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冬 關群 候雨 張楊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六醫(yī)學中心禮士路門診部 內科 (北京 100045)
內容提要:目的:分析心電圖診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經皮冠動脈造影患者124例,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心電圖診斷效果。結果:本組124例中非典型心絞痛有32例(25.81%),典型心絞痛有76例(61.29%),無胸痛型16例(12.90%),其中70例(56.4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8(22.58%)例前壁心肌梗死,12(9.68%)例前間壁心肌梗死,10(8.06%)例急性前壁側壁心肌梗死,4(3.23%)例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對比無缺血性T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與有缺血性T波患者相比具有較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中應用心電圖能夠對梗死部位進行預判,患者易表現室性心律失常會出現缺血性T波,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意義。
能對人類生命造成直接威脅的主要疾病之一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隨著醫(yī)學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溶栓劑、PCI術、冠動脈旁路移植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試驗,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了大幅度降低[1]。現在心血管醫(yī)生關注的焦點是怎么進一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在疾病發(fā)作早期進行明確診斷并且積極參與治療就能使病死率有效降低,心電圖則是一種常用臨床篩選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手段[2]。本文主要分析心電圖診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應用效果,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的特征。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經皮冠動脈造影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心電圖診斷效果進行總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性79例,女性45例,年齡40~87歲,平均(65.23±5.13)歲。
1.2.1 心電圖診斷方法。回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在發(fā)病后進行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并且同步記錄三通道,將心電圖結果記錄完畢后,明確監(jiān)測肌鈣蛋白T、CK-MB和心肌損傷標志物,并且輔助進行冠動脈造影,進一步診斷[3]。
1.2.2心電圖ST段抬高判定標準。超過0.3mV或超過0.2mV的V1~V3導聯(lián)ST段抬高,其他導聯(lián)ST段除aVR導聯(lián)外抬高超過0.1mV。其中觀察指標有ST段抬高幅度;病理性Q段;對應導聯(lián)ST段壓低幅度;ST段抬高導聯(lián)數;對應導聯(lián)ST段壓低幅度;心律失常;右胸導聯(lián)ST-T等。
對本組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觀察:ST抬高:V1~V3導聯(lián)ST段抬高不能超過0.3mV;缺血性T波:T點自基線開始向上進行偏移,偏移幅度超過0.1mV,多于2個導聯(lián)出現T點后頓挫,時間超過20ms,波形呈現圓頂狀、尖峰狀、駝峰狀,患者心肌梗死發(fā)病后,并發(fā)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室性早搏,上述癥狀則為室性心律失常。
采用SR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用P<0.05表示。
本組124例中非典型心絞痛有32(25.81%)例,典型心絞痛有76(61.29%)例,無胸痛型16(12.90%)例,其中70(56.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8(22.58%)例前壁心肌梗死,12(9.68%)例前間壁心肌梗死,10(8.06%)例急性前壁側壁心肌梗死,4(3.23%)例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
本組患者中有94例無缺血性T波,其中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3(35.11%)例,有缺血性T波患者有30例,其中有17(56.67%)例患者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有缺血性T波患者相比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顯著高于無缺血性T波患者,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分析本組患者心電圖
在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和診斷中,臨床醫(yī)生所關注的重點則是進一步減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和預后質量。心電圖具有很多優(yōu)點,例如快捷、簡單、高特異性、敏感性等等,將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時間能夠清晰反應出來,所以在臨床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過程中,心電圖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主要針對1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提供參考依據給日后的臨床診療[4]。本組研究如下:患有非典型心絞痛的患者有32(25.81%)例,患有典型心絞痛的患者有76(61.29%)例,另外還有無胸痛型16(12.90%)例,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0(56.4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8(22.58%)例,前間壁心肌梗死患者12(9.68%)例,急性前壁側壁心肌梗死患者10(8.06%)例,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3.23%)例。在急性、嚴重心肌缺血時間發(fā)生時,不穩(wěn)定的心電學基質會導致T波在心電圖中出現時限延長或振幅增高的情況,容易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心電現象時,被稱為缺血性T波。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會伴隨惡性心律失常,所以惡性心律失常則被稱為預測指標。早發(fā)現缺血性T波能爭取更多的臨床治療時間。除此之外,本研究還對缺血性T波患者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與無缺血性T波患者進行對比,而后發(fā)現,前者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要遠遠高于后者,因此在臨床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時,進行心電圖檢查能夠預判患者是否會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在早期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時,發(fā)現患者出現此類缺血改變則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措施,能夠使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分析心電圖診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應用效果,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的特征,并且進行心電圖診斷能夠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在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時,運用心電圖能夠短時間幫助臨床醫(yī)生確診患者,對心肌梗死的部位進行判斷,能夠有效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