導和強化人們對女性價值尤其是女性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判斷。再比如,當劇中出現(xiàn)侵犯婦女權益的現(xiàn)象時(如針對女性的暴力),當事人選擇隱忍還是奮起反抗,利益相關者(家人、鄰居、朋友、公職人員等)是息事寧人還是積極干預,劇中人物的行為舉止無形之中都在向社會傳遞著如何看待女性權益的價值理念,引導著社會公眾的看法和態(tài)度,并極有可能被觀眾所效仿。尤其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過程中的青少年的影響更為深遠。沒有經(jīng)歷過成人世界且心智和價值觀都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會通過觀看劇中人物的經(jīng)歷來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將劇中傳遞的性別觀念作為判斷女性價值以及性別角色定位的標準,從而逐漸將之內化為自己的性別觀念認知。
如果作品塑造的主人公是追求時代進步、體現(xiàn)男女平等理念的,將有助于觀眾打破傳統(tǒng)的性別刻板印象,從而形成男女平等的價值觀。比如,根據(jù)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的事跡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任長霞》,塑造了親民、愛民、以民為本、公正執(zhí)法、集警察威嚴與女性細膩于一身的“警界女神警”新形象,這一女公安局局長形象有助于人們改變對男性主導的“公安局長”臉譜化的刻板印象,認識到女性同樣能在傳統(tǒng)男性的職業(yè)領域內大有作為。這對于引導人們對女性的能力和價值作出更全面、更準確的判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如果作品呈現(xiàn)的多是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外女內等封建落后的傳統(tǒng)性別觀念,比如下文要著重分析的熱播電視劇《娘道》所傳播的性別價值觀,結果將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性別平等觀念的培育。
部分熱播影視劇無視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不顧自身肩負的正向價值引導的社會責任,媚向收視率和市場,傳播著男尊女卑的價值觀,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電視劇《娘道》固化、奴化、物化女性的價值觀,嚴重誤導了受眾對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角色和價值的正確判斷。
一是固化女性角色與價值,突出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收視率火爆的《娘道》描述了民國時期一位大戶人家少奶奶——被用來祭河的河姑(1)河姑:在愚昧的古代社會,河水泛濫被認為是河神發(fā)怒,于是人們送個姑娘到河里,說是送給河神當老婆,這個送死的姑娘就是河姑,即祭祀給河神的祭品。家境貧寒的瑛娘就被當?shù)氐泥l(xiāng)紳大戶隆家選為祭祀河神的貢品。瑛娘的悲情一生。根據(jù)該劇的宣傳語,該劇講述了一個平凡女子的傳奇經(jīng)歷,是一部偉大母親的英雄史詩。然而整部劇不斷地向觀眾傳遞著女性=生育機器、女人最大的價值就是生出兒子的物化歧視女性的價值觀。比如,該劇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為夫家“生兒子傳宗接代”。在得知丈夫是隆家二少爺,而丈夫發(fā)現(xiàn)她是河姑卻沒有給出一紙休書后,便發(fā)誓要一心一意侍奉他,盡早給他生兒子,報答他的大恩大德;被質疑是妖女時,她說要是真的有妖術,先給二少爺生兒子;難產時,接生婆問是保大人還是保孩子,她更是聲嘶力竭地說“我這條賤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為二少爺生出兒子!”并要求接生婆拿刀把自己肚子豁開,把孩子拿出來,別管她……“切腹宣言”讓人惡寒,沒想到第三個孩子又是女兒,瑛娘的悔恨和自責快要溢出屏幕;因為想要兒子,她給三個女兒分別取名“招娣”“盼娣”“念娣”,還始終覺得愧對丈夫;小女兒剛剛斷奶,就決定再生一個;甚至當女兒受欺負,丈夫替女兒主持公道時,她都攔下丈夫,說“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兒子來”。最后,她終于在牢里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牢生。
