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芹
很多的高中學生都有一種畏懼寫作的心理,認為寫作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在看到題目的時候無法將腦海中的素材組成優(yōu)質(zhì)的文章,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會逐漸喪失寫作的積極性,、對于寫作的熱情也會因此歸于平淡。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如何提升作文教學質(zhì)量呢?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學生在學習任何文化課知識的時候都愿意參與到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有創(chuàng)作文章的動力。所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一個氣氛活躍且富有靈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寫作知識的學習。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利用評分機制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分數(shù)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較高的分數(shù)會對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激勵。學生看到自己的分數(shù)后,會和同學進行對比,在高中生的思想觀念中,教師所給的批改分數(shù)意味著教師對自身習作的滿意程度,學生在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時能夠獲得更多寫作方面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要重點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利用特殊的筆跡將其劃出來,這樣,學生才能切身體會到自己的努力是可以獲得他人肯定的,學生在下次的寫作中就會用更多的心思。
其次,語文教師不要吝惜自己贊揚的語言,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教師要使用一些有鼓勵性的總結評語,對好的句子或者好的開頭、結尾單獨進行表揚,學生聽到教師的表揚后,就會對自己的寫作產(chǎn)生信心,寫作水平就會有一定的提升和進步。對于教師單獨表揚的句子,學生就更清楚自己什么地方寫得好,也就會在這個方向精雕細琢,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最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部舉辦一些有實際意義的寫作活動,讓學生能夠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寫作才華,比如舉辦一些體操比賽或者藝術比賽等,使之成為學生寫作的主題。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能夠?qū)⒆约旱纳硇娜客度肫渲?,進而更好地創(chuàng)作,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是對一個人的觀察,也可以是對某種事物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在這樣豐富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寫作,真正地走進寫作中,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仿寫來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實際上,仿寫文章的教學任務是不用硬性規(guī)定的,學生可以依照自己平日的寫作風格和習慣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積累的寶貴教學經(jīng)驗為學生選擇最為適合的仿寫篇目,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領略到文章創(chuàng)作的精髓之處。當然,仿寫并不是整篇文章都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仿寫中將自己的思想和想法融入到寫作中,讓這篇文章變得更有個性一些。
仿寫這種方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生能夠在這種寫作教學模式中了解到更多文學方面的知識,能夠儲備各種寫作知識。教師在批改中可以將一些寫得好的作文挑選出來,將好的文章傳閱到全班學生的手中,大家互相學習,進而創(chuàng)作出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通過這種寫作方式,學生的寫作功底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比如,魯教版的《聽聽那冷雨》,本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云,卻是罕見的白鳥……據(jù)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边@部分運用了“借彼喻此”的修辭手法,就是兩件或者兩件以上事物中有相似之處。還有就是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的就叫比喻,一般用“像”或者“如”等喻詞將兩件事物連接起來。再如:“現(xiàn)實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边@一部分就是運用了勻稱的對偶,在形式上,上下兩句的字數(shù)一樣,并且句式也相似,結構也相同。在內(nèi)容上講,意思相近就是“正對”,意思相反就是“反對”。教師要對這種含有獨特修辭手法的文章進行不斷地挖掘,并讓學生進行仿寫,要讓學生運用類似的修辭手法寫一篇好的作文,不要讓學生局限在原文的格式中,而是讓學生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
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最為適合自己的寫作習慣是高中寫作教學最重要的內(nèi)容。眾所周知,任何習慣都不是轉(zhuǎn)瞬之間就能夠養(yǎng)成的,當然,良好的寫作習慣也是如此。語文和數(shù)學等學科不一樣,因此,教師在塑造自己的習作課程環(huán)境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經(jīng)典的文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文章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進行批注,并將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分享給鄰座的同學,學生在交流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他人思維當中的閃光點,以及自己思考方式中的弊端。這樣,學生不僅能夠?qū)ξ恼庐a(chǎn)生更多層次的理解,還能夠在無形之中學習到一定的寫作技能,也能夠讓自己的感悟得到升華,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了自己的寫作習慣。
比如,在講解魯教版《我不是個好兒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讀課文,將課文中勾勒母親形象的句子劃出來,思考“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之后讓學生在一旁進行簡單的批注,還要讓學生找出一些比較好的詞句,也進行批注。再讓學生第二次閱讀文章,并更加具體地品讀文章中的細節(jié)。如細節(jié)一:“母親每一次都高高興興來,每一次都生了氣回去?!边@一段話說明:作者和母親在和管教孩子這件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是母親情緒發(fā)生強烈變化的基本原因,然而從“高高興興來”和“生了氣回去”可以看出這是作者心中永遠沒辦法抹去的疼痛和愧疚,所以,作者喟嘆“我不是個好兒子”。細節(jié)二:“大家都笑笑,說天不早了,睡吧,就分頭去睡了。這當兒母親卻精神了,去關院門,關豬圈,檢查柜蓋上的各種米面瓦罐是否蓋嚴了,防備老鼠進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個人去灶房為我包天明起來要吃的素餃子?!边@一段話極為詳盡地表現(xiàn)了母親勤勞肯干的性格,雖然在面對家里某些“大事”的時候母親不會主動發(fā)表意見,但母親能夠不辭辛苦地為自己的家庭默默付出,并給家里的每一個人關愛。在每次讓學生閱讀文章的時候,學生都會有不同于以往的切身感受,每次的閱讀也會給予學生更多方面的感受和刺激,對于文章的核心內(nèi)涵也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可以借此機會獲得提升。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道路,寫作更是學生文字駕馭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寫作技巧運用于自己的作文創(chuàng)作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顯著提升,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