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科
新時期教育倡導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而開展,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中職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文學名著含有豐富的人文元素?!独子辍纷鳛槲覈脑拕?,其中包含復雜的家庭矛盾、頑固的封建思想和尖銳的社會問題,學習《雷雨》能夠讓學生從重重悲劇中挖掘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培養(yǎng)對家庭、社會的正確觀念,有利于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也能夠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朗讀表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讓學生和教材產生有效交流,中職教師必須多角度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供有利的保障。以《雷雨》為例,這是一篇戲劇,如何有效品味人物語言,準確揣摩課文中核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重中之重,而學會感悟特定時代背景下人性真善美與假丑惡是難點所在,這也是培養(yǎng)中職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角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利用朗讀表演法,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表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在課文中找到周樸園追問魯侍萍身份的句子,深刻體會兩個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等,進而讓學生兩兩一組來扮演這兩個角色,演讀劇本內容,朗讀完之后,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法,進行合理化點評。借助分角色朗讀讓班級學生在表演劇情的過程中揣摩不同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有效走進教材,在“說、演”的過程中,深刻感知課文中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感受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惡,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圍繞課文中的核心人物展開辯論。比如周樸園,其人物形象極其復雜,教師可以借助辯論讓他們全面客觀地理解其形象特點。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能夠活躍思維,加深對人物和故事背景的理解?!独子辍分械拿總€人物形象均體現出作者對現實的諷刺,反映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在辯論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逐漸學會辯證地去看待某個人物形象,更好地感悟人性,而不是單純地從某方面去看待愛憎,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正確地看待各種社會現象。這樣就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在辯論準備階段,學生深入探究周樸園的性格特征,實際上也是充分了解人物形象的過程。在辯論活動中,相關獨特的觀點能夠沖擊個人的固有思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對人文素養(yǎng)有更深入的認識。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每個學生得到公平的發(fā)言機會以表達個人的觀點。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進行分組,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辯論,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辯論,從而形成良好的探討氛圍。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系統(tǒng)性的總結,對學生正確的觀點給予肯定,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對辯論過程的總結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避免學生陷入學習誤區(qū)。通過教師的總結,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個人觀點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錯誤觀點,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新時期學生學好語文課程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加強思考,靈活轉化理論知識,將理論與現實生活實踐進行融合,提升自身的綜合實踐素養(yǎng)。教師可以將《雷雨》教學與探究性教學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充當好協調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探究課堂的主體,開展自覺積極的學習活動。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組織、輔助的作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學習過程的流暢。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個人意見,如對《雷雨》中的情節(jié)發(fā)表個人見解,大膽地說出哪里好、好在哪。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對正確的觀點或看法進行表揚,對錯誤的觀點進行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置疑問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專注度,提高教學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精讀整個劇本,優(yōu)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播放《雷雨》這篇課文的經典配音,合理設置同步配音,優(yōu)化錄音形式,為學生模擬一種真實的場景,使其在親身嘗試、體驗中準確把握在鑒賞各類人物個性化語言方面的關鍵點,掌握重要的人物分析技巧,全面、客觀分析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把握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和這篇課文內容有效交流,和作者產生心靈碰撞,準確把握作者通過文章內容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雷雨》作為經典的文學著作,已被演繹成話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雷雨》話劇,讓學生接受視覺及聽覺上的沖擊,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將《雷雨》話劇與課文進行對比,讓學生對各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描繪更加熟悉,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
《雷雨》全篇充滿了對舊社會思想的諷刺。在《雷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師尊生卑等教學觀念,提倡與學生開展平等的交流溝通,主動與學生進行知識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自覺的姿態(tài)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與學生一同構建《雷雨》的樹狀關系圖,建立人物關系表,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對魯侍萍、周萍等重點人物進行性格特征的總結,并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的弱點,通過反面教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雷雨》的情節(jié)緊張激烈,能夠帶動學生的內在情感,教師可以加強營造緊張氣氛,讓學生保持激情,提升專注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和說出個人的想法,促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對特定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利用《雷雨》進行意見交流,端正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價值觀念。教師也可以本著創(chuàng)新的思維開展教學活動,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沿用了《雷雨》的劇情,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比,加深學生的認識,同時,電影中的演員為學生所熟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總之,中職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關鍵在于教師應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從旁引導,讓學生得到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的機會。