在女主角的心中,女人就要遵循“三從四德”,女人生命的意義就是為夫家生兒子,職責就是替丈夫傳宗接代,通過生兒子來換取在夫家的地位和身份。生不出兒子,是女人的無能,千錯萬錯都是女人的錯。女主角完完全全毫無抵抗地擁抱“生男光宗耀祖、傳宗接代天職”的思想,甚至主動成為封建思想的擁護者并以此獲益——用苦和難制造高潮、感動自己、強撐偉大,令觀眾極其反感。如此赤裸裸地充滿封建糟粕思想的劇情以及挑戰(zhàn)三觀的對白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二是奴化女性,歌頌陳腐的封建尊卑禮教?!赌锏馈分校鹘菬o論經(jīng)歷如何凄慘,都毫無反抗意識,而且自輕自賤,卑躬屈膝地見誰跪誰,跪丈夫、跪婆婆、跪祖宗宗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百依百順,成為男尊女卑思想的堅定維護者和實踐者。只因小時候當過河姑,就對自己“原本該死”的命運深信不疑,不抗爭不索求,任人欺負。被婆婆百般刁難、趕出家門,依然忍辱負重地選擇原諒,甚至連婆婆自己都已經(jīng)醒悟懺悔道“隆家欠兩個孫女的”,她卻仍認為“隆家怎么會欠我們的呢?”對于平時嫂子的冷嘲熱諷,也是毫無原則地選擇原諒。甚至被人設計陷害,丈夫誤以為她在外偷情,沖過來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打她耳光,滿口“賤女人”,當著孩子的面要開槍殺了她……面對這種侮辱,她依然還是無原則地選擇了原諒,并且告訴女兒們:“別怪你們爹,畢竟是親爹”。
整部劇中不僅沒有塑造偉大而富有正義感的母親形象,反而展示的是不管你怎么加害,怎么折磨,她都不會記恨你,只靠一味地委曲求全和靠乞求獲得生存資源,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以獲得身份認同的一個女性。該劇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反抗封建糟粕的精神,女主角瑛娘的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透過屏幕該劇仿佛告訴觀眾:女人們,只要學會了“忍”,總能守得云開見月明。這些“毀三觀”的劇情內容,遭到很多觀眾尤其是接受過平等思想教育的年輕觀眾的抨擊:“封建男權復辟”的作品《娘道》,其所表現(xiàn)出的以討好男權,甚至自輕自賤來換取庇護資源的女性命運,大大超出想象;該劇所宣揚的“哺而無求,養(yǎng)而無求,舍命而無求”的“娘道”實為“女德復辟”。
三是宣傳物化女性的腐朽性別觀念。部分影視劇為制造劇情的矛盾沖突,將女性視為可交換的物品,可消費的商品?!赌锏馈分鹘橇锛藿o隆家二少爺后,隆家本來打算給她一筆錢讓她離開二少爺,但發(fā)現(xiàn)她有可能懷了兒子,就把她接回了家,這是女主角用生兒子來換取在夫家的地位和身份。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中低俗露骨的段子也不少,其中“女人黃金期只有幾年”“給女人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她,但不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她”“酒肉朋友,酒醉后的肉體朋友”“我像我媽,那你媽挺有錢的吧!”這些赤裸裸地物化歧視女性、挑戰(zhàn)三觀的對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電視劇《時光教會我愛你》中的女主角林鹿為給重病的弟弟籌夠50萬元換腎的錢,與逃避父母安排婚姻的某公司總裁時斂森簽訂百日戀愛合同,用“包養(yǎng)”的方式給時總裁做“不談感情的女朋友”,隨時聽從召喚,以換取時總裁支付的50萬元。簽字后,林鹿特別開心地說:“不論是性感的、淑女的、野蠻的,哪款女友,我都保證老板您滿意”。盡管影片最后兩位主角假戲真做,回到了“真愛至上”的政治正確的道路,但所謂戀愛契約的存在本身就反映了影視劇的價值取向,即認為女性可以通過出讓感情和自由來解除經(jīng)濟危機。這些影視劇將女性視為可衡量、交易的消費品,正如《前任3:再見前任》中所言的“女人的黃金期就那么幾年”,將女性物化為用青春交換幸?;橐觥⒊删腿松奈锛?。
四是丑化女性,侮辱女性的人格尊嚴??鋸埵俏乃噭?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但部分影視劇為加強戲劇性,凸顯人物個性,對女性形象的丑化達到了缺乏生活邏輯的程度。比如,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羅子君的媽媽,其人物設定為一個品味惡俗、市儈勢利、精于算計、極端自私、嫌貧愛富的小市民形象,只關心自己和女兒的利益,絲毫不在乎他人感受。比如,當?shù)弥畠洪|蜜唐晶的高富帥男友愛上了女兒羅子君時,她就找到唐晶要求對方主動讓愛;因得到了一點小利益,就會在大街上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F(xiàn)實生活中固然不乏自私自利的個體,但塑造這樣一個行事無邏輯、無底線、舉止夸張的集各種人格缺陷于一身的小丑形象,極易誤導觀眾對女性形象和價值的判斷。
在媒體市場化、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背景下,部分影視劇忽視自身肩負的傳播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出現(xiàn)了歧視女性而不自知的庸俗、低俗、媚俗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影視劇創(chuàng)作者性別平等意識不足,對文藝如何反映現(xiàn)實存在認識誤區(qū)。如果創(chuàng)作者認識不到女性角色和價值的多元走向,刻板化地固守女性的傳統(tǒng)家庭角色定位,便難以創(chuàng)作出體現(xiàn)時代特點的、反映性別平等觀念的藝術作品。一些沒有接受過性別平等教育或培訓的創(chuàng)作者認為,作品就是反映歷史或現(xiàn)實的某種客觀存在,比如《娘道》的導演在面對具有現(xiàn)代男女平等意識的女性對該劇的詰責時表示:劇情是當時歷史現(xiàn)實的反映,他只是想通過這部劇歌頌偉大的母愛,紀念他的母親,感謝他的妻子。影視劇的確應以歷史事實為基礎,但創(chuàng)作者如果忽略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原則,沒有任何批判性地、單純地反映客觀存在甚至歪曲現(xiàn)實,比如該劇以寫實為由,把母親和妻子集中設定為“傳宗接代、賢妻良母、三從四德”的角色,其結果便是傳統(tǒng)落后的歧視女性的性別觀念不斷被復制和傳播,文藝作品由此失去對社會公眾樹立性別平等價值理念的正向引導作用。當前媒體從業(yè)人員接受性別平等觀念教育或培訓的機會非常有限,許多人還存在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思想盲區(qū)”和文藝如何反映現(xiàn)實的“認識誤區(qū)”。
針對文藝作品如何反映現(xiàn)實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深刻論述:“文藝創(chuàng)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xiàn)狀、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fā)、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5]。一個好的文藝作品不能缺少對社會現(xiàn)實尤其是丑惡現(xiàn)象的反思和批判。我們有歷史經(jīng)驗可以總結,也有國際經(jīng)驗可以借鑒。如2017、2018年引入中國的兩部票房、口碑均佳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無論是拍攝技巧、主題表現(xiàn)還是演員表演都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和深度認同。中國影評人對此的評價是:兩部電影深刻揭示了印度女性權利不平等的現(xiàn)狀。女性自我抗爭意識的覺醒在兩部影片中成為要表達的核心觀念,并借助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深刻觸動了觀眾的內心[6]。眾所周知,受宗教、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絕大多數(shù)印度女性長期處于極端弱勢地位,而這兩部影片并沒有將現(xiàn)實中女性悲苦的命運復制到熒幕上,而是在注重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同時更加關注主題的典型性、廣泛性、深刻性和時代意義,并賦予了劇中角色強烈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感,不僅呈現(xiàn)了女性對夢想的追求,鼓勵女性自主奮斗;還表達了女性對男權的反抗斗爭,以及在斗爭中展現(xiàn)出的堅定與樂觀;該劇處處體現(xiàn)出女性的覺醒和成長、對男權社會的批判與抗爭[7]。這種影片的創(chuàng)作,能引發(fā)觀眾對女性命運、地位、權利的深刻反思,催發(fā)其產生追求和支持女性解放與性別平等的意愿,從而推動社會向平等文明的方向一步步邁進。
二是受媒體市場化和消費主義影響,片面追求收視率和市場效益。為達到獲取巨額經(jīng)濟效益的目的,部分影視劇用奪人眼球的人物塑造來換取收視率。比如,熱播劇《娘道》因其傳奇的劇情設計勾起了部分觀眾對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回憶和認同,成為2018年10月份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肚叭?:再見前任》上映僅11天就闖入華語電影票房史前十,票房達18億,但該劇也因為涉嫌歧視女性,在豆瓣被評5.5分??梢钥闯觯@類影視劇雖然獲得了高收視率,但都因涉嫌歧視女性,招致廣泛批評。究其原因,便是影視劇的市場化生產機制與其本身所承載的傳播性別平等的社會責任之間出現(xiàn)了錯位。媒體產業(yè)化的結果是將媒體生產置于高度市場化運作的環(huán)境中。這一市場化的生產機制決定了媒體的生存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市場來決定的。這也導致了當前媒體過度追求收視率、點擊率,以期獲得巨額廣告收益[7]。在這種媒介生產運作機制下,基于社會倫理和文化層面的道德標準和平等訴求常常會讓位于巨額經(jīng)濟利益。
三是媒介監(jiān)管體系和把關機制不健全,缺乏明確的性別評價指標。在對媒體的法律政策監(jiān)管、監(jiān)測方面,存在性別標準的模糊與缺失問題。雖然國家新聞出版管理條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對于傳播內容的要求有限制性規(guī)定,但一般只是籠統(tǒng)規(guī)定禁止傳播淫穢色情內容,而沒有對男女平等內容的監(jiān)管,而且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情況也缺乏相應的法律責任追責機制。對于一些“毀三觀”的影視劇,如果不及時進行源頭干預,其后果非常令人擔憂:首先,會不斷堆積“男尊女卑”的社會土壤,使現(xiàn)代女性難以擺脫“女德”的束縛,影響女性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其次,低俗的固化、奴化、物化、丑化女性的人物塑造,不僅是對女性人格尊嚴的侮辱、歧視和不尊重,而且會混淆是非、美丑、善惡觀念,污染社會風氣;再次,如果放任資本逐利,會造成影視行業(yè)的劣幣驅逐良幣現(xiàn)象,影響國產劇市場的健康發(fā)展,讓國產劇市場變得畸形。因此,能否在媒介監(jiān)管方面把好關,是遏制性別不平等觀念傳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影視劇作為展現(xiàn)大眾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平臺,肩負著構建和傳播先進性別文化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履行好這份社會責任和使命,須從提高影視劇創(chuàng)作者的性別平等意識著手,加大對相關人群的教育培訓,同時完善媒體監(jiān)管機制,做好源頭把關工作。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對影視劇創(chuàng)作者等相關人群進行性別平等意識培訓,增強其傳播性別平等觀念的文化自覺。劇作者是影視劇的生產者,可以說是影視劇制作的一線人員、第一把關人。影視劇創(chuàng)作者要創(chuàng)作出體現(xiàn)時代風貌的藝術作品,堅持男女平等的憲法原則,打破對女性價值的單一、刻板化的認識,認同女性價值的多元走向。因此,建議加強對影視劇從業(yè)人員性別平等意識的培訓,比如在其入職前的崗位培訓、入職后的業(yè)務培訓中加入性別平等的內容,幫助他/她們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促使其樹立性別平等的價值理念,并將此理念貫穿到影視劇的制作和傳播全過程。還要在高校的影視制作專業(yè)增加性別平等的課程設置,對即將從事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高校學生進行性別平等教育,提高其性別平等意識,促使其做先進性別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傳播者。
二是影視劇創(chuàng)作和傳播要堅持性別平等的價值取向,充分發(fā)揮正面?zhèn)鞑ヒ龑ё饔谩S耙晞〉膭?chuàng)作和傳播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用光明驅散黑暗,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這樣才能激起人們對女性悲慘命運的同情以及對于女性權利與尊嚴的深刻反思,達到批判封建糟粕的目的。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社會責任,精心打磨塑造可支撐和代表新時代風貌的對社會負責任、對家庭有貢獻的女性脊梁形象。通過影視劇大力宣傳先進的性別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傳遞平等文明公正的價值觀,推動消除性別歧視和社會偏見,匯聚改變歧視女性等不良風氣的力量,正向引領和影響文藝風潮,涵養(yǎng)尊重和關愛女性的公民素養(yǎng)和社會文明風尚。
三是把性別平等指標納入我國媒體監(jiān)管指標體系,建立健全媒介生產機制、性別平等咨詢機制和專業(yè)化評論溝通平臺。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媒介監(jiān)管政策和指標體系時納入性別平等指標,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fā)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應從深層的媒體生產機制入手,發(fā)掘媒體傳播鏈條中的性別盲點,從源頭上打破媒介生產中過度市場化的不利導向,使影視劇在創(chuàng)作時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其次,建立性別平等咨詢機制和專業(yè)化的評論溝通平臺,引入專家把關和同行評價機制,在影視劇審查環(huán)節(jié)設置性別顧問或者加入性別平等的評價指標。再次,還要加強對公共文化產品尤其是熱播影視劇的輿情監(jiān)測,對于弘揚先進性別文化的好作品給予鼓勵,對于違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文藝作品和傳媒